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水为中心环境观
景观建筑规划曾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这个比例大概同时基于功能上以及景物上的平衡而来。没有三分水,大概供给不了所有的花草树木灌溉的需要,建筑密度小于或等于16%,这是一种很合理的密度(见图1-7)。
图1-7 北海公园
那么在景观建筑中最主要的自然元素就是水,一切设计是以水来展开的。有人曾说是因为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皇家园林周文王的“灵沼”以后的皇家苑囿就继承了这个传统。如汉未央宫有“龙池”,建章宫有“太液池”,上林苑有“昆明池”,唐大明宫有“太液池”等。其实,这种做法不局限于皇宫,在一般的园林中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的。水为重,并不单纯是一种情趣,没有水无法很好地生活,更无法灌溉园林,景观建筑首先围绕水而展开实在是十分合理的选择。当然,现代景观引入灌溉系统,传统的以水为中心,可能变成以草坪、砂石为中心,但所营造的都是顺乎自然,都可以形成一种有意境的空间。在大部分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水、草坪、砂石这些元素,来达到设计目的,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也恰到好处。
2.模仿自然景色的人工风景
景观建筑本来是一个人工环境,但是它的成功在于创造出一个有若天然的境地。天然景物是自由的、不规则的,在设计布局上之所以采用自由的线条的目的就是使自然的元素有若天然,建筑元素尽量使之和自然元素相协调,由此而得到一种完全和谐的景象。明代园林艺术家计成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八个字蕴含了景观建筑的艺术意义,有三个:一切艺术都是由人做的;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不露任何痕迹;做得就像自然一样。在园林中,建筑元素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们是用于增进景色,并不是利用自然景色来衬托它们的重要性,一切要做的自然。
对于景观建筑来说,设计素材和元素虽然变化多端,但是它们并不是一种形状的游戏。恢复自然和创造自然是设计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它们包含着人工的伟大含义,但不是表达人工的伟大的外形。所有的元素变化只不过是取得点景的手段,绝不是集结特有的元素而形成它们有趣的景色,意在人工风景中尽量避免显露人为的痕迹(见图1-8)。
3.景观建筑风格各异
就传统园林来讲,南、北方园林存在着差异。南方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江南园林主要指以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南京、上海、常熟等城市为主的私家园林。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文人画家参与造园,以人工造景为主,规划巧妙,设计精致,人文气氛浓。造园师在有限的空间再现真实的自然山水,以小见大,意蕴无穷。北方园林以宫廷园林为代表。既然是朝廷修建的园林,那么,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诸方面都是倾国而为之。并且,宫廷园林必然讲究帝王气派,雄伟高大、金碧辉煌,主体突出,强调中心。所有的宫廷园林都占地较广,平面布局严谨,壮阔粗犷,厚重沉稳。陈从周先生曾说过:“北方园林华丽、南方园林雅秀”(见图1-9)。(www.xing528.com)
图1-9 承德避暑山庄与扬州个园
从建筑物风格、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建筑远比北方皇家苑囿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翼角起翘,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北方较平缓,南方很翘曲;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其他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见图1-10)的建筑特点我国民居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景观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陈从周先生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图1-10 静宜园见心斋与拙政园
而现代景观建筑往往是根据地域、风格来确定其建筑的样式。北京泰禾运河岸上的院子和九里云松度假酒店,亭子及入口廊架均采用原木色,形式提炼于传统园林中建筑的元素并简化,形成一种轻松、雅致且不缺乏文化的景观建筑,使之与周边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见图1-11)。
图1-11 新中式园林风格
在2009年的伦敦蛇形画廊中,轻巧的柱子上,放置了连绵起伏的铝板结构,搭建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同时保持公园内的景观不被遮挡。铝板能反映树木、地面和天空,形成一个戏剧性的融合效果。这种形式的景观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下的城市中,它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延伸。上述两种风格成为目前景观建筑设计的主流,虽然形式、元素、材料不相同,但是都阐释着对自然的融合和与人的互动,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见图1-12)。
图1-12 妹岛和世及西泽立卫蛇形画廊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