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时序就是时间序列,就是时间的先后顺序,就是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发生的前后关系。时序这一问题被予以关注并非始于今天的大数据时代,而是始于中古时期的文学自觉时代。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就将“时序”单列一章进行探讨。在“时序”一章中,刘勰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文学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情势的影响,文学的兴旺衰弱受到时代更替的影响。在刘勰看来,文学的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总是与社会政治因素分不开,是政治气候的表征。研究文学,就必须联系社会背景,才能撩开文学的迷纱,梳理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发掘出文学的发展动力。
时序实际上是哲学的时空维度之一,其本质是时间维度的某个阶段的存在状态。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研究思考任何现象和现实问题,我们都必须具有时空思维,从时空的角度考察这一现象和问题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发展脉络。进入大数据时代,时序问题的重要性愈益显得突出。今天的数据是什么?从时序的角度来看,数据就是社会现象和问题在时间序列上运行轨迹的信息记录:在商场和超市,商品销售数据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录的;在工厂和企业,机器运行数据都是按照时间序列来存储的;对公路和铁路,视频监控数据也必须按照时间节点才能调用。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存储数据是最佳的数字存储方式,有序的记录存储数据是快速高效地提取数据的关键。记录存储的时间性是数据的基本特征之一。正是因为如此,计算机技术就格外重视数据记录存储的时间问题,格外重视采录实时数据,把内存条的时间序列看作为内存条的基本性能。目前,时间序列数据或数据库被广泛运用到管理监控(持续不断的正常数据)、问题检测与处理(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数据)、案件侦破证据(符合犯罪嫌疑人特征的视频监控记录)等领域。
时序分析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记录存储与提取的时序原理分析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时序分析包括时序、时间节点和数据(库)三个要素。时序就是指记录存储数据的时间周期,它体现为恒定不变的自然时间的一段特定的时间范围。时间节点就是指记录存储数据的瞬间,它体现为存储数据的记录时间。数据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之内记录和存储的信息,它体现为众多数据的集合体。时序是数据记录存储的框架,是时间节点的系统组合,是数据库的组织基础;时间节点是时序上的一点,是提取调用数据的基本依据,是数据库的分布形态。数据库是按照时序组织起来的所有数据,是时间节点的汇总形态,是时序分析的对象。时序分析的重点就是要找到数据的时序特征,探寻数据与时代的紧密关系,发现数据的产生动力。(www.xing528.com)
时序分析的关键是时间序列。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一个时间序列,然后按照时间序列搜集整理数据,完成数据的有序化,这是时序分析的前提条件。在滇缅抗战文献的研究上,时序分析将主要聚焦于生产分期。从研究步骤来看,首先是确定滇缅抗战文献的时间序列和生产分期。滇缅抗战文献的时间序列是从滇缅抗战开始的1939年一直到2014年的生产周期;生产分期就是根据时代的阶段特点把时间序列或生产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包括滇缅抗战时期(1939—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时期(1950—1978年)和改革开放期(1979—2014年)。其次是按照时间序列和生产分期搜集整理滇缅抗战文献书目数据,形成书目数据库。再次是统计滇缅抗战文献书目的数量特征,分析研究数据的时序特征,探寻生产分期之内的生产规律,即文献生产与时代的关系,弄清楚滇缅抗战文献生产与滇缅抗战纪念周年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