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木兰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木兰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 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他们倾全力打造的动画巨制《花木兰》,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也引发了新一轮对木兰文化的热议。木兰文化的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忍进取、重德重生、崇古重老、家庭本位”的价值观相契合,极具东方人伦之美,揭示了中华民族绵亘久长、生生不息的文化奥妙所在。

木兰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1998 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他们倾全力打造的动画巨制《花木兰》,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也引发了新一轮对木兰文化的热议。看到木兰文化走出国门,身为中国人自然感到骄傲,但木兰文化的特色何在?它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一个地方文化逐渐成长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木兰文化形成、发展和广泛传播的过程说起。

木兰文化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的一种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道德型”文化。它的这种特性在开始时就已具备,在形成过程中得到充实和发育成熟。它内质深厚,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

关于木兰文化的基本内容,清人杜撰的《木兰奇女传》中将之概括为“忠、孝、勇”三字。在各地为木兰竖立的牌坊上,既有刻“忠孝勇烈”的,也有刻“忠孝勇节”的。其实“烈”更能体现其英雄本色。这里言及的“道德”,也不是一般概念上的道德,而是指木兰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责任意识。一个柔弱女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是对国家负责;代父出征是对家庭负责;能从普通士兵晋升为将军,是出于她对事业的负责;功成名就,不慕荣华,“对镜贴花黄”“还我女儿身”,是对自己负责。

木兰文化的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1.效忠国家的牺牲精神;2.爱家敬长的道德情操;3.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气节;4.巾帼不让须眉、以行动谋求平等的反封建意识;5.有胆有识、竞争创新的开拓观念;6.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雄略心境;7.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洁品格

木兰文化的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忍进取、重德重生、崇古重老、家庭本位”的价值观相契合,极具东方人伦之美,揭示了中华民族绵亘久长、生生不息的文化奥妙所在。

木兰文化开始于汉代,传播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隋唐,盛行于宋元明清,在近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下面我们将从这五个时期出发,全方位地展现木兰文化的流变过程。

汉代:木兰文化的原生期

这一时期以早期民间口头语言的流传方式为主要特征,为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脍炙人口的《木兰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这一时期处于木兰文化的滥觞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木兰传说”呈现出故事生动活泼,有质感但整体上比较零散,线索单纯且语言简练,这表明它是被珍藏在历史的深处。缘于此,早期的木兰文化保留了它的原生性,因而弥足珍贵。此外,由于木兰后来重新融入民间,所以她的事迹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司马迁作《史记》而泯其实,班孟坚撰《汉书》亦乏其传”,[18]原因大概源于此。反过来看,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木兰事迹和由此绵延滋长的“木兰传说”才流溢着原野的色彩,喷吐出峦原的芬芳。正因为木兰文化深植民间土壤的这一基本特质,它才能拥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败,一直绵延到今天。

魏晋南北朝:木兰文化的次生期

这一时期以出现完整简练的文字形式为主要特征。这个阶段可视作“木兰传说”故事的加工成熟期,也是木兰精神逐渐形成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导致胡汉关系错综复杂。然而,这个政治混乱的悲剧时代,却也是一个“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诞生了千古名篇《木兰辞》,这让木兰故事更加连贯,细节描写更加灵动传神,流传也更加广泛。

由于木兰故事和《木兰辞》的广泛传播,“木兰传说”及其包含的社会思想内容已经引起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南齐书·州郡志》载,南齐朝廷曾在当时的司州安蛮左郡设木兰县。据学者考证,此县在今武汉市黄陂区北部以木兰山为中心的地区及相邻的红安县西南和大悟县南部边缘(皆为古黄州辖境),县治被确定在今黄陂区姚集镇大城潭村。南齐朝廷此举的目的不过是通过设县追念褒扬木兰,以激赏来者,这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制度性文化已经开始介入到木兰文化当中,木兰文化已经被官方认可,并开始为官方所利用。

