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沪抗战失利后,国民政府高层对前一阶段的战局进行检讨,认为缺乏政治动员相配合的单纯军事抗战是造成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始重视政治动员、民众训练和民众宣传及政治情报工作。1937 年12 月5 日,军事委员会移驻武汉。1938 年1 月17 日,国民政府颁布《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对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将原国民党行营政训部与陈立夫主持的军委第三部合并,组成政治部,作为军事委员会的组成部门。任命陈诚为政治部部长,第三党负责人之一的黄琪翔、中共领导人之一周恩来为副部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职责,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组织条例》,主要是负责“陆海空军之政治训练”,“国民训练、民众组训及战地服务”,“宣传及政治情报”工作。
1938 年2 月6 日,政治部在武昌阅马场东厂口武汉大学老校舍正式成立。政治部下设秘书处、总务厅、第一厅、第二厅、第三厅。其中秘书处掌管文书、机要、情报等事宜;总务厅掌管总务、人事、纪律等事宜;第一厅掌管军队政治训练及军事学校政治训练事宜;第二厅掌管民众运动及国民训练事宜;第三厅掌管宣传工作。1938 年4 月1 日,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昌昙华林湖北省第一中学成立。厅长郭沫若,副厅长范寿康,主任秘书阳翰笙,秘书傅抱石、钱运锋。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副厅长范扬。
第三厅成立之时,正是武汉抗战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在抗日救亡的感召下,一批文化名人迅速汇集到第三厅的麾下。一时之间,第三厅文化名人云集,除厅长、处长之外,一般的科长和科员也是文化界的知名人物。如第五处第一科科长徐寿轩是东北救亡总会的代表;第二科科长张志让是当时有名的大律师;第六处第一科科长洪深是著名戏剧家,第二科科长郑用之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第七处第二科科长董维键是老共产党员、留美博士。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在第七处三科任职。其他的一些文艺界知名人士如金山、郑君里、应云卫、史东山、程步高、石凌鹤、赵丹、冼星海、光未然、任光、马彦样、张曙、张乐平、李可染、叶浅予等,都分别在第三厅担任各科科员。(www.xing528.com)
第三厅的成立,是国民党当局总结前一阶段抗战经验、实行全面抗战的一项改革措施,也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虽然以国共双方合作为基础,但并不排斥中共对国民党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第三厅的改造,争取到一个动员全民抗战、大力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政治舞台。
第三厅的成立,标志着武汉文化救亡运动领导机构的确立,它使得1937 年七七事变以后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武汉的各种文化团体有了一个合法的和统一的指导机构,有了团结和组织民众的核心力量。自此以后,在第三厅的领导下,武汉的抗日文化运动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武汉的文化救亡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