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开埠是武汉千年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事件。
它改变了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武汉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契机,这一改变武汉历史命运的时间是1861 年,在第一鸦片战争过去二十年之后。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当时英国欲向中国大肆倾销工业品,结果却很不理想,销路受阻,价格跌落。英国商界认为对华贸易不畅的原因是中国市场尚未全面打开,中国政府把中外贸易严格限定在5 个通商口岸。他们谋求的解决办法是“把商业向5 个通商口岸以外的地方进逼”。英政府为了实现本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这一扩张欲望,一直企图进入中国内地和内河。
1857 年4 月,英政府指示英国驻华公使额尔金,修订与中国订立的条约,“要求准许在扬子江航行与扬子江两岸通商的权力”。除英国外,美国也谋求在扬子江自由航行的“权利”。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清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烟台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长江沿岸的口岸,使他们深入中国内地、全面占领中国市场的图谋基本达成。
在列强入侵长江流域时,汉口成为其着力经营的战略目标。位居中国腹地中心、九省通衢的汉口,既是外国资本主义控制长江中游与内陆腹地的商贸、交通中心,也是连接长江上下游、沟通南北的市场枢纽。对于这样一个地方,西方列强自然是青睐有加。于是,《天津条约》甫一签订,英国政府就积极谋划汉口的开埠。
(www.xing528.com)
图6-1 汉口开埠后,英商的买地契约
1858 年《天津条约》将汉口列为通商口岸,不数年,英国宝顺洋行一行40 余人由沪至汉,考察商情,设立分行,汉口开始了华洋互市的新篇章。继之,法、德、俄、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日本以及其他与清廷签订了通商条约的国家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纷纷来到汉口,设立领事馆,通商贸易。1962 年,在汉口通商贸易的国家已达20 多个。是年,江汉关正式设立,经过近四十年开放的冲击与洗礼,至20 世纪初(1900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城北十里外滨江地段“自开商埠”,显示了武汉这座城市主动开放的积极姿态。此后,欧美洋行联翩而至,各国驻汉机构与日俱增,“五国租界”相继开辟,外国领事馆、总领馆纷纷入驻,三镇敞开了大门,形成全方位开放之势,武汉这座城市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图6-2 江汉关
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武汉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从国内贸易向中外贸易转变,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从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变,从欧风东渐到民风丕变,从西学东来到新学大盛,从传统儒学文化语境到民主平等的现代话语体系,武汉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在变革之中。
开埠通商将武汉置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环境之中,它打乱了这座城市固有的发展节律,使它面临前所未有的种种选择。开埠开放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潜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它的创造力被激活了,它尽情地挥洒着,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城市发展画卷,谱写出一曲曲壮阔豪迈的城市发展乐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