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京剧名丑石晓亮的演艺成就及师徒关系

天津京剧名丑石晓亮的演艺成就及师徒关系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21世纪前10年,所有获奖者中,以京剧丑行当选的演员只有两位:一位是以文丑享名的湖北朱世慧,另一位是以武丑著称的天津石晓亮。石晓亮是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精于武丑,兼擅文丑。1975年石晓亮考入天津戏校。石晓亮正式拜过的师父有三位。1986 年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组织百日集训的时候,他拜了北京的名丑郭元祥先生为师。石晓亮的第三位师傅,是名丑张春华。经过张先生一招一式、一拳一脚地细抠,石晓亮终于成功上演了这出戏。

天津京剧名丑石晓亮的演艺成就及师徒关系

甄光俊

自198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界最高级别的演员个人奖。至21世纪前10年,所有获奖者中,以京剧丑行当选的演员只有两位:一位是以文丑享名的湖北朱世慧,另一位是以武丑著称的天津石晓亮。

石晓亮是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精于武丑,兼擅文丑。他早年在天津戏曲学校习艺时,得到刘少泉、徐鸣远、张世年等名师亲授。毕业后又投拜名家郭元祥、董文华、张春华门下为徒。1996年考取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接受钮骠等名师从理论到表演的学院派正规训练。这些丰富的学艺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艺术修养越发全面。他多次随团出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1975年石晓亮考入天津戏校。当时他11岁。那时候除了几出样板戏,他从来没有见识过古装戏。入学后,老师们对毯子功、把子课,还有翻跟斗,要求很严格,这使他在基本功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几年后,古装戏刚一开禁,他就跟刘少泉老师学会了《三岔口》里的刘利华。1978 年学校挑选他以这出戏参加天津市青少年演员基本功汇报演出,获得二等奖,从那以后,学校领导安排他专攻丑行。除了《三岔口》,他还跟张世年老师、徐鸣远老师学会了《小放牛》、《小上坟》、《双下山》、《锯大缸》等。

石晓亮正式拜过的师父有三位。1986 年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组织百日集训的时候,他拜了北京的名丑郭元祥先生为师。郭先生向他传授了《望江亭》里的杨衙内,《法门寺》里的贾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群英会》里的蒋干。后来他在舞台上扮演文丑,完全得益于郭老师的传授。他的第二位师父是董文华先生,董先生教他演猴戏。

从前,猴戏的重点剧目都是由武生扮演,但武丑也有演猴戏的先例。张春华先生早年演《水帘洞》里的孙悟空,活灵活现。不过,多数武丑演员演猴,都是扮演如《金钱豹》里的猴、《泗洲城》里的猴。猴在这些剧目里,不是主要角色。石晓亮从小喜欢武戏,为练武功吃过不少的苦,他觉得应该趁着年轻,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戏路,不妨学学猴戏,于是,拜了当时京剧界演猴戏最有名气的董文华先生,学起了猴戏。

董文华先生教他猴戏,要求非常严格。告诫他,在舞台上扮演孙悟空,要演猴子学人,不能演成人学猴子;要把猴子演成风摆荷叶柳。他仔细揣摩老师的话,按照老师所教的要领,在舞台上紧紧把握鸡腿、龙身、鹰眼的神情,从外部形态刻画孙悟空的个性特征。董先生还教导他把花脸的爆、老生的稳、丑角的漂、花旦的美糅合到一起,把孙悟空塑造成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典型形象。他在香港演出猴戏,受到观众和新闻界的好评。

石晓亮的第三位师傅,是名丑张春华。本来张春华是不收徒的。1987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亲自为他牵线搭桥,使他有幸成为张春华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随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学艺。张先生手把手教他《时迁偷鸡》、《连环套》、《打瓜园》、《三盗九龙杯》、《小放牛》、《盗甲》等,又将他先前学演的《三岔口》一类的戏重新整理归路。(www.xing528.com)

石晓亮学《打瓜园》的时候,一连多日,张先生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做陶洪最典型的亮相动作——蹲右腿、点左腿、收小腹、眍胸脯、缩脖子、端肩膀、抬两手、拉山膀、吸气、瞪眼、噘嘴、凝神。这一系列的表演动作,包含了手眼身法步几个方面。还有四肢、五官,哪一个地方不到位都不行。师父说,要把这些部位练得自然合为一体,才能塑造好老而残却武艺高强的陶洪形象。石晓亮在一边儿练,张先生在一旁看,不时纠正他的姿势:“抬手,哈腰。”那时候,每天都得练一个小时,把亮相的姿势练熟了,张先生满意了,又开始练习跑圆场,练习陶洪专用的套拳。张先生常说,戏好学,功难练。只有把陶洪的个性特征掌握了,演出戏来才讨人喜欢。经过张先生一招一式、一拳一脚地细抠,石晓亮终于成功上演了这出戏。

值得一提的是,《打瓜园》这出戏,60 多年前由叶盛章先生演红,后来传授给了张春华先生。戏里边的主要人物陶洪,是个残疾老人,走路时瘸腿、弓腰,一副艰难的样子。可是他有一身好武艺,他与郑子明开打时,身手矫健,异常灵巧。张春华先生教他演这出戏的时候,一再叮嘱他,在台上要注意寓美于丑,丑中见美,把陶洪的内心美与外表丑融为一体。老师特别提醒他,千万不能走的是瘸步、哈腰,开打的时候忘记了这是一位残疾老人,直腰直腿的。因为师父教得仔细,要求严格,所以基础打得磁实。这出戏成了他经常演出的重点剧目之一。

