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御河:从王府河到复兴舟楫

成都御河:从王府河到复兴舟楫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成都市整修河道干沟委员会向市民出具的借米收据御河环绕王城,故也称王府河,河两岸则称为御河沿。方尧相正是因张献忠进攻成都,蜀王朱至澍不思抵抗、不舍金银财宝拨付军饷