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南山区高速铁路质量问题整治技术

西南山区高速铁路质量问题整治技术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⑥施工现场无力矩扳手,未进行力矩检验,钢筋中部未对顶紧,外露丝扣不符合要求。②箍筋制作误差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移,甚至发生扭曲。②按要求正确制作箍筋,并与纵筋绑扎牢固,不得漏绑。图5.11构造柱接茬钢筋箍筋未加密原因分析:技术交底不全面、不细致,对有特殊要求的内容未加明确。②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增加箍筋数量。

西南山区高速铁路质量问题整治技术

1.钢筋直螺纹加工不规范(图5.7)

(1)现象:直螺纹钢筋端头不平整、未加保护,外露丝扣超标。

图5.7 直螺纹钢筋端头不平整等

(2)原因分析:

套筒与钢筋规格不符,未做型式试验。

②钢筋端头不平整且与钢筋中心线不垂直。

③有效螺纹长度不够或过长。

④对加工好的丝头未进行逐个检查。

⑤加工好的丝头未加保护帽,在运输中受损或污染。

⑥施工现场无力矩扳手,未进行力矩检验,钢筋中部未对顶紧,外露丝扣不符合要求。

(3)防治措施:

①进场套筒应与相应直螺纹接头做型式试验,避免不匹配现象。加工机械刀具或滚丝轮规格应正确,保证套丝螺距与套筒螺距一致。

②钢筋应采用砂轮切断机切割,端面应平整且与钢筋中心线垂直。

③应根据加工钢筋的直径,调换与加工直径相适应的滚丝轮,在调换滚丝轮的同时,调换与滚丝轮螺距相适宜的垫圈,确保滚丝轮与加工直径相适应。

④对于加工好的丝头应采用通环规和止环规逐个检查,不合格的丝头应切去重新加工。

⑤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在其端头加塑料保护帽保护,防止装卸时损坏,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⑥直螺纹套筒的连接,应用管钳或力矩扳手进行。经拧紧后的接头采用带显示器的力矩扳手进行检测并做出标记。钢筋接头应位于直螺纹套筒中间部位,不得偏向一端,丝扣外露允许1~2扣。

2.钢筋安装偏位(图5.8)

(1)现象:柱筋偏位,偏位达11cm,柱纵筋间距偏差过大。

图5.8 柱筋偏位

(2)原因分析:

①柱纵筋无定位措施或定位措施不可靠。

箍筋制作误差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移,甚至发生扭曲。

③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被压碎或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纵筋绑扎不牢等,导致纵筋偏位。

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集,纵筋易被梁筋挤偏位。

⑤基础顶面插筋甩头过长,无临时固定措施。

(3)防治措施:

①柱筋绑扎成型后,在距离楼面标高50mm处安装定位卡,并与主筋绑扎牢靠。

②按要求正确制作箍筋,并与纵筋绑扎牢固,不得漏绑。

③柱混凝土保护层优先选用塑料保护层卡具,保护层厚度应一致。

④在梁柱交接处顶部,应使用不少于两道箍筋与柱纵筋点焊固定。

⑤基础部分插筋宜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甩头钢筋应尽量少,柱纵筋绑扎固定。

3.钢筋保护层厚度超偏差(图5.9)(www.xing528.com)

(1)现象:剪力墙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无垫块,紧贴模板。

图5.9 剪力墙保护层厚度不足

(2)原因分析:

①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均或数量过少。

②梁柱箍筋下料加工不准确,骨架尺寸偏差大,绑扎不牢固,局部远离模板。

③剪力墙主筋钢筋位移,导致保护层在墙两侧不均匀。

现浇板钢筋被踩踏变形。

(3)防治措施:

①板钢筋保护层选用带扎丝预制垫块,墙柱钢筋保护层可采用成品混凝土内撑。

②严格按照图纸、规范要求尺寸进行钢筋加工制作绑扎,钢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2mm。

③设置剪力墙定位钢筋,在剪力墙内自暗柱或转弯处开始放置定位梯子筋,梯子筋放置间距不大于2m,并可代替同位置竖向钢筋。在距上层现浇板面200mm处安装水平钢筋定位卡。

④现浇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注意成品保护,在混凝土浇筑时宜设置马道防止板面钢筋被踩踏变形。

4.现浇板钢筋移位(图5.10)

(1)现象:现浇板预埋管线过密,被踩踏,绑扎不牢产生位移,板筋凌乱。

(2)原因分析:

①现浇板内安装管线密集,相互重叠交叉影响钢筋位置。

②板筋支撑不牢固,绑扎不规范。

③钢筋保护措施不到位,被踩踏变形。

图5.10 板筋凌乱

(3)防治措施:

①对现浇板内布设管径较大或较密集线管处,应提前预排优化,减少交叉重叠亦可增设抗裂钢筋网。

②对于单向板钢筋的绑扎,除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隙交错绑扎。双向板纵横向受力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板底层钢筋分布筋应放置在上面,在梁截面范围内可不设置;板面层钢筋分布筋应放在受力钢筋下面。

③板的上部钢筋与负弯矩钢筋应每隔一定间距用钢筋支架托起,或设置马凳。严禁踩踏绑扎成型的板面钢筋网或构造筋。

④现浇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注意成品保护,在混凝土浇筑时,宜设置马道防止钢筋被踩踏变形。

5.箍筋数量不足(图5.11)

(1)现象:梁底后植构造柱接茬钢筋,绑扎连接段箍筋未按设计10cm间距加密设置。

图5.11 构造柱接茬钢筋箍筋未加密

(2)原因分析:技术交底不全面、不细致,对有特殊要求的内容未加明确。

(3)防治措施:

①技术交底时明确植筋梁端箍筋的间距和数量。

②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增加箍筋数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