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博文物小课堂:历史上的古墨

甘博文物小课堂:历史上的古墨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出土了墨丸一件,呈上小下大的圆柱状,高4.5厘米,底径2.8厘米,色黑且亮,为汉墨的代表。丸墨汉代甘肃省博物馆藏秦汉及魏晋时期是墨史上的一个分水岭。1988年,安徽合肥马绍庭墓出土的六角松烟墨,中央刻有阳篆铭文,造型精致,墨色浓郁。松烟墨当然,墨色差异也不完全是墨的原因。如敦煌写经,或相对更早期一些的魏碑“墨砖”,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才会去追求的东西,这也侧面证实朱砂墨之珍贵。

甘博文物小课堂:历史上的古墨

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出土了墨丸一件,呈上小下大的圆柱状,高4.5厘米,底径2.8厘米,色黑且亮,为汉墨的代表。

自汉至唐,墨的数量单位一般用“丸”,少用“枚”。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赵壹曾在《非草书》中说到“十日一笔,月数丸墨”,可见当时的笔墨技术虽然成熟,但并不耐用。

丸墨 汉代 甘肃省博物馆藏

秦汉魏晋时期是墨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当时盛行松烟墨,即以松烟为原料加以捣杵,去掉杂质,加胶定型,从而满足书写需求,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只不过工艺上改进较多。

隋唐之后,制墨工艺更加受到当权者的重视,政府专门设立制墨机构,史称“墨务官”,专为朝廷抄写典籍经卷提供优质松烟墨,这使得隋唐时期制墨水准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8年,安徽合肥马绍庭墓出土的六角松烟墨,中央刻有阳篆铭文,造型精致,墨色浓郁。

松烟墨

当然,墨色差异也不完全是墨的原因。由于古人使用墨时需加水研磨,与今日墨汁相比有一定差距,所以颜色差异与纸张的纤维结构、工艺、表面砑光等也有不小关系。

不同类型的麻纸和皮纸,即便是使用同样的笔墨,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笔触、点画,以及枯笔效果和渗化效果等等,这些都能从唐朝所留传的一些墨迹看出端倪。

唐朝文化空前繁荣,所以唐代制墨品种也自然丰富许多,有多种颜色出现,如用朱砂研磨加胶制成的朱砂墨。除此之外,还有金银粉、紫墨、血书等。

朱砂

用朱砂为原料书写的作品,早在商代时期便有了。龟甲、玉片、陶皿等,皆有朱书出土的实例。(www.xing528.com)

当时朱砂较稀少,价格不菲,主要来源于波斯及中亚地区。据《新唐书·西域传》中说,吐谷浑地区大量出产朱砂原料,即敦煌文书中记载的“丹”,这也正是后来所用朱砂书写就被称为“书丹”的原因。

在当今流传下的作品中,“书丹”作品几乎都是有些出处的。如敦煌写经,或相对更早期一些的魏碑“墨砖”,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才会去追求的东西,这也侧面证实朱砂墨之珍贵。

金银粉

从唐朝开始,工匠就已经能够制作多种颜色的颜料,银朱、铅白、铅丹、铁红、铜绿、绿盐、金粉、银粉等,均能由人工合成。

所以唐代写经有“金粉书于蓝纸,银粉书于黑纸”,是为抄经、壁画常用材料。

紫墨

紫墨是比较少见的,且墨色不易保存,所以流传很少,至今不知此颜色用途以及原料。敦煌写经中就有紫墨本。

血书

在古代,血书有明志的意思。有信徒为示虔诚,刺血写经,还有一些讨逆檄文也用血书写。当然,当今也有人用血书道歉或宣誓。

墨的演变发展,大概就是如此,每个文化繁荣或社会发展迅猛的时期,都会促进书写工具的发展,当今更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