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时代,从余姚到上海的历程

学生时代,从余姚到上海的历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4 年父亲转业到余姚县城恒孚煤油行工作,同年母亲病故,我乃由外祖父接去上海上小学。可是好景不长,1940 年日军进攻余姚,人们纷纷逃难,父亲携全家逃往上海投奔外祖父。外祖父把父亲安排在他开设的精艺绣花公司工作,以维持全家生活。我则留在上海外祖父家继续上学,学杂费除半数继续申请学校助学金外,余由外祖父供给。在动荡中度过童年,在战乱中迈过学生时代,使我体会到人情的冷暖。

学生时代,从余姚到上海的历程

我出生于上海一个小职员的家庭,父亲宣子康15 岁(1924 年)到上海钱庄学业,1927 年结婚后,由外祖父介绍到上海通成货栈当职员。母亲体弱,后因病回临山老家养病,我也同往。祖父宣寅康系破落地主,坐吃山空,还抽鸦片。在一大家人中还有曾祖母和与我年龄相仿的几个叔叔。1934 年父亲转业到余姚县城恒孚煤油行工作,同年母亲病故,我乃由外祖父接去上海上小学。1936 年因奔曾祖母丧,我又回临山老家,并求学于临山镇凤山小学。1938 年父亲续弦后,把家搬到余姚县城内,我才感到家庭的温暖。可是好景不长,1940 年日军进攻余姚,人们纷纷逃难,父亲携全家逃往上海投奔外祖父。外祖父把父亲安排在他开设的精艺绣花公司工作,以维持全家生活。我先后入教会学校上海汇师小学、徐汇中学求学,外语学的是法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强逼学校将法语改为日语。因战争原因精艺绣花公司的花边无法出口暂停营业,父亲又没找到其他工作,何况又添了两个弟妹,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携家返乡,另谋他途。我则留在上海外祖父家继续上学,学杂费除半数继续申请学校助学金外,余由外祖父供给。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又改学英语,直至1947年我高中毕业。六年的教会学校学习,全班同学只有我一人没有入教,校长曾多次做我的工作,找我谈话,对我说:入教好比一座“金山”,问我为什么不要“金山”?我想我不信教,但又不能得罪学校,怕不批准给我助学金,影响学习。所以不得不虚与委蛇,实际我心里有两个结,一是若真有天主,为何神甫传教时总以小恩小惠诱人,救人灵魂,为何世上不平没法解决。二是目睹外祖父家信教过程,他们原信佛教,想改信天主教,就向祖宗请示,要求原谅,上香跪拜,以银圆正反面为准,正面接受,反面反对,连扔数次,均为反面,他们就以心不诚或其他原因要求重来,直到扔出正面为止。这不是自己欺骗自己吗!暑假期间因玩足球,股骨骨折,不得不弃学养伤,打破了我考大学的美梦。是年冬,外祖父送我回余姚家中养伤。在动荡中度过童年,在战乱中迈过学生时代,使我体会到人情的冷暖。战乱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苦难,常使我有寄人篱下之感,逐步养成了生活俭朴,不攀比,求实际,性格内向,不趋炎附势结交权贵,少求人,多求己,自强不息的个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