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滇缅抗战文献前三十年内容变化

滇缅抗战文献前三十年内容变化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后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止,这一段时间属于前三十年时期。前三十年时期历时29年,是滇缅抗战时期(8年)和解放战争时期(4年)的总时间长度(12年)的两倍还多。表4-11前三十年时期文献内容变迁的编码数据统计表前三十年时期,滇缅抗战文献共计16篇,其中,涉及历史人物的文献9篇,涉及历史事件的文献7篇,涉及地理空间的文献缺项。

滇缅抗战文献前三十年内容变化

新中国建立之后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止,这一段时间属于前三十年时期。前三十年时期历时29年,是滇缅抗战时期(8年)和解放战争时期(4年)的总时间长度(12年)的两倍还多。但是在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上,数量并没有随时间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期的总数量仅仅比滇缅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数量多了2篇。

表4-11 前三十年时期文献内容变迁的编码数据统计表

前三十年时期,滇缅抗战文献共计16篇,其中,涉及历史人物的文献9篇,涉及历史事件的文献7篇,涉及地理空间的文献缺项。涉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文献在数量上基本上持平,仅仅多2篇。从文献生产的发展进程来看,涉及历史人物的文献生产高峰年是1973年,涉及历史事件的文献生产高峰年是1956年,都只多生产1篇。这一时期滇缅抗战文献生产者基本上分布在外国和台湾,大陆作者基本上沉默,较少生产滇缅抗战文献。(www.xing528.com)

图4-14 前三十年时期文献内容变迁示意图

比较前三十年时期的年份和滇缅抗战文献总量的关系,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生产的文献总共才16篇(部),每一年生产的滇缅抗战文献还不到1篇(部),平均为0.55篇(部)/年。其中,没有生产滇缅抗战文献的年份主要是1950年、1951年、1955年、1957年、1958年、1960年、1961年、1965年、1966年、1968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4年、1976年、1977年。虽然这一时期滇缅抗战的文献生产都是以国外和台湾作者为主,这些作者与国内政治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些作者的文献生产似乎都与国内的政治局势紧密相关。国内政治形势严峻,文献生产就停顿下来,如建国时和三反五反(1950—1951年)、反右运动(1957年)、三年饥荒(1959—1961年)、五一六通知(1966年)、林彪事件(1971年)、领袖去世(1976—1977年)等时期;国内政治局势只要稍微一缓和,文献生产就有所冒头,如周恩来调整经济(1962年)和整顿经济(1975年)等时期。从这些统计数据看来,“文变染乎世情”并非仅仅是古代的文学写作规律,而是一条具有一定普适价值的文献生产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