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沧溪古民居:走进明清建筑的精神家园

沧溪古民居:走进明清建筑的精神家园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沧溪村现有187幢古民居,其中明清建筑有73幢,建筑面积为7150平方米,其余多为近代徽式建筑。沧溪古民居沧溪古民居沧溪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其室内格局多作内向方形布置,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厢房,左右对称。沧溪民居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明三间”三间朝天井露明,一厅两房,两层楼阁,楼梯设在厅堂太师壁背后。

沧溪古民居:走进明清建筑的精神家园

沧溪村现有187幢古民居,其中明清建筑有73幢,建筑面积为7150平方米,其余多为近代徽式建筑。其风格沿用了徽派封闭式天井院落砖木结构式楼房,三间五架,整体素雅、庄重,传统的双坡屋顶半掩半露,家家都设有为适应防火、防风和防盗用的阶梯式、云形和方形马头墙,造型丰富,舒展自如。马头墙与蝴蝶小青瓦小山脊交相辉映,呈现出和谐美与韵律美。在绿水青山之中,灰墙黛瓦的古民居给人们一种恬静淡雅朴素的美感和神秘的历史回归感。

沧溪古民居

沧溪古民居

沧溪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其室内格局多作内向方形布置,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厢房,左右对称。内用木构架承重二层楼阁,梁枋纵横,并用木板、木屏门、木隔扇进行分隔装饰,使内部空间完整。明间厅堂多数高于卧室和侧厅,给人以宽敞之印象。侧厅和卧室低于厅堂,又给人以舒适之感觉。厅堂前,在天井边沿的一米左右处,楼层利用斗拱又比厅堂抬高一些,做成有栏杆的阳台,解决了厅堂后部的采光问题。房屋多设内天井供采光之用,天井有“四水归堂”之说,四方之财如屋顶上的雨水,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家中来。天井的设置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即所谓“天人合一”。天井将大自然融入屋中,足不出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一览无余。房屋围绕长方形天井,两侧连廊贯通,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沧溪的古建筑无异于是一座精湛的民俗博物馆

沧溪民居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明三间” 三间朝天井露明,一厅两房,两层楼阁,楼梯设在厅堂太师壁背后。由于开间与深进尺度基本相同,平面呈方形,外观以高墙封闭,形似一颗金印。这种结构居多,有25幢。

“四合屋” 分上下两厅,是二组三合式相向组合。门厅与客厅相对,中间是天井。上厅地坪较高,为正厅堂;下厅进深略浅。上下两侧以厢房连廊相接,装有木隔扇。楼梯装在上厅太师壁后。楼上围天井一周装有“美人靠”雕栏或板饰。这种结构保存完好的有8幢。(www.xing528.com)

“三间穿堂式” 前后两进均为三间,于太师壁两侧用穿堂连接。后进比前进小,一明堂,两小房。前后两进各有一靠壁天井,前后两厅合一屋脊,称“脊翻两堂”,楼梯设在前后太师壁之间。这种结构,保存完好的有27幢。

沧溪明清大部分建有庭院。因受宅地限制,多数人家庭进深虽与正屋相同,但宽度一般只有2~3米,少数院落宽度有5~6米。地面多为石板鹅卵石铺砌,而且镶嵌有铜钱、白鹿等图案,花木也仅在庭院末端栽种。也有一些大户用青石条板架设起来放置盆景。村中民居院门大多数朝东偏南或朝南,依势而定。村民朱四成、朱修成家的院子因正屋偏向东南,未与街道平行,因而将庭院建成一个三角形,院门朝东,整体上仍与全村布局同步,成为沧溪民居庭院建设的特例。

沧溪古民居砖雕艺术精湛,图案有“麒麟望月”“鳄鱼顶天”“双凤朝阳”“鲤鱼跳龙门”以及人物、鸟兽、亭台楼阁、万字和回文。所雕刻的人物神态逼真,禽兽花鸟栩栩如生,主要表现在大门和院门门罩装饰上,有许多是传世之作。

沧溪民居的石雕细腻流畅,刀法刚劲、层次分明、动静结合,主要装饰在大门门贴两边靠基脚部位,有的也装饰在门额上,还有装饰在明塘下水沟等地方。图案主要有“金猴捧仙桃”“蝙蝠双喜”“八仙过海”“金龟金蛙”和回文、万字等等,代表作有朱开德、朱松庭、朱维善、朱惠修等十余家民居。

沧溪村朱惠修、朱德祥、章安昌、朱维善等住宅,六栋房屋相连通,占地总面积数百平方米,外设防火墙,石砌防盗脚,内设暗仓地库,各项防御措施完备,外建过街楼相通,过街楼设置枪眼。房屋连片,高大宏伟,结构严谨,装饰华丽,是沧溪村内的“村中之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