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史探微:元代的幌子揭示虚伪号召

古史探微:元代的幌子揭示虚伪号召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内有一小店,旁有长杆挑出“幌子”,作三角形。图内桥旁饮食店前有竹竿挑出一“幌子”,也作长方形,两旁挂有联珠形的饰物各一串。图内“幌子”也作长方形,惟下端作鱼尾状。元代的“幌子”,上端或有挂环,下端或有飘带。所谓“幌子”,在现在,是对那些虚伪号召的事物而言的。其实,“幌子”就是“望子”,其意义和作用,是和“招牌”相同的。“望子”这名称,在唐宋时已有了。

古史探微:元代的幌子揭示虚伪号召

在宋元明人的绘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酒家或饮食店的门口,有长杆挑出,上面挂着长方形或草帚样的东西,该就是所谓“幌子”。我们现在把较为显著的,例举在下面:(一)宋朱锐《盘车图幅》,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见波士顿美术馆藏中国名画集。图内有一家小酒店,门首有一棵枯树,只剩树身和上面的丫叉,另有一根长杆靠在丫叉里,上面挂着“幌子”。幌子作长方形,直分为三长方格,中间的一长方格是白色,两旁的两长方格是深色。(二)宋郭忠恕《山居风帘图》,藏故宫博物院,见《故宫周刊》第二十一册。图内小店门口左侧,有长杆挂起“幌子”一面,也作长方形,上有一横格,深色,下分三长方格,中间一长方格深色,两旁的两长方格白色。(三)宋黄源《平林霁色图卷》,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见波士顿美术馆藏中国名画集。图内有一小店,旁有长杆挑出“幌子”,作三角形。惟原物想也当是长方形,原为所画的是风吹动后的侧形。(四)宋黄源《溪山行旅图》,藏日本京都小川氏尚简斋,见《南画渊源》。图内桥旁饮食店前有竹竿挑出一“幌子”,也作长方形,两旁挂有联珠形的饰物各一串。(五)元人《渔庄秋色图》,藏故宫博物院,见《故宫周刊》第九册。图内有一酒家,中间有长杆挂着一“幌子”,也作长方形,上端有一个吊挂用的环,下端有飘带二条。(六)王圻《三才图会》器用部卷十二《酒帘图》。这幌子的形式比较复杂,主体依然是长方形的,中间绘有菱形图案,惟上端作三角形,两旁各垂飘带二条,下端也作三角形,下垂飘带三条。(七)《元曲选·看钱奴》插图。图内“幌子”也作长方形,惟下端作鱼尾状。此外《元曲选》的《城南柳》、《救风尘》、《李逵负荆》及《盛明杂剧》第二集《易水寒》,德寿堂本、凌延喜本《拜月亭传奇》第二十二出插图;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中《醉打蒋门神》、《剪发藏金印》、《追甲赶时迁》插图;《金瓶梅》第六回插图,都约略相同。(八)《元曲选·硃砂担》插图。图内长杆上所挂的,是一个草帚样的东西,和上面所举各图作长方形旗帜样的不同。(九)明刊本《禅真逸史》第四回《安平村苗一设谋》插图。图内的“幌子”也作草帚形。(十)《沈石田山水册》。册内有一小店,旁挂“幌子”,也作草帚形。(十一)《唐六如山水人物册》。册内酒店旁也有长杆挑出,上面挂着草帚。请参看附图。

上面所举的宋人绘画,其中或有后人临本,可是作为考证宋代文物的资料,依然是可用的。从这些绘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宋、元、明各时代“幌子”的形式。大概宋代的“幌子”都作长方形,两旁或有联珠形的饰物挂着。元代的“幌子”,上端或有挂环,下端或有飘带。明代的“幌子”,简单的下有鱼尾,繁复的两旁和下端都有飘带。至于草帚状的“幌子”,那是乡村里的酒店所用,是一种最简朴的“幌子”。