中国的传统戏中,有很多表演技巧,台下人看非常奥妙,但台上人表演,就如同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但这层窗户纸,没有一定功底,也是不行的。就拿《时迁偷鸡》里的吃火来说,演员用燃着的黄纸表示时迁在吃烤熟的鸡,连续三次,每次有每次的含义,每次有每次的技巧。石晓亮没拜师前演这出戏,不明了每次吃“鸡”的含义,只是照猫画虎走过场,观众只能糊里糊涂地看热闹。拜师后,经过师父指教他才明白,时迁吃火用的不是一般的黄纸,那是吸水烟用的火纸。时迁把燃着的纸吃到嘴里,三种吃法各不相同。

第一次,将火纸卷成喇叭形状,代表烤熟的鸡肉,用蜡烛火苗点着,在手里略微一晃,把火纸的火尖烧掉,这时火苗已经着圆,往嘴里一送,那燃着的火纸随之进入口中,演员得意地做出咀嚼神态,但燃着的纸还不能烧着了口腔。其诀窍在于点着的火纸进入嘴里,迅即闭口,嘴里没了氧气,那火在口中自然熄灭。接着,时迁又把点燃的火纸卷送入口中,闭嘴作咀嚼状。一会儿,把嘴张开,观众会清楚地看到演员嘴里的火,光闪闪,火焰闪烁,不免为演员担心。殊不知,这里边有诀窍:当演员把燃着的纸卷送进嘴里时,快速用舌头把火纸的根部顶住,让它贴在下门牙的后面,这样,火苗不明不灭,一旦张嘴,火苗回复向上,氧气进入,火的光亮便同时闪出。第三次吃纸依旧如此,只是吞嚼一会儿之后,演员将火纸取出,表示时迁在端详鸡肉。这时,那火纸升起一股火焰,时迁笑了:“哈,还是热的。”于是再次趁热吞入口中。张先生连说带示范,一遍一遍地把着手教,让石晓亮了解了其中的精髓。

张春华先生在舞台上是一位好角,在台下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名师,他把自己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诀窍,全都教给了自己的徒弟。张先生对石晓亮说:“我所会的这点玩艺儿,有的是挨打学来的,有的是从老前辈那里偷来的,有的是我自己在几十年演出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今天你拜了我,我不能让你像我当年那样,走那条又吃力又绕远的弯路,干脆我把它全部直接教会你,你不光要一代一代地往下传,还要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去改造它,发展它,要叫武丑这一行当不断地发扬光大。他说:‘你不能就武丑学武丑,你要喊嗓子、调嗓子,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样样都要学,要练。武丑演员不光会武,而且要会文。武丑要是没有文丑功夫,单说白口就过不了关。武丑的动作,比武生的动作还要快,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演不好武丑的。’他正是按照师父的教诲,尝试学演了《访鼠测字》。《访鼠测字》是苏昆名剧《十五贯》里的一折,当年昆曲“传”字辈著名艺术家王传淞先生扮演娄阿鼠相当有名。石晓亮曾看过这出戏的电影。电影采用分镜头的方式,运用特写镜头展示剧中人物内心活动,层次清楚,一目了然。而舞台演出,有些表情动作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很难让观众看清楚。石晓亮在塑造娄阿鼠这个人物形象时,继承了王传淞先生模拟老鼠形态、情状的夸张动作,用来揭示娄阿鼠杀人后潜逃他乡时的忐忑不安,以及惊恐、多疑的心理活动。特别是与况钟面对面交锋时,他所做的滑稽、灵巧的形体动作,虽然不属于传统“五毒戏”范畴,但确实是在“五毒戏”的表演基础上变异出来的。

早年王传淞先生就有许多模仿老鼠状态的表演动作,石晓亮没有看过老前辈演出,却得到过导演的指点。他不仅继承下来,又根据个人所具备的武功条件加以发挥。张春华先生教他演《时迁盗甲》时,要求他在表演时迁越墙爬房时,要形似壁虎,;演《偷鸡》里的时迁,体状形态又变换出一副贼相,举手投足要形似鸡,动如鼠,两眼东张西望,烁烁发光。演的都是时迁这个人物,但由于剧情不同,环境不同,故在表演上要有所区别。又比如《三盗九龙杯》里的杨香武,和《连环套》里的朱光祖,从外表看扮相一样,又都是绿林出身,论行当都属于开口跳。但是,这两个外形相似,年纪相仿的人物,身份还是有所不同的,表演起来,行动坐卧的神情,说话的语气,是有区别的。杨香武因为在绿林中资格老,武艺高,说话有分量,所以说话时的神情、语气都带着放荡不羁、目空一切的味道,做派也显得无拘无束。而朱光祖虽然也是绿林出身,但此时的他毕竟随了官府,有了吃皇粮的身份,说起话来拿腔拿调,行动时,多少带出小官架势。只有把这些细微区别表演充分,才能把人物演活,真实可信。

艺术上的继承、创造、发展,古今一律,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创造是继承的结果。石晓亮在长期的演戏生涯中转益多师,掌握了各家各派之所长,在艺术创作中得心应手。既寻门而入,又破门而出,自立一格,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摸索宗师有新、似师有异的创新之路,可算得上20 世纪末京剧舞台上的一代名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