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监控量测

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监控量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点布设包括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设。工作基点应根据地层土质状况确定,一般采用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标石埋设在地表以下1.5~2.0m左右的深度,位于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工作基点标石顶面的中央为圆球状不锈钢的金属水准标志。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高大建(构)筑物、民居危房、古建筑物及重要地下管线等结构上布设位移监测点。

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监控量测

测点布设包括控制点(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及监测点(地表点、建(构)筑物测点、管线测点等)的布设。

1.控制点的布设

(1)水准基点的埋设。确定水准基点点位时,必须保证点位所在地的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可靠,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水准基点应尽可能远离工程施工影响范围。

根据工程沿线的地质条件,水准基点拟埋设于施工或降水造成的变形影响深度以下的地层内,采用深层金属管水准基点,埋深约30~40m。地面开孔采用水井钻机施工,彻底清孔后下保护管,管与孔壁间回填黏土,然后在保护管内下基点底座和标杆。底座用水泥固牢(浇固厚度2.0m);标杆上每隔3.0m设置导正器,且导正器与保护管接触部位涂抹润滑油

(2)工作基点的埋设。工作基点应根据地层土质状况确定,一般采用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标石埋设在地表以下1.5~2.0m左右的深度,位于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工作基点标石顶面的中央为圆球状不锈钢的金属水准标志。标志须安放正直,嵌接牢固,其顶部应高出标石1~2cm。

(3)监测控制点的保护。标石埋设后,在点位四周砌筑规格不小于1.5m×1.5m×1.0m的砖石护墙,并围绕标志砌筑内径为0.5m×0.5m×0.5m的砖石方井或圆井,上加盖板,并设置醒目的保护指示牌,做好标记以便长期观测。

2.监测点的埋设

(1)建(构)筑物监测点。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高大建(构)筑物、民居危房、古建筑物及重要地下管线等结构上布设位移监测点。测点的布设必须根据观测目的、建筑物的大小、结构特点、荷载分布等因素综合确定。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伸缩缝、沉降缝上布设沉降监测点。

建筑物测点埋设时,先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孔与测点四周空隙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基本布设在被测建筑物的角点上,其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同时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做好明显标志,进行编号,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受到破坏。每幢建筑物上一般至少在四个角部布置4个观测点,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布置6个或更多测点。建筑物沉降测点的埋设可参照图20-9。

建筑物倾斜测点通过在建筑物外表面上粘贴刻有十字刻度的贴片进行布设。(www.xing528.com)

地下管线测点布设一般采用地层模拟法和抱箍法,即在管线位置上方钻50~80cm深的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并用水泥砂浆固定,或结合管线的改移,用抱箍将测杆与管路紧密连接,伸至地面。地面处布置相应的窨井,保证道路交通和人员正常通行,管线测点布设见图20-10。应对测点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受到破坏。

978-7-111-44707-8-Chapter20-13.jpg

图20-9 建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

978-7-111-44707-8-Chapter20-14.jpg

图20-10 管线测点布设示意图

(2)地面监测点。地面监测点的埋设,应首先在地面开φ100mm的孔,打入顶部磨成椭圆形的φ22mm螺纹钢筋(如果是混凝土路面,钢筋底部至少应进入到路面下的路床上20cm,并与路面分离),然后在标志钢筋周围填入细砂夯实。为了防止因路面沉降导致测点沉降,影响监测结果,可用混凝土或水泥固牢。最后还应在监测点上部用铁盖加以保护。

地面监测点布设如图20-11所示。

978-7-111-44707-8-Chapter20-15.jpg

图20-11 地面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