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文化简史:大众传媒快速发展

武汉文化简史:大众传媒快速发展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时期,武汉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快速发展,先后出现了四次办报高潮。报业的复兴与发展,使得人才辈出。此外,1927 年新成立的武汉新闻记者联合会,在推动报业发展、维护新闻自由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1913 年中华书局汉口分局正式设立,主要出版教科书,兼及经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儿童读物、杂志、古籍、工具书等业务。

武汉文化简史:大众传媒快速发展

民国时期,武汉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快速发展,先后出现了四次办报高潮。其中前两次出现在民国中前期,一是民国初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1919—1923 年间,创办报刊135 种;二是武汉国民政府时期,1926 年9 月至1927 年7 月创办报刊100 余种。此外,武汉在辛亥武昌首义、武汉国民政府和抗日战争初期,三次成为全国新闻的舆论中心。在近代中国,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报业中心之一。

辛亥革命爆发后,武汉成为全国新闻舆论中心,政论报刊成为主流。革命党人胡石庵率先创办《大汉报》,鼓吹革命,引导舆论。1911 年10 月16 日,湖北军政府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正式发刊,成为新政权的舆论喉舌。此后,《新汉报》《民心报》《震旦民报》《汉口民国日报》《群报》《强国公报》《国民新报》《自由日报》《共和民报》《青年报》等报刊亦先后创立,涌现出胡石庵、詹大悲、何海鸣、张樾、贡少芹、蔡寄鸥、张振武、张国榕等一批著名报人,武汉报业发展蔚为大观。这一时期,期刊逐渐从报纸中分离,出现了《女学杂志》《民国经济杂志》《国民杂志》《经济杂志》《湖北教育杂志》等专业刊物。1912 年3 月,武汉报界联合会在武昌成立,在维护新闻利益的同时,注重与上海天津等外地新闻界的联系,标志着武汉新闻事业迈向职业化。但在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后,武汉舆论控制日趋严厉。黎元洪在武汉先后制造了“汉口三大报案”[30],大肆迫害报人,封闭报馆,武汉报刊事业一时陷入低谷。

袁世凯去世后,外部政治环境日趋宽松,武汉报业重获生机。先前被查禁的《民报》《震旦民报》《大汉报》等报刊相继复刊,继续担负着督导舆论之责。同时复刊与新创并举,新报纸也相继创立。《大中华日报》《新民国日报》《汉口新闻报》《汉口日报》等一批在武汉有影响力的报刊先后创办。1916—1919 年,武汉复刊和新创报纸约55 种,丝毫不逊于民国初年的“报界黄金时代”。此外,外国人在武汉创办的报刊也有所增加,《光华报》《湖广新报》《汉口日日新闻》《汉口公论》《自由西报》等西式报刊在汉创立,其中日本人所办报纸在数量上几乎占到外报的一半。

五四运动以后,民主、科学等新思想在武汉广泛传播,激发出新的一波办报热潮。1919—1923 年,武汉地区出现了135 种报纸。其中学生所办报刊尤引人注目,比较著名的有《学生周刊》《新空气》《武汉星期评论》《互助》和《我们的》等期刊。报业的复兴与发展,使得人才辈出。这一时期,不仅有余慈舫、管雪斋、王葆心、邓瘦秋等老一辈报人活跃在新闻界,更催生了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魏以新、黄负生、李汉俊、陈潭秋等新一代报刊活动家。同时武汉新闻界先后组建了舆社、通讯社记者联合会、新闻记者联合会、报界同志会、国际新闻记者协会等新闻团体,推动着武汉新闻业的发展。此外,新闻摄影的运用,受到读者的喜爱,促进了报纸的流行。

北伐军占领武汉以后,武汉再次成为全国舆论中心。社会各界兴起创办报刊热潮,各类报刊竞相问世。从1926 年9 月至1927 年7 月,武汉地区有报刊100 余种,远超上海、广州,而与北京大体相当。因而,这一时期的武汉报业在中国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武汉地区的革命报刊发展最为迅速。既有《楚光日报》《武汉星期评论》《湖北农民》《湖北妇女》等先前在汉刊物,又有从广州迁到武汉出版的《向导》《中国青年》等,还有《革命军日报》《工人画报》《汉声周刊》《新民报》《湖北学生》等新创刊物。其中《汉口民国日报》代表了当时武汉报刊的最高水平,显示着武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此外,1927 年新成立的武汉新闻记者联合会,在推动报业发展、维护新闻自由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武汉地区新闻事业在暂时受挫之后,在30 年代又有进一步发展。仅1933 年,武汉新出报刊就有123 种之多。其中国民党控制的《武汉日报》和《扫荡报》成为武汉地区重要的报纸。1935 年,武汉新闻界联合各界团体发起主办全国报刊暨儿童读物展览。展览会于1936 年2 月21 日开幕,3 月3 日闭幕,历时12 天。共展出14500 件展品,参观人数达6 万人次,展品之多,规模之大,为全国各类展览会之冠。这一时期,武汉新闻事业仍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www.xing528.com)

