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一座六层楼高的俄式尖顶塔楼在处处还是农田荒地的成都东郊拔地而起,塔楼的两边有对称的副楼拱卫,更衬托其高大恢宏。大楼最初是米黄色,后来改成了红色,有“成都莫斯科”之称,原叫“莫斯科红楼”,东郊人亲切地叫它“红楼”,是中苏交好年代修建起来的东郊标志性建筑之一。当年成都少有高层建筑,从二号桥(今新华桥)往北眺望,便能看到塔尖,但“红楼”的修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说它的建设过程,不得不提到这个人。
20世纪50年代刃具厂厂部办公室
杨亭秀(1918-2014年),山西代县人,原名王世仁,参加革命后化名杨亭秀沿用终身。1938年自临汾民族革命大学后,杨亭秀便活跃在滹沱河畔抗击日军。抗日战争中期,他成功阻拦日军在他担任县委执委兼区委书记的地界实施的“扫荡”行径;晋北战役期间,他配合野战部队攻克邻县繁峙,为代县解放清障;新中国宣告成立一两个月,又随18兵团南下四川接收新解放区,在金堂县委书记职上组织、参与当地清匪、反霸工作等。
1952年,杨亭秀响应毛泽东“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战线”的号召(1953年,党中央发出“抽调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战线上去,把他们锻炼成为胜任工业建设方面的领导骨干”号令),被调到205厂任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成为振兴民族工业战线上的一员。
建厂办事处是在1951年设置的,由西南局和四川省联合筹办。工厂原定名川西机械厂,拟生产矿山机械,后调整产品改为通用设备制造,并选用了军工代号205。1952年企业筹备单位更名成都刃具厂筹建处,拟选址跳蹬河建厂(后成都热电厂厂址)。
1953年,成都刃具厂项目暂停,筹备人员被调往东北支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建设。厂长王观潮领队,带领杨亭秀等200余人,在这年5月到东北参与新中国156项“一五”重大工程项目之一的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建设,杨亭秀分管基建工作。
虽是行伍出身,但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工作期间,杨亭秀耳濡目染,亲身参与建厂,积累了不少工业方面的知识。
1955年,成都刃具厂恢复建设,厂名定为成都量具刃具厂,定址成都东北郊马王庙附近,也即今府青路与二环路交会处。次年,国家一机部综合考虑后,又将杨亭秀调回成都筹建成都量具刃具厂,担任厂长兼党委书记。前段所陈“红楼”正是成都量具刃具厂的量具车间厂房。
20世纪50年代,大批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中央的一声号令下,赶赴成都参加援建。当时也有上海等地的人员背井离乡来厂援建。成都量具刃具厂直接使用了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全套设计图纸,大大缩短了开工时间,1956年5月破土动工,半年时间便建起了机修厂房、中材库房、模盒车间、刃具厂房等。
成都量具刃具厂在哈尔滨刃具厂的图纸上翻版修建而成(www.xing528.com)
杨亭秀充分发挥前几年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学习摸索到的建厂经验,张罗着建厂工作,全体建厂工人亦发挥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配合劳动,但到1956年底,中央下令工厂缓建,投资削减一半。
在建厂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杨亭秀未请得有关上级单位批示同意,便擅自调整基建计划,将本应建宿舍的钱用来搞试生产,按试生产要求购置必要的机器设备,又将宿舍、小学、幼儿园、俱乐部、医院、食堂、办公室等非生产设施全部建成能用10年左右的草房,并动工修建量具厂房大楼。一众干部加入义务劳动,杨亭秀带头住进草房,一住就是10年左右。
上级知晓后,要求杨亭秀立即叫停已修至二楼的量具厂房大楼,将余下的经费用于职工宿舍建设,杨亭秀却动员全厂,提出“先生产、后福利,边生产、边建设”的口号,得到积极回应,量具厂房大楼在上级单位的叫停声中,继续拔高。
1958年,毛泽东视察成都量具刃具厂,毛泽东左手方紧挨着的就是杨亭秀
不久后的1957年3月5日,朱德到厂视察,便是在草房办公室里听取杨亭秀的汇报。朱德高度肯定了成都量具刃具厂勤俭建厂的事迹,专门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中央将报告转发全国各省市学习,《人民日报》和中央新闻纪录片制片厂分别为成都量具刃具厂作文、拍专题纪录片,将其树立成勤俭建厂的先进典型,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小平、薄一波等中央领导也陆续到厂视察,对该厂建厂事迹、精神予以表扬。
1957年末,中央追加投资,成都量具刃具厂将大部分设备(国产设备占到95%以上)突击购置安装到位,1958年初便正式投产,而从成都量具刃具厂留下来照片中也能看出,1957年到1958年间,杨亭秀当年抗命坚持继续修建的量具厂房大楼业已完工。
量具厂房大楼分主楼和两侧副楼,呈中轴线对称布局。主楼六层,顶部是塔基,上面为两层逐层收缩的六角形圆柱塔体,六面都是圆弧形的落地窗,顶层圆柱形塔尖顶端是一根长长的避雷针。副楼是平顶厂房,均为三层,北侧副楼用作量刃车间;南侧副楼是办公区,女墙上有白色的饰边和栏杆,高低错落有致。除了地表的楼层外,地下还有两层,用于放置厂房的防潮设施。整体来看,量具厂房大楼格外显眼,塔楼比与之并列的主厂房高出一倍,将视角拉向厂部的草房办公室,建筑则要更矮些。
府青路旁的红楼
到2006年成都量具刃具厂搬迁到新都三合镇,这座独具俄罗斯风情的建筑仍矗立在府青路二环立交桥(刃具立交桥)一侧。2007年6月20日,“红楼”入列近现代工业文物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作为东郊工业进程的见证被保留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