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古代井盐生产丰富,是最大的产盐中心

四川古代井盐生产丰富,是最大的产盐中心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四川省井盐储藏量很丰富,是内地最大的产盐中心。四川省的盐业生产已经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远在公元前250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四川已经开始有了生产井盐的手工业。图1 陶井,从汉墓出土的冥器,它表示了当时的用滑车汲水的井图2 火井图在四川汉墓中曾经发现了好几块描写井盐生产的画像砖。

四川古代井盐生产丰富,是最大的产盐中心

我国四川省井盐储藏量很丰富,是内地最大的产盐中心。

四川省的盐业生产已经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远在公元前250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四川已经开始有了生产井盐的手工业。此后,产盐的地区不断地扩大,开凿和熬煮的技术也不断地改进。

四川井盐生产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战国时代,一直到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这个阶段的盐井,是口径比较大的浅井;从北宋庆历年间以后,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盐井,是口径比较小的深井。

我们从汉代留下来的石刻和从汉代坟墓中挖掘出来的陶制冥器,可以看出:汉代的许多水井是利用滑车(图1)来汲水的。初期的盐井,便是由用滑车的水井改进而成的(用滑车来汲取盐卤)。

图1 陶井,从汉墓出土的冥器,它表示了当时的用滑车汲水的井

图2 火井图(采自《天工开物》)

在四川汉墓中曾经发现了好几块描写井盐生产的画像砖。近年在成都扬子山汉墓中也有出土的。这些画像砖描绘了当时井盐生产的具体过程。盐井上建筑有二层楼的四方木架。在木架上,盖有屋盖。在屋盖下,装有滑车。滑车上的绳索两头都挂有汲水桶。在两层楼板上都相对地站立着两个人,他们正在拉动绳索。在这个木架的二楼边,装有大漏斗和输送卤水的竹管,一直通到右边炉灶旁的卤池中。他们在汲得卤水以后,便从高处把卤水由竹管输送到卤池中,以便放入炉灶中熬煮。炉灶前只有一个人在烧火,用木柴作燃料,灶上排列着五个熬盐用的大锅。在输送盐卤的竹管后面,正有两个人背着煮好的盐在运出去。

从画像砖反映出:熬盐的炉灶,是用木柴作燃料的。实际上,在汉代,这里的劳动人民已经发现了天然气,并且有利用天然气来熬盐的。在蜀郡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南一百里地,在东汉时代已经开凿有二、三丈深的火井(天然气井,图2)了。没有天然气的地方,才用木柴作燃料。

在北宋时代,我国的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技术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在北宋庆历年间,发明了钻凿深井的器械、方法和用畜力、水力来汲取卤水的方法。

图3 凿井图(采自《天工开物》)(www.xing528.com)

庆历年间所发明的深井钻凿器,锋刃是圜状的。所凿的井口只有碗那么大,井穴可以钻凿几十丈深。

这种钻凿法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在明代末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也曾加以记载。据说,那时的钻凿器是一种非常坚硬和锐利的铁锥,锥杆用毛竹制成。随着铁锥入土深度的增加,可以将锥杆逐渐接长。刚钻凿的时候,用手捧着锥杆来舂(图3),到钻得深些,就改用舂米的脚踏碓的方法来钻,这即是把锥杵的梢头做成臼形,用脚踏碓的杵来舂梢头,而把锥打入土中。孔眼中钻凿出来的碎石和泥粉,是用具有长竹柄的铁盏挖上来。

这种深井钻凿器和深井钻凿法的发明,在机械工程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但使钻凿深井成为可能,同时也指出了其他矿产的钻凿方法。

这种深井是用竹筒作为井壁的。将大毛竹的竹节凿通,一根根衔接起来,安放到井穴中去。这样,便可以隔绝周围地层中的淡水,使井底的盐卤升上来。用比较小的长竹筒做成唧机,从这种小口径的深井中汲取卤水。在长竹筒中,装有几寸厚的熟皮,作为活塞。利用这种唧机向深井中汲取,一次可以汲到几斗的卤水。

图4 畜力汲卤图(采自《天工开物》)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时汲取卤水,不但运用了畜力,而且已经利用水力来作为原动力。水力汲卤机械结构和水排有点相像。它是利用水流激动水轮,由水轮来带动大绳轮,由大绳轮的绳索通过滑轮和导轮来拉动滑车的。

畜力汲卤机械基本上和水力汲卤机械相同,只是没有水轮这一部分而用牲口来转动大绳轮。在提起汲取卤水的竹筒的时候,牛向右旋转,到把竹筒放下井的时候,需要赶牛向左旋转。在《天工开物》中有一张“汲卤图”便是说明用畜力来汲取卤水的方法的(图4)。

(原载《科学大众》1955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