民国时期,武汉发达的商业带动了娱乐业的兴盛。伴随着市民社会的成长,以“消闲逐趣”为主旨,专门报道戏曲、名伶消息的花报进一步流行起来。如《自由花》《游戏报》《风月报》《花世界》《飞艇报》等小报,这些报纸在满足市民对娱乐业的好奇心理的同时,也推动了武汉娱乐业的发展。1919 年7 月14 日,张云渊在武汉创办《汉口新市场日报》,标志着“戏报”从花报中独立出来,成为专业性的娱乐刊物。该报专门报道新市场内上演的各种戏曲、曲艺、文明戏及电影等节目广告演员名单,并附有《说蔡新声》《相楚新评》《日游新记》《百戏新陈》等栏目。1933 年创刊的《戏世界》,是继《汉口新市场日报》后又一影响较大的专业性娱乐刊物。该报以戏曲新闻、戏剧常识、戏剧评论、演员及演技评介和逸闻传说为主要内容,兼及电影、小说连载和广告等,有汉口版、上海版和长沙版三种。这些专业性的娱乐报刊的出现,在培养大众娱乐观念的同时,也展示着武汉近代娱乐业市场的繁荣。

民国时期,武汉的图书出版在清末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1913 年中华书局汉口分局正式设立,主要出版教科书,兼及经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儿童读物、杂志、古籍、工具书等业务。此后,中华书局汉口分局与商务印书馆汉口分馆成为近代武汉地区著名的出版机构。而成立于1920 年的中华信义会书报部,以发行《信义报》《信义宗神学志》为主,同时编译、出版和供应宗教书籍,是华中地区影响较大的宗教出版机构。同年,恽代英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是武汉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图书机构。先后出售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阶级斗争》《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等革命书刊,并出版《我们的》《互助》等革命刊物,成为武汉地区宣传革命的重要阵地。1926 年9 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创办长江书店,由瞿秋白领导,在上海、广州、成都、重庆、长沙、南昌、九江等地均设有分店,经售《马克思主义浅说》《列宁全集》《向导》《新青年》《中国青年》等书刊,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首先在长江书店出版,这些书刊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此外,开明书店汉口分店、生活书店汉口分店、武昌益善书局、江汉印书馆、笛湖精舍等都是武汉地区较为活跃的图书出版机构。

20 世纪20 年代,唱片开始传入汉口,极大地改变了楚剧等戏曲的传播渠道,促进了戏曲市场的扩大。20 年代末,上海的高亭、百代两家唱片公司先后进入汉口,为楚剧名伶录制唱片。当时著名的楚剧艺人章炳炎、李百川、沈云陔、陶古鹏等都录有楚剧唱段在武汉市场发售。其中《酒醉花魁》《吕蒙正赶斋》《蔡鸣凤辞店》等楚剧名段唱片风靡武汉大街小巷,深受民众喜爱,为楚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此外,京剧等唱片也在武汉流行。通过唱片传播,戏曲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听众,拓展了传统曲艺的生存空间。

1934 年,汉口市广播电台的建立,标志着武汉的广播事业的开始。1935 年,武汉又建立第一座商办电台——华中广播电台。广播电台这一新型大众传媒的出现,既加强了官民之间的沟通,又扩大了民众的信息渠道。汉口市广播电台作为官办电台,以教育、广告为主,新闻为辅。随后为扩大市场,文艺娱乐节目不断增加,占到一半左右。如著名独角戏艺人顾声雷曾在汉口市广播电台演播独角戏《家和万事兴》。民营的华中广播电台每天播音12 小时,以娱乐、商情节目为主,内容贴近普通民众生活。广播电台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也促进了戏曲的普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