隋唐时期:木兰文化的定型期

这一时期以木兰形象思想内涵的全面阐释和表现形式多样化为主要特征。

唐朝贞观初年追敕木兰“忠孝勇烈”谥号,以此表彰木兰的功绩,以为天下表率。在政府的倡导下,木兰的形象被推崇得更加高大丰满,其包含的思想意蕴也更加健朗充沛,“忠孝勇烈”四个字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木兰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准确总结。

隋唐时期,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歌颂木兰的诗文大量涌现。除了前面提到的杜牧的《题木兰庙》,大诗人白居易也留有歌咏木兰的遗墨:“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徐凝也有一首《和白使君木兰花》:“枝枝转势雕弓动,片片摇光玉剑斜。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那作酒边花。”这些当时群众喜闻乐见的流行形式,改变了《木兰辞》的单一性,极大地促进了木兰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宋元明清时期:木兰文化的衍生期

这一时期以木兰思想伦理内涵的进一步强调充实和木兰形象更加文学艺术化为主要特征。

宋元时期,木兰思想伦理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和充实。木兰作为一个传奇形象被各类史志单独成篇,体现出统治者的良苦用心。随着宋明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出于维护封建纲常名教的需要,木兰被统治阶级改造成一个“烈女”“节女”形象。

一直到北宋,我们都还找不到木兰身世的具体记载。自从《木兰辞》进入《文苑英华》和《乐府诗集》这样有重大影响的文集,又受到黄庭坚、程大昌和严羽等著名学者的研究论说,它的流传就更为广泛了,甚至具有某种权威性,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木兰从军的时间——十二年,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

至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木兰故事的叙事方式逐渐开始从“死烈”语境走出来,转向不以死烈而以“忠孝”为核心的道德话语。

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特别强调“父录兵籍贯,年老不堪”,并为木兰安排了一个“终生未适”的结局。该县志的另一篇文章更是称“木兰忠孝为古今第一奇女子”。此时木兰的形象已经不再是白居易笔下美艳妖娆的美人形象,而是被塑造成一个“忠孝节义”的女中豪杰形象。

这一时期木兰形象的又一特点是木兰的文学艺术形象更加丰满成熟。事实上,木兰的形象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木兰故事在不断扩展和丰富。在这一时期,“木兰传说”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木兰形象的文学艺术价值开始超过历史价值;第二,主题倾向也由伦理说教转向艺术再现生活。例如,表现木兰艺术形象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描写,还出现了表现木兰爱情的内容,有的版本的爱情故事凄婉悲壮,增加了木兰艺术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近现代:木兰文化的弘扬期

这一时期以突出木兰形象的心忧家国的高尚精神为主要特征。(www.xing528.com)

近现代以来,随着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统治的全面展开,木兰文化被赋予了全新内容。木兰由“节女”“贞女”的传统形象升华为一个民族英雄,揭示了这种变化的实质。因为木兰故事的发生是为了抗击外敌的入侵,所以“民族英雄”的因素是早已蕴含其中,只是我们根据时代提出的要求,让其凸显出来了。如土地革命时期,战斗在海南琼崖的红色娘子军连歌唱道:“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又如1927年11 月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2 月下旬,起义军在经过了浴血奋战以后,由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72 名骨干,辗转突围到黄陂木兰山区,并在此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坚持斗争达三个月。这支军队后来发展壮大,在江、河、淮、汉和大别山区与国民党反动派奋力抗争,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的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军民又以木兰古建筑为掩体,以木兰将军为楷模,与外来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

文革”期间,作为木兰文化的一些传统表现形式都被视作封建迷信而遭清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木兰文化的发展重又走上健康正常的轨道

