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最早的书院可追溯至宋末元初的龙仁夫书院

武汉最早的书院可追溯至宋末元初的龙仁夫书院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地区最早的书院可追溯至宋末元初的“龙仁夫书院”,但直至明清两朝,在地方主政者的支持下,武汉地区的书院方有大的发展,上至省府,下至乡间,遍布城乡,数量众多。据统计,明代书院全国共计约1200 所,其中民办书院只有184 所,仅占总数的15%。[14]武汉地区的书院同样如此。明清时期,武汉的书院基本上都成了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书院子弟亦如官学生徒一般醉心功名。

武汉最早的书院可追溯至宋末元初的龙仁夫书院

武汉地区最早的书院可追溯至宋末元初的“龙仁夫书院”(即问津书院),但直至明清两朝,在地方主政者的支持下,武汉地区的书院方有大的发展,上至省府,下至乡间,遍布城乡,数量众多。其中,武昌府的书院数量在明清两朝均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黄州府。

明清时期武汉书院概况一览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湖北省志·教育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武汉市志·教育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湖北教育史》,熊贤君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黄陂通史》,陈矜、李忠洲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www.xing528.com)

中国的书院制度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发展的最早期,书院的私人讲学色彩极为突出,但到了明清时期,出于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书院逐渐开始由官府主导控制,在某种程度上与官学无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书院的经费来源一改过去书院私人资助的传统,大多是官办或是接受官方资助。据统计,明代书院全国共计约1200 所,其中民办书院只有184 所,仅占总数的15%。[13]而在清代,全国新设立的书院约780 所,加上复兴、改造的书院合计1900 多所,其中民办的只有182 所,所占比例不及百分之一。[14]武汉地区的书院同样如此。上表中的江汉书院、两湖书院、晴川书院、凤山书院以及官商合办的甘露书院基本上都有官方背景,完全由民间士绅、商人资助创办的,所占比例极少。

二是明清两朝,书院主持人和讲学者的聘请权收归各省督抚学臣所有,连学生也由官方选择、录取和考核,书院的官学色彩更显浓重。

三是教学内容基本与科举相关,丧失了唐宋时期书院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行这一主要目标,转而强调通过应试获取功名。明清时期,武汉的书院基本上都成了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书院子弟亦如官学生徒一般醉心功名。教学的内容也主要以考课为主。书院诸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不外乎“八股制艺”,或曰“制艺”“时文”等,专为科举考试服务。书院内设的考课制度,也是一种科举考试的预演。并且,考试后阅卷、评定成绩等第,发给奖品,也与官学毫无二致。同时,书院还鼓励诸生参加科举考试,并在制度上提供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