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发展体制。
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体制非常重要。计划经济时代,受国际局势、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留学生教育具有明显的计划性特征,学生来源也是以奖学金留学生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开放成为时代主题。20世纪80年代,国家逐步探索留学生的开放体制。在接受奖学金留学生的同时,开始接受自费留学生。但规模有限,国家管控明显。1990年,国家决定放开政策,高等院校直接接收来华留学生,直接面对国外留学市场。事实证明,这一政策促进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整个90年代及21世纪的前十年,自费留学生占了整个留学生的80%,近几年也占60%。
80年代,留学生教育规模扩大以后,留学生不断增多。由于客观上物质条件的受限和管理上的特区,留学生中出现了“闹事”事件。对于事件的处理,决定取消留学生的“特殊对待”政策,按中国学生的要求同等对待。如留学生有几门功课不及格,跟中国学生一样对待,作开除学籍处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好的管理规则,以后再也没有留学生闹事了。
(2)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源渠道。
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依赖良好生源渠道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0多年的留学教育实践证明,中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生源渠道。
20世纪50年代,留学生主要来自欧洲的几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亚洲的朝鲜、越南及蒙古等人民民主国家。60—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留学生主要以周边国家为主,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次之,非洲及拉美也有不少国家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周边国家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旧是留学生的两大主要渠道,但全世界有近200个国家都有来华留学生。(www.xing528.com)
以周边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渠道的留学生生源渠道的形成,是中国留学生教育兴旺发达的基础。
(3)来华留学生教育处于发展阶段。
之所以说,来华留学生教育处于发展阶段,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相比,它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
一是以单独教学为主。世界上理想培养留学生的状态是与本国学生一同上课。这样可以大力节约物质和人力资源。学习语言,尤其是汉语比较难学,可以单独授课。世界上一般国家语言培训也是采用单独培训的方法。但专业课程的学习,如经济、中医、西医等专业的学历留学生,应该与中国学生一同上课。但往往不是这样,经济及西医等专业,使用英语授课的很多。
二是没有建立起文化考核制度。通过文化考核录取留学生,是世界不少国家的通常做法。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推行文化考核,但多是通过“宽进严出”或“试读”的方式入学。目前虽有一些高校推行通过考试录取学历留学生,但是只是少数。没有文化考核制度,留学生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三是汉语培训考核缺乏实用。英语国家目前都建立起英语标准化考试和强化英语培训制度。经过这两个途径的留学生,出国后就能够“趋同”进行专业学习。80年代国家开发了汉语水平考试(HSK),但留学生经过一年培训后,汉语能力可以达到HSK3级水平,而要“趋同”进行专业学习,汉语能力必须达到HSK6级水平以上。中国目前汉语培训考核没有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标准,同时对汉语培训缺乏强化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