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是古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要冲,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地处东经102°36′—103°45′,北纬36°12′—37°07′之间,属兰州市管辖,全县面积6090平方千米,占兰州市总面积的44.7%。东南与兰州市皋兰县、西固区相邻,南与兰州市红古区相邻,西与青海省乐都县、互助县相邻,西北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白银市景泰县相邻。全县下辖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有汉、回、满、蒙、藏、土等18个民族,人口约53万。永登县深居内陆,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与黄土高原西部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县域地形成三山夹两河(大通河和庄浪河)的特点。
永登县域汉代以前为犬戎、月氏、羌人、匈奴集居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筑令居塞,至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设令居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领属13县,其中在今永登县域内设有令居、浩门、枝阳、允街4县。新莽改制,一度改金城郡为西海郡,令居县改为罕虏县,浩门县改为兴武县,允街县改为修远县,东汉时恢复旧名。东汉末年,曹魏统一中国北方后,废枝阳县。西晋末,凉州张寔复设枝阳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阳2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永登”一名始自此,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五胡十六国时,前凉、前秦、后秦、后凉、南凉、北凉先后占据永登。南凉秃发乌孤曾一度建都于广武。南北朝时期,北魏在庄浪河川设广武县,属广武郡。隋开皇初,广武县曾改称邑次县,大业初,先后改称允吾县、会宁县。唐武德二年(619年),设广武县,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于吐蕃。北宋初仍为广武县,属兰州,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被西夏占据,属西凉府,西夏在今红城子驻有卓罗和南监军司。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改设庄浪县,归甘肃行中书省永昌路管辖。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设庄浪卫,洪武十二年至二十六年(1377-1393年)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置此。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卫为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裁所,设平番县,并在河桥驿设分县(西大通分县),皆隶属凉州府。民国17年(1928年)改平番县为永登县,由甘肃省政府直辖。1949年9月3日,永登解放。
永登县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县域文物遗存分布面积较广,遗存类别丰富,有古生物化石、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石刻、石窟寺、古建筑、汉明长城及沿线烽燧,主要分布在县内大通河、庄浪河东西两岸的台地上。目前,县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www.xing528.com)
永登是民俗文化的沃土,在历史上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目前,县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省级4项、市级11项、县级4项。
永登境内现存的文化遗产,是勤劳善良的永登各族人民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智慧结晶,体现了永登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蕴含着永登各族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沉淀着丰厚的文化财富,是永登各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传承和发扬永登历史文化,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多元性,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美丽永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