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沧溪始祖在村基的选址上颇有讲究,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风水理念,地形地貌独特: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避风向阳、后有来龙山、前有照山。其特点是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聚气生财,环境优雅。它是中国古代堪舆术“枕山、环水、面屏”的经典理念在沧溪实施的成功之作。
沧溪建于唐而盛于宋,在明清已到鼎盛时期。经历千年的沧桑后民居房不断倒塌,后人又不断地修缮。所以,现在遗留的民居房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
美丽的沧溪河
沧溪村所处之地是一块开阔的谷地,四周群山拱抱、秀峰叠翠,杨村河绕村流过,与村西的西河交汇,使沧溪形成一个远有青山环抱、近有绿水环绕的乡村佳境。村中及周边古木成林,有银杏、香樟、枫树、鸡公树、火槐树、四季金桂等各种名木2000多棵,形成防风聚气、绿化村庄的天然屏障。杨村河畔古木秀竹,绵延数里,与河水相互映照,使人如置身在桃源仙境之中。
沧溪还有双龙共戏珠、仙桥脉左冲、窟尖燕富秀、两水合源东、畔湖挂春桃、桂岩印月宫、屏坞藏春色、秀丽寓花峰八景。这些自然景观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杨村河构成“茂林修竹相映美,河水萦带胜江漓”的江南农村秀丽景色。
沦溪的地形,就像一叶竹排浮在两河交汇处之上,村头的一棵直径为2米的槠树,象征是这条竹排的系排排桩。而散布在村中的48口井、塘串联起来则似系在竹排上的一条铁链,将这条竹排牢牢地拴在排桩上。奇怪的事是,历史上常遭洪水侵扰的沧溪,在明代形成“排形”打造以后,就再也未被洪水淹没过。(www.xing528.com)
“枕山、环水、面屏”的沧溪村
在“竹排”右下方,有一条青石板路顺着“竹排”边沿沿江而下。一路走来,仰视“排形”上的临河建筑,群楼错叠,如浮天宇。建于南宋的“十字街”是沧溪村的主要街道,间以26条小巷相互连通。“十字街”的南口通过“蜚英坊”直对江岸,与江边码头相呼应,河风能顺畅地入巷进村,使村内空气保持清新。在村庄的主体布局之下,依照地形地貌筑民居、建宗祠、树牌坊、围堤墙、植名木,使沧溪村俨如一座城池、一方都会。沧溪的先辈在南村口砌筑一个半月形的蓄水池,一是用于制约村前照山之“火”,二是收蓄村内排出的雨水污水,澄清后再排入村尾的杨村河,避免居民生活用水对河水造成的直接污染,与“蜚英坊”交相辉映,构成“三步金阶五凤楼,单桂双柳半月池”的秀美景观。
沧溪是宋代以来赣皖交界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村庄的选址和布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沧溪古代的文化传承和思想观念,是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演变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史料。
沧溪古民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