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背景下,深圳交管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科学决策,使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
1.深圳交通规划的精细化
深圳要实现打造国际一流城市的目标,必须树立精细化理念,改善交通状况,必须要对全市交通做出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的规划,如重新对城中村进行精细化规划,并把精细化理念落实到交通规划中去,对各区块细分公共停车场以及公共交通,及交通服务等配套设施。彻底解决城市交通功能,例如细分区别设置,细化交通设施,覆盖所辖区块,细化交通管理工作等交通问题。
精细化管理可以溯源到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生产作业管理的研究。他认为科学的管理要通过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作标准化等标准化管理措施来代替个人经验管理。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企业采取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取得巨大成功后,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并且开始推广到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中。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对管理对象每个细节的把握,形成注重细节、分工合理、衔接有序、操作标准的管理体系。精细化城市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管理思想、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现对管理对象定位精准,信息掌握全面、更新及时,并配以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制度化、流程设置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城市常态化、标准化、数字化、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的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举措,及其包含的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方法就是典型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实践。有些研究者认为精细化城市管理主要包含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职责精细化、考核评价精细化5大内容。
掌握管理对象信息并及时更新,精准定位,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有力的信息分析是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设施增多、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对象日益庞大而复杂,管理对象数量上不断增加,变化加快,要掌握其信息日益困难,其信息量也激增,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来实现。作为大数据重要基石的物联网技术、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收集城市管理对象的信息,并及时传递给城市管理数据平台和城市管理人员。而分布式计算、NOSQL存储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技术可实现数据的及时存储、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并有效呈现出来,从而便于及时做出决策。在大数据时,数据收集量、数据收集速度、数据共享传递速度和范围、数据分析速度和深度、决策形成速度和广度是以往传统城市管理手段和早期信息技术管理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优势满足了精细化城市管理中对信息、常态化、数字化、全天候、无缝隙的要求。
主观上,大数据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理念上都强调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大数据的主要理念就是从庞大的各类数据中寻找关联性,挖掘其中的价值。数据的收集工作不是某一个个人或者机构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不同的个人和机构合作完成,这就要求社会各个主体共同参与、共享信息并保持互动。从数据中挖掘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既可以用于商业目的,也可以为公共利益服务,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客观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收集、处理、发布更加迅速,成本更加低廉,可以让政府、非政府机构和个人更加迅速和低成本地获取和共享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互动。随着公民和政府互动的增加,更容易增进公民对政府的认可,提高其合法性。政府数据的公开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性,而且可以吸引一些个人和机构参与到数据的挖掘利用工作,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美国在data.gov网站公开政府数据后,涌现出一批由私人或者创业企业或者其他机构开发的利用政府公开数据的实用软件,方便了公民的生产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需求。这正是政府、私人、机构合作,低成本最大化利用已有资源,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1)日常交通管理精细化,首先要加强重点区域,车流聚集区域,接驳区域的交通管理。例如深圳地铁站、高铁站、飞机场的交通管理,同时针对各行政区域的特点,以及行政区域交通状态不一致的现象,区别对待,实行差异化解决,针对性管理。对交通较好的区域,树立交通示范区;对交通管理混乱的区域,建立严禁区或者严控区,加强道路的巡查管理。确保全市交通有序畅通。
任何管理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资源的分配和重组过程。城市管理也不例外,重要的工作是要合理分配和组织城市有限的资源以满足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掌握城市资源、人口、公共设施、经济活动等基础数据,就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城市管理者只有掌握了反映城市资源状况的城市基础数据信息,才能据以做出决策。如前所述,作为大数据重要基石的物联网技术、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收集城市各个方面的信息,并汇集到数据库中以便需要时调用。传统的普查活动限于组织次数有限,调查活动限于范围有限,常常导致城市管理者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城市基础数据。大数据技术在及时性和广泛性上都体现出了优势,只要布置适当的信息收集器,就能自动、及时、全面收集城市基础数据。
按照西蒙的理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在充分分析管理对象以及相关联对象之后,制定方案,并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分析管理对象和关联对象需要以它们的基础信息为基础,也就是说决策的前提是掌握决策对象的信息,而大数据技术可以辅助城市管理者掌握城市各个方面的信息。决策需要制定多套方案,这些方案是基于基础数据应用,考虑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参数得出的。当城市很小时,关联的东西少,需要计算的数据小,城市管理者凭人力就可以做出计算;当城市越来越大时,需要计算的数据日渐庞大,人力已经难以做出正确计算。理性决策模型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最重要的争议点就在于人对信息加工的能力,正是人的有限能力制约了充分理性的决策,无法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凭借云计算、分布式处理、可视化处理等强大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城市管理者可以分析庞大的数据量以及复杂的关联数据,方便地设置各类参数,给出不同的参考方案,进行方案运行模拟,促进决策理性化。
