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武汉地方史志研究的重要作品:《武汉文化简史》

民国时期武汉地方史志研究的重要作品:《武汉文化简史》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地方志编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武汉社会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武昌首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张之洞督鄂时期所做出的贡献,因而民国时期出版了一批有关武昌首义及张之洞的地方史著作。民国时期,在武汉地方史志研究中,尤以王葆心的研究最值得称道。王葆心以“编纂史志、访求文献”为要职,所著《方志学发微》被称为“集方志学之大成”,在方志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民国时期武汉地方史志研究的重要作品:《武汉文化简史》

民国时期,时人感于武汉厚重的历史文化及其作为近代大都市所独具的魅力,先后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史志作品。

1921 年,湖北省长公署刻印了172 卷的《湖北通志》。此志由吕调元、刘承恩修,张仲炘、杨承禧等纂,分为舆地、建置、经政、学校、武备、祥异、艺文、金石、职官、人物十志,记录了从商周时期到清朝末年湖北地区的山川地理形势变迁、行政建置沿革、经济社会、风俗人情、文化教育、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历史,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地方历史资料。鉴于其较高的出版价值,商务印书馆于1923 年又将其影印出版。

修成于1920 年的《夏口县志》,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汉口唯一一部官方志书。全书22 卷,由侯祖畬主修,吕寅东等纂,搜列了汉口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人情等多方面的史料,注重民生民情,不落旧志定式,初具当代方志雏形。在地方志编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该志虽为官修,却又广邀民间人士参与,参考各方意见,融入多方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图7-13 《夏口县志》(www.xing528.com)

此外,《汉口小志》《沙湖志》《琴台纪略》《武昌要览》《长春观志》《黄陂县乡土志》《湖广会馆志》及二三十年代所编的各种《武汉指南》的刊印出版,进一步说明民国时期武汉史志研究有了长足发展。

近代武汉社会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武昌首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张之洞督鄂时期所做出的贡献,因而民国时期出版了一批有关武昌首义及张之洞的地方史著作。其中胡祖舜的《武昌开国实录》《六十谈往》、李廉方的《辛亥武昌首义记》、曹亚伯的《武昌革命真史》、蔡寄鸥的《四十年见闻录》、扬铎的《武昌革命真史之商榷》《辛亥首义史迹》、张春霆的《张文襄公治鄂记》、许同莘的《张文襄公年谱》《张文襄公全集》等著作的问世,为后人研究武昌起义和张之洞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萧耀南督鄂时期,颇好文事,在武汉开“国学馆”,广邀文史大家研究楚学。在此基础上,甘鹏云、王葆心等人开始主修《湖北文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董必武、张体学等人的关心、支持下,于2001 年出版。内容包括元明清时期湖北的自然地理、社会政治、防务治安、经济、教育文化及人物等方面,资料源于史志、家谱、各类总集及类书、私人著述、金石碑刻、档案等,作为湖北重要的乡邦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成立于民国初年的湖北实录馆,以征集、汇编武昌起义史料为主,保存了大量有关武昌起义的资料。辛亥革命70 周年时,该馆资料正式出版。

民国时期,在武汉地方史志研究中,尤以王葆心的研究最值得称道。

王葆心(1867—1944),字季芗,号晦堂,湖北罗田人。1907 年入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兼图书馆编纂,后任学部主事、礼学馆纂修。民国后,历任湖南省官书报局总纂、北京图书馆总纂、湖北国学馆馆长、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武汉大学教授、湖北通志馆筹备处主任兼总纂。王葆心以“编纂史志、访求文献”为要职,所著《方志学发微》被称为“集方志学之大成”,在方志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此外,王葆心还著述有《宋季淮西六寨纪事》《蕲黄四十八寨纪事》《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纪事》《江汉献征录》《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等史地著作。其中在清人范锴《汉口丛谈》基础上写就的《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收录资料丰富,以武汉为中心,广涉湖北全省,举凡山川地理、城市沿革、地名掌故、名物街肆、名人逸闻、诗文金石等方面,是武汉地区重要的乡邦文献,成为后来研究武汉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