20 世纪80 年代,由湖北省、武汉市和原黄陂区的15 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在木兰故里“修木兰盛景、扬木兰精神”的活动,奏响了木兰文化复兴的序曲。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开始意识到,木兰文化不单只是一个教化体系,它还是一份酒酿奇香的文化资源。黄陂作为广泛认可的木兰故里,将整个湖山锦绣的区境北部包括8 个乡镇、750 平方千米的面积,规划为“木兰生态旅游区”。除原有的木兰山外,尚开发出木兰湖、木兰川等景点,借木兰之名,行一方经济发展之实。如今,这座“武汉后花园”的开发利用,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中国21 世纪议程》优先项目。不仅如此,木兰文化开发还向饮食、酒、武术领域渗透,出现木兰茶、木兰泉饮料、木兰醇酒等产品;创办“木兰武术学校”,编练木兰剑、木兰拳、木兰枪等武打招式。木兰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传统的朝山活动亦得到恢复,并赋予了积极、健康、进取的新内容。1999 年以来,黄陂已经举行了十八届“中国武汉木兰文化节”,更是“木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新的有益尝试,吸引了海内外许多人士参与,进一步推动木兰文化的流传。

随着木兰文化的广泛传播,木兰形象也已经引起世界性的关注。美国迪士尼公司以其雄厚的实力,制作出工艺复杂、耗资巨大和质量上乘的动漫大片《花木兰》,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木兰也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明信片。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曾深有感触地说,1998 年《花木兰》热映全美时,他正在美国,那种轰动效应至今令人难忘。这给了他三点启示:一是在文化方面,真正是民族的,就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二是在当今全面开放的国际大环境下,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资源要全面和尽可能地转化为文化财富,不能让外国人掠我之美;三是在弘扬民族历史文化时,不能只拘泥于传统表现形式,而要把古老文化融入现代文明中去,借助当今高科技造成的强烈的视听冲击效果,来光大和延伸我们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动漫大片《花木兰》取得世界范围内的巨大成功给我们以巨大的启示:以现代的本土化为根基,以审美化的人文化为旨归,以国际化的产业化为方向,将民族特色和全球视野相兼顾、情感艺术和科技理性相融合、经济利益和文化效应相并重,最终实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化。

步入21 世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木兰文化仍然有着宝贵的时代价值。木兰替父从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这也是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缺乏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德;木兰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情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之一;木兰作为一介女流,征战边关数十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跃成为闻名天下的巾帼英雄,体现出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新世纪新时代,木兰文化并不过时。我们应该自觉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者,继续弘扬木兰文化,推动木兰文化的发扬光大。

【注释】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食货志》,中华书局1975 年版,第1365 页。

[2](清)董诰等:《全唐文》卷690,符载《钟陵夏中送裴判官归浙西序》,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7073 页。

[3](清)董诰等:《全唐文》卷689,符载《土洑镇保宁记》,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7063页。

[4](南梁)萧子显:《南齐书·州郡下》,中华书局1972 年版,第276 页。

[5](唐)李延寿:《南史·安成康王萧秀传》,中华书局1975 年版,第1289 页。

[6](唐)李百药:《北齐书·慕容俨传》,中华书局1972 年版,第281 页。

[7](明)何镗辑:《古今游名山记》卷九,嘉靖四十四年刻本。

[8]涂文学:《文化汉口》,武汉出版社2006 年版,第409 页。

[9](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三·鄂岳观察使》(下册),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644 页。

[10](宋)赞宁撰,范祥雍:《宋高僧传》卷三十九,中华书局1987 年版,第732 页。

[11](宋)赞宁撰,范祥雍:《宋高僧传》卷十一,中华书局1987 年版,第253 页。

[12](宋)赞宁撰,范祥雍:《宋高僧传》卷十一,中华书局1987 年版,第265 页。

[13]王兆鹏:《唐宋诗词中的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 年版,第170 ~171 页。

[1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引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轶文,中华书局1979年版。

[15]《康熙黄陂县志》,康熙五年本。

[16](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1975 年版,第1055 页。

[17]万学洪:《木兰山志》,长江出版社2009 年版,第288 页。

[18](元)达世安:《汉孝烈将军记》,康熙十二年《完县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