首页 理论教育 土家族传播研究:媒介的哭嫁歌

土家族传播研究:媒介的哭嫁歌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种婚嫁仪式,土家族的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三天或前七天开始,也有的提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揭开了哭唱的序幕。痛骂媒人也是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常见内容,其实质是控诉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婚姻自由、终生幸福的摧残与剥夺——韭菜开花十二台,背时媒人天天来。

土家族传播研究:媒介的哭嫁歌

作为一种婚嫁仪式,土家族的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三天或前七天开始,也有的提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通常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照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从传统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泻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哭嫁歌成为土家族口头民俗之一,还在于它具有明显的传播载体功能,其唱词直接体现了土家族的社会变迁、土家人民的情感表达。对于“哭嫁歌”这种载体所传播的文化和情感传播,学者们的表述有所差异,有人干脆将其视为怨情歌的一部分:怨恨虽然改变不了人的悲剧命运,但女子们并不终止她们的怨恨,出嫁之时,这种怨恨得到了大爆发。其高潮便是哭嫁。从此角度,不妨把哭嫁歌看成是一种典型的怨情的情歌。姜彬在《哭嫁歌和古代的婚姻习俗》中称哭嫁歌是一种“慨叹痛苦的抒情歌”。这种抒情就是抒发的怨恨之情[15]。当然,如此简单划一的分类明显武断,流传在土家族各地的《哭嫁歌》总共有十个部分,包括恋家、开头、穿衣、搭帕、盼望、怨爹妈、嘱哥哥、望嫂嫂、劝妹妹、恨媒人,肯定不能用一个“怨”字概括。为此,陈朝霞认为哭嫁歌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伤离别,念亲恩;(2)换身份,忧前途;(3)怨婚姻,骂媒人;(4)不平等,怨命运[16]。杨选民等人则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念亲恩,伤别离;(2)向男权表示抗争;(3)破口痛骂媒人[17]

土家族哭嫁歌的唱词大多是世代流传下来的,感念父母养育之恩、表述与亲人朋友难分难舍之情,是哭嫁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就有许多体现这一主旨的朴质无华却感人至深的诗句——

忽听金鸡一声叫,

好像乱箭穿我心,

唢呐吹起“娘送女”,

镏子打起“大开门”……

唢呐一声泪一滴,

扯娘罗裙扯爹衣。

苦命女儿送上轿,

亲生骨肉两离分……

前些年,网络上还流传一段土家姑娘自编的哭嫁歌,歌词说的尽是日常生活,用语也极端通俗化,但同样如泣如诉,生动地反映出父母对女儿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

阿爸阿妈把我从小养大,

吃尽了千辛万苦,

我小时候好尿床

把床左边尿湿了,

阿妈把我抱到右边,

把床右边尿湿了,

阿妈把我抱到左边,

两边都尿湿了,

我就睡在阿妈的肚皮上。(www.xing528.com)

从小到大,

阿妈把白米饭端给我吃,

她却吃着白薯木瓜在一旁。

从小到大,阿妈把最好的土布做成漂亮的衣服给我穿,

她却穿着草鞋和破烂的衣衫……

痛骂媒人也是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常见内容,其实质是控诉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婚姻自由、终生幸福的摧残与剥夺——

韭菜开花十二台,

背时媒人天天来。

门槛儿被你踩扁了,

黄狗儿被你赶跑了,

饭碗儿被你舌头舔残了,

院槛儿可被你踏成窝窝了,

屋檐上瓦片儿被你望落了。

样样好尝的你都吃了,

吃了,喝了,你就骗起我爹娘;

喝了,尝了,你就逼我离家乡。

媒人吔,你死后可要变牛羊!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男尊女卑,哭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土家妇女对这种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的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怀疑与抗议,如一段唱词写道:“我和哥哥同根生,生死贵贱命不同,下贱的妹妹赶出门,哥哥在家做贵人。”

土家族姑娘在哭嫁婚典仪式上的唱词内容,大多通过口头世代传承,没有固定的版本,但有一些半职业化的“哭嫁娘”有心进行了积攒和琢磨,使它们得以形成某些大同小异的口传“本子”,这就是令人赞叹的民间抒情长诗《哭嫁歌》,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土家族《哭嫁歌》以保靖县马王乡、永顺县普戎乡、龙山县坡脚乡等地流存的几个“本子”较为完整且有特色。根据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先后整理出版的三个《哭嫁歌》的“本子”看,这部民间长诗大体上分为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哭媒人、哭嫁妆、哭辞祖宗、哭上轿等部分,长达数千行。《哭嫁歌》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为后人了解土家族音乐文化、婚俗嬗变、妇女心理、社会发展等提供了翔实资料,它还为研究土家族歌谣、语言、宗教信仰、土汉文化交流提供宝贵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