任何实际的政策通常都会包含3个部分:一是决策,二是行动,三是反馈。决策回答了城市管理者该做什么的问题,行动就是政策执行,是城市管理者对决策的落实过程,反馈则意味着检测决策目标正确性以及行动有效性。但是任何行为都会包含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选择行动过程,一个行动者面对多种可供选择的行为,可能选择其中某一种,不同的选择基于人的不同考虑,其对决策执行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经济人”的选择在于追求效用最大化,而“行政人”的选择侧重于追求更大的满意,前者更重效率,后者注重公平。基于此,城市管理政策在执行中需要有效的监督以及及时的反馈,才能更好地评估政策执行效果。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可以从行动者再决策、对象动态监控、信息沟通渠道3个方面,监督政策执行。组织上层决策到达最终行动者之后,最终行动者采取行动前,可以利用原有上层决策数据更加全面地了解决策,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测验自己的行动方案,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对管理对象进行动态监控,了解其变化,并通过无线网络及时传回管理对象最新数据,在数据库中与原有数据和目标数据对比,从而及时知道管理对象状况,以便做出应对。行动者有效的再决策依赖于对上层原始决策数据和对行动对象的动态变化数据的了解,上层对决策执行监督和及时有效评估,依赖于对行动者再决策的了解和管理对象动态状况的了解,而这需要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存储、分析、传输技术凭借信息共享、数据传递、动态监控、动态分析优势,为有效的信息沟通提供了渠道。
(2)信息化设计,网络网格管理。对各行政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以深圳社区为载体,划分多个界限明晰的交通管理区,实现网格单元的互联互通和无缝对接,指定网格单元交通管理人,建立网络区块管理系统平台,对区块交通进行精准化定位问题点,实行点对点精准管理,实行网格化小区域交通。小模块化交通的管理,实现深圳交通管理由点到线、到面的全方位全覆盖。
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治理的重要方面就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治理的程度取决于社会环境、公众参与意识、信息掌握程度、参与渠道以及参与反馈等因素。随着广大学者的努力和国家层面的推动,治理思想日渐普及,社会治理氛围良好。听证会、民意调查、互联网络发展以及一些全国影响较大的参与事件等逐渐激起了公民的参与意识。公众参与氛围和公众参与意识兴起之后,迫切需要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加强参与渠道和反馈互动机制建设,形成全社会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的局面。参与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其次在于让公众能够掌握足够的信息,第三在于建立便捷的参与渠道。大数据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承载体量庞大的数据,并根据需要提炼出有效的信息。数据资源汇聚于大数据平台之后,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利用相关的客户端和软件,获取信息,掌握事件、政策的来龙去脉,为参与社会治理奠定信息基础。公众参与的传统渠道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参与面窄,大数据时代的公民参与渠道是在继承传统渠道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样化整合渠道,特别是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普及之后,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设备参与社会治理,相应的反馈也可同样可以方便地传递给参与者,形成快速的互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及其有效的传递渠道可以方便居民参与,公民积极参与又能不断地扩大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提高数据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这样的参与优势主要体现在决策制定参与、问题建议、意见表达等言语沟通领域,在公民具体行动领域的参与还需要寻求其他解决之道,但是根据人的本性推断,言语沟通领域的良性互动会促进公民扩大行动领域的参与。
(3)告别“拍脑袋”决策,大数据为深圳交通的治理提供的不只是一项技术,更是提供一种治理的理念,只有坚守住这个理念,才能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可靠,不是依靠拍脑袋,主观经验就做决定了,而要以数据为支撑,靠事实说话,才能营造更好的治理模式。只有根据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话,才能减少决策失误和决策错误。(www.xing528.com)
2.深圳交通规划的科学性
交通管理部门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做支撑,通常获取交通大数据途径有以下几种。
(1)深圳一卡通终端系统。可以对每天地铁出行人数进行详细统计,出行市民在地铁上的哪个站点等信息很清楚,可以统计出哪个站点、哪个时段客流较多等信息。
(2)深圳运输车辆GPS监控。目前实施运输车辆车联网系统,所有的运输车辆都装有GPS,深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这些实时监控运输车辆的运行状况、交通运输路线等信息。
(3)车联网。随着车联网系统的日益普及,深圳交通管理部门也能收集车辆出行的各种数据,再通过数据分析,按照一定的比例近似模拟出大致的数据。
(4)网络视频监控。深圳每个路段的道路监控摄像头已经很广泛地应用,甚至一些高清摄像头的应用,为交通管理部门收集车辆信息、车牌、车速,甚至车主的数据提供了数据来源。
(5)与大数据公司战略合作。例如,深圳交通管理部门与高德导航公司、公交WIFI公司的合作等,增加了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渠道来源,能获得大量的用户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成为可靠的参考样本,辅助做出决策。
通过利用收集这些数据,并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分析技术,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1)智能公交技术。通过在公交车上运用GPS定位追踪系统,4G网络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追踪、监控,智能调度战略,减少公交时间成本,提高深圳公交车利用率,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减轻城市道路的拥堵负担。
(2)大数据辅助交通规划。通过收集各种交通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出哪些路段最拥堵,哪些地方出行人数较多,哪些地方的公交线路需要调整,然后让这些数据全面展现在决策者面前,从而使对哪些公交线路调整,增加与减少公交换乘站的决策更加有据可依。
(3)驾驶人评估模型。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分析出驾驶人的出行习惯、驾驶行为、出行路线、违规次数等一系列参数,再通过对数据进行建模,这些数据模型可用来评估驾驶员,同时也可以为本人驾驶安全提高参考样本。
(4)预测出行。目前可以通过导航、APP、公交卡等各类数据收集终端,收集各类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和比对历史数据,较准确地预测群体出行态势,以及采用哪条出行路线和以何种方式出行,以及出行目的地等,从而帮助城市交通调度和辅助决策。同时,这些预测出行数据也将提供更精确的个人出行服务,帮助个人在最优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