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兴革,将师范教育一直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1903 年,两湖书院改造为两湖大学堂,次年又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分优级师范(相当于今天的高级师范)和初级师范(相当于今天的中等师范)2 个层次,分别培养中等学堂、初级师范学堂及初等学堂的师资和管理人员,为清末两湖地区规模最大的师范学堂。此外,为了培养全省初级师范学堂师资,1904 年张之洞在武昌开设多处师范传习所。同年,又创办了武昌道、府师范和汉阳府师范,这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初级师范学校。随后,汉黄德道师范学堂、湖南师范学堂相继设立。1905 年,张之洞在武昌开办支郡师范学堂,专门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师资。除了普通师范教育外,清末武汉还设有职业师范教育。1909 年相继设立了商业教员讲习所、农业教员讲习所和工业教员讲习所。到1910 年,武汉三镇共有师范学堂9 所(含存古学堂),学生1103 人,教师136 人。[18]形成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个层次,以及普通师范学堂和职业师范、女子师范、幼儿师范等多个类别较为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不仅数量多,规模初具,而且办学质量高。
图6-9 1898 年湖北武备学堂学生赴日留学出国前留影
在这一时期,武汉虽没有创办综合性大学,但高等专科学堂却广泛建立起来,如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湖北高等农业学堂、湖北工艺学堂等。(www.xing528.com)
20 世纪初的武汉地区的实业教育发展呈现出“正规化”趋向,初步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个纵向发展序列。三种实业学堂中,最早出现的是高等实业学堂,即创办于1898 年的湖北农务学堂和湖北工艺学堂,其后分别更名调整为高等农务学堂和湖北工业学堂。
武汉地区的中等实业学堂主要由省、府两级政府开办,其学力程度相当于普通中学堂,招收年龄在15 岁以上的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修业年限预科2 年,本科3 年。主要有省城中等农业学堂、省城中等工业学堂、省城中等商业学堂、省城中等蚕业学堂、汉阳县中等农工业学堂、省城民主实业预备中学堂等。初等实业学堂主要由府、县开设,相当于高等小学程度,招收年龄在13 岁以上的初等小学毕业生入学,学制3 年。主要有武昌府初等农业学堂、武昌府初等工业学堂、武昌府初等商业学堂、江夏县初等商业学堂、汉阳县初等商业学堂、夏口厅初等工业学堂等。除了农工商实业学堂外,清末武汉还办有钢铁、铁路、矿业等实业学堂。1902 年汉阳钢铁学堂创办,是武汉地区第一个企业办的实业学堂。后相继开办了湖北铁路学堂、湖北官医学堂、两湖矿业学堂等。
至辛亥革命前,武汉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官立实业学堂14 所,其中高等5 所,中等6 所,初等3 所;除了官立正规实业学堂外,此时还兴办了大量的私立职业技术短期补习学校,招收初小文化程度的青年入学,学习半年至1 年,教授农工商浅近知识技能。
20 世纪初,随着武汉地区新军编练规模的不断扩大,近代警察的出现及行政机构的近代化,武汉地区的军事、法政教育也得到了初步发展。1903 年,武昌创办了武普通中学,后又将武备学堂改为武高等学堂,并将将弁学堂并入了武高等学堂。1905 年,武高等学堂又改为武师范学堂,仿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科。同时还创办了陆军小学堂、军医学堂,1909 年,清政府又在武昌开办了陆军第三学堂,共招收了700 多人。同时还开办了武昌高等巡警学堂、武昌巡警教练所、湖北法政专修学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