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道身兼直隶通商事务兼管海防兵备道,系第一批幼童留美回国人员,学识兼备,重任在肩,一方面团结商务总会,说服众钱商、各炉房以大局为重,另一方面顶住外国领事的压力,解释银色低潮原因在联军时期形成,并同驻津各国领事拟定六条办法,与商务总会多次邀请各外国银行买办及津埠钱商讨论各外商银行化宝事宜。联系上海江海关、汉口江汉关了解上海、汉口公估局情况,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九月六日拟定天津公估简章十三条,批准商务总会设立“众商公估局”,三日内于九月九日开办,地点设在总商会前院。每锭元宝(五十两)估费铜元两枚,十月初一改为每锭收铜元三枚。公估局三日共估银三十三万七千余两,卓有效果,既增加了现银流通,活跃了市场,又平息了中外矛盾风波。
公估局由钱商公举董事十四员,轮流值事,当值者必须亲到料理事务,不得推故诿卸,以专责成。据记载,天津钱业的行会性组织,称钱号公所,建立于清道光初年,地点在天后宫财神殿内,庚子事变中停办。天津钱商重新立会一事,津海关道已于宣统元年四月(1909年5 月)颁发布告,天津钱商公会立有章程十八条,“创设公估局及钱商公会,各号商自应仍遵前议,每月交公估经费洋四元,其次两元,按月凭收照交付”。
天津众商公估局规定:以行平化宝银为天津各业的记账单位,华洋官商一律,行平1000 两等于津公砝平1005 两(原来行平995 两等于津公砝平1000 两),唯钱业同行之间的清算仍保留津公砝平。从此,“通行使用银两,皆以估码为凭。如无公估戳记,不得市面通行。尚有不估银两,查出定行惩罚”。
公估局成立后,为外国各银行存有旧宝一百数十万两化宝银进行估验,各外商银行允诺,每百两银补贴炉房火耗钱二钱,除收进火耗款外,尚需补色银行平化宝银七千一百四十三两二钱,经总商会劝导,暂由众钱商借垫,待公估局估费盈余陆续归还。后仅还三成外,生银日少,估费无多,公估局亏损,仍欠银五千两二钱由众钱商承担。不法银钱商作孽,由银钱业承担。
“炉房有领受商款熔化宝银之责,必须殷实公正,方准开炉,以免作伪倒骗之事”。“从前天津各炉房,向皆取具同业保结,请领职关谕贴,是以不敢倾熔低银。似仍应规复旧章,以便稽查”。公估局成立后,炉房兼公估的作用没有了,仅保留原本熔铸元宝银的功能。从清末币制改革后,银元日渐流行,银两日益减少。进入民国后,袁世凯头像银元逐渐统一货币市场,炉房因熔铸宝银日益减少,入不敷出,倒闭或歇业,清末设机器造币厂采用新式化验方法后,到1917年,公估局也因银两使用减少而关闭了。(www.xing528.com)
在公估局未设之前,炉房数量与当时的商业繁荣相关。据海关道蔡绍基查:“津郡各炉房,以十九家为定额,照章请领凭照。”可见,庚子事变前,津门炉房的数量以19 家为限。北京的炉房最盛时不过26 家,在庚子事变时,仅有20 余家;上海银炉总数,到民国九年(1920 年)尚有24 家,清盛时,约有30 多家;而光绪年间汉口有银炉19 家;最盛时代,营口有20 余家。津门遭庚子事变,联军占领达两年之久,银根奇紧。1903 年5 月12 日,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解救天津钱业疲困折奏:“天津为通商口岸,南北冲衢,向赖外埠商货辐辏灌输,出入流转。虽然贸易繁盛,而实非银钱积聚之区,平时业钱行者,仅百余家。自经庚子之变,地面久未归还,官吏无从过问,于是奸者恃无限制,乘便逐利,作伪售欺,一时钱业骤增,几及三百家之多。而资本不充,徒用拨条以相诓骗,凭条借银则赚以虚利,凭条取款则骤予减成,贴水之名缘是而起。其后现银日少,贴水日涨,竟有每银千两贴水涨至三百余两者。”“且津埠钱业关系洋商银行……发给市面现银不下百万两。……终以钱业架空者太多,不肯放手。各钱商迫于无可如何,复禀请续发官款,以苏民困。”可见外国都统衙门时期金融市场秩序混乱,不法银钱商兼营炉房,趁机扰乱市场,非法牟利,利用现银短缺,在熔铸九九二色行平化宝银时,点铅掺铜,降低银色九六五或以下,浑水摸鱼,造成市场通用银两银色低潮,不仅津埠各商受害匪浅,上海、广州、汉口等与天津往来各口也深受其害,外地来银日少,上海申汇行情见长,这一恶果引起了1908 年的银色风潮爆发。在商业低迷时金融机构设立之多远超于繁盛时期,不仅不能说银钱业发达,反倒应该说不法银钱商弄虚作假、买空卖空、欺蒙诈骗多了,正经银钱商少了,故引起混乱。
据《天津商会档案汇编》之庚子后十二年津埠钱业歇业情况统计表(1900—1911)统计:1900 年4 家钱铺,1901 年没资料,1902 年5 家,其中3 家钱铺,2 家银号;1903 年30 家,其中钱号4家,钱局1 家,炉房1 家,钱铺24 家;1904 年8 家钱铺;1905 年13家,其中2 家银号,11 家钱铺;1906 年15 家,其中3 家银号,4 家钱号,8 家钱铺;1907 年11 家,其中银号1 家,钱局2 家,汇票庄3家,首饰店兼银钱1 家,钱铺4 家;1908 年8 家,有银号4 家,钱号1 家,钱铺3 家;1909 年4 家,有银号1 家,汇票庄1 家,首饰铺兼银钱1 家,钱铺1 家;1910 年13 家,内有银号6 家,质(当)铺1家,票号1 家,钱铺5 家;1911 年最多为34 家,其中银号12 家,官银号1 家,银行及银行分号2 家,外商银行华账房1 家,炉房1 家,金银珠宝店1 家,钱局1 家,钱庄3 家,钱铺12 家,还有1 家汇票庄歇业年月不详,总计146 家。据笔者查找,1902 年有恒升银号,东掌翁凌溪;1903 年有振泰承钱号,东掌郑文选;裕盛成钱铺,东掌杨学圃;裕盛成炉房,东掌魏星桥;瑞成泰钱铺,东掌刘荫卿;天达厚钱铺,东掌王益安等6 家银号、钱铺为庚子前的炉房,因庚子兵乱赔累歇业。裕盛成钱铺与裕盛成炉房,东掌并非同一人。1903 年12 月3 日,天津官银号致函商务公所,催还借与钱业的70余万两银,并附35 家钱行欠单。仅瑞成泰钱铺等归还天津官银号欠款两万两,余纷纷推缓。1907 年义德钱铺、胜豫银号歇业;1908 年10 月厚德号化银稀少,暂行停炉;1910 年新泰银号倒闭;1911 年裕源长钱庄、公裕厚钱铺、公裕厚炉房歇业。至此,津门领过谕贴的两家新泰、公裕号炉房倒闭,剩余炉房少。
虽然市面上没有银两流通,但天津记账单位仍然保留银两,存、放款必须用银两单位记账。存款必须将银元按照银号的规定换算成行平化宝白银方可进行,取款又要将银两换算成银元才行,一进一出,存取款人都需付手续费及承担洋厘变化的损失。直至1933 年废两改元,延续几百年的封建落后货币制度——银两制度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被元、角、分现代货币制度取代,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