所谓“幌子”,在现在,是对那些虚伪号召的事物而言的。其实,“幌子”就是“望子”,其意义和作用,是和“招牌”相同的。因为“望子”的目的,是在招引顾客,不免要装点得眩人耳目,也不免要虚伪号召,所以人们在俗语中,对那些虚伪号召的事物,就借用“望子”来形容了。清翟灏《通俗编》卷二六说:“今江以北,凡市贾所悬标识,悉呼望子,讹其音,乃云幌子。”这话说得很对。“幌”“望”本来是一音之转。日本人称“招牌”为“看板”,或许“望子”的原义是和“看板”相同的,现在音转而为“幌子”,一般人又用来称唤那些虚伪号召的事物,于是它的原义湮没了。

“望子”这名称,在唐宋时已有了。大概其中以酒家的“望子”为最著,在文献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是酒家望子,在宋元明人绘画中,画有“幌子”的,也大多是酒家,或许是酒家最需要招引顾客,所以酒家的望子最是风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战国时代的酒家已挂着旗帜来招引顾客,到唐宋时代,酒家的“望子”,其实也还是旗帜。上面所举宋元明人绘画中长方形的“幌子”,本来就是“旗帜”。《广韵》二十四盐说:“青帘,酒家望子”,青帘该即是青色的旗帜。唐以后的诗人,在诗词里往往提到它,或称之为“青帘”,或称之为“酒帘”,也或称之为“酒旗”,又或称之为“彩帜”。例如郑谷《旅寓洛南村舍》说:“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全唐诗》卷六七四)。李中《送姚端秀才游毗陵》说:“风弄青帘沽酒市,月明红袖采莲船”(《全唐诗》卷七五○)。又李中《江边吟》说:“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全唐诗》卷七四七)。周繇《公子行》说:“回望玉楼人不见,酒旗深处勒花骢”(《全唐诗》卷六三五)。高骈《写怀二首》说:“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全唐诗》卷五九八)。韦应物《酒肆行》说:“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全唐诗》卷一九四)。这些都是比较显著的例子。唐代的酒家望子是旗帜之类,是很显然的。唐人皮日休有《酒中十咏》诗,其中有《酒旗》一首,是描写唐代的“酒旗”的:“青帜阔数尺,悬于往来道。多为风所扬,时见酒名号。拂拂野桥幽,翻翻江市好。双眸复何事,终竟望君老。”(《全唐诗》卷六一一)陆龟蒙在《奉和袭美酒中十咏》中,也有咏《酒旗》一首:“摇摇倚青岸,远荡游人思。风欹翠竹杠,雨澹香醪字。才来隔烟见,已觉临江迟。大旆非不荣,其如有王事。”(《全唐诗》卷六二○)唐代酒旗的情况,在这二首诗中已可约略看出。它是“阔数尺”的“青帜”,上面写有“酒名号”“香醪字”,用“翠竹杠”来挑出,“悬于往来道”的。此外,杜牧江南春绝句》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全唐诗》卷五二二)。李群玉《江南》说:“斜雪北风何处宿,江南一路酒旗多”(《全唐诗》卷五七○)。上引李中等诗中说到酒帘的,所咏的也多是江南的风景,似乎在唐代,江南的酒家特别多。

《广韵》说酒家望子是“青帘”,郑谷、李中的诗也都说是“青帘”,皮日休诗说:“青帜阔数尺”,唐代酒旗大多用青布制成,是无疑的。到宋代,青布之外,也有白布的了。宋窦苹《酒谱》“酒之事”条说:“《韩非子》云:‘宋人沽酒,悬帜甚高’,酒市有旗,始见于此。或谓之帘,近世文字有赋之者,中有警策之辞云:‘无小无大,一尺之布可缝;或素或青,十室之邑必有。’”(《坚瓠集》略同)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有“酒肆旗望”条也说:“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前面所举宋朱锐《盘车图幅》,其中酒帘,直分为三长方格,中间的长方格白色,两旁的深色;还有宋郭忠恕《山居风帘图》,其中酒帘,上有一横格,深色,下分三长方格,中间的长方格深色,两旁的白色,大概深色的即是青布,白色的即是白布,《盘车图幅》上的“望子”,是用二幅青布和一幅白布缝成的,《山居风帘图》上的“望子”,是用两幅青布两幅白布缝成的。

唐人韦应物的《酒肆行》,所咏的是唐代长安的酒肆,他说:“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长安的酒肆挂的是“彩帜”,足见唐代京都地方毕竟奢侈多了。到宋代,京师的情况也是如此。《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条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可知宋代京师酒家的“望子”,本身是绣有“醉仙”的“锦旆”,挂竿是“花头画竿”。《梦粱录》也说:“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旗相招,掩翳天日。”还有杨炎正《钱塘官酒》诗题说:“宋南渡行都有官酒库,每岁清明前开煮,中秋前卖新,先期以鼓乐妓女迎酒穿市,观者如堵。”诗说“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十三库中谁最强,临安大尹索酒尝。……画楼突兀临官道,处处绣旗夸酒好”(见明冯时化《酒史》卷上)。足见南宋行都的情形,还是如此的奢侈。(www.xing528.com)

唐代的酒旗上,写有“酒名号”“香醪字”,宋代也是“处处绣旗夸酒好”,《坚瓠集》说:“暖媛由笔,正德间,朝廷开设酒馆,酒望云:‘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犹南人言莲花白酒也。又有二匾,一云:‘天下第一酒馆’,一云:‘四时应饥食店’。”可知明代酒家的望子,还多写着酒名来号召。宋江少虞《皇朝类苑》卷三八有“酒帘”一条,叙述一件有关酒家望子的事:“王逵以祠部员外郎知福州,尚气自矜,福唐有当垆老媪,常酿美酒,士人多饮其家,有举子谓曰:‘吾能与媪致十数千,媪信乎?’媪曰:‘倘能之,敢不奉教。’因俾媪市布,为一酒帘,题其上曰:‘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又曰:‘太守若出,呵道者必令媪卸酒帘,但佯若不闻,俟太守行马至帘下,即出卸之,如见责稽缓,即推以事故,谢罪而已。必问帘上诗何人题写,但云:某闻饮酒者好诵此二句,言是酒望子诗,媪遂托善书者题于酒旗上,自此酒售数倍。’王果大喜,呼媪至府,与钱五千,酒一斛,曰赐汝作酒本。诗乃王咏酒旗诗也,平生最为得意者。”(《诗话总龟》卷十七略同)从这一故事中又可知宋代的酒旗还有题诗句的,而酒旗遇到太守等大官经过,必须把它卸下。

宋洪迈《容斋续笔》的“酒肆旗望”条,曾说:“村居或挂瓶瓢,标帚杆。”这个风气到后世也还盛行。《水浒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说:“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上。……行了几步,又望见一家酒旗儿直挑在门前。……远远地杏花深处,市稍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却是个傍村小酒店。”所谓“草帚儿”该就是洪氏所说“标帚杆”了。《元曲选》的《李逵负荆》第一折和《酷寒亭》第二折,描写酒家说:“曲律竿头悬草稕,绿杨影里拨琵琶。”所说的“草稕”,也该是“帚杆”“草帚儿”之类。它的形状,我们可以从上面所举的《元曲选·硃砂担》插图和《禅真逸史》插图以及沈周、唐寅的绘画中见到。

我们用文献来和绘画参证,知道唐宋以来的酒家“望子”,大体上可分三类:(一)京师酒家最是奢侈,用的是绣旗;(二)一般城市所用是布旗;(三)乡村里每多用“草帚”。

(原载1949年1月6日上海中央日报》副刊《文物周刊》第一百一十期)

[补记] 宋代酒楼往往挂着长条幌子,上面写着招徕顾客的广告。《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桥市,南岸有一家酒楼幌子上有“天之美禄”、“新酒”等字;图中通津门口街市中,店铺幌子写有“王家罗绵匹帛铺”、“刘家上色沉檀楝香”、“刘三叔精装字画”、“孙羊店”等,另有幌子写着“久住王员外家”,当是一家接待客商的邸店;在十字街头西南角上有一个棚子,坐着一群人正听人说唱,也还有挂着“神课”、“看命”、“决疑”的占卜者;在十字街的横街西边,有一家挂着“赵大丞家”四个大字幌子的医药铺,幌子上还有写“七劳五伤……”、“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等,这是专售治疗“七劳五伤”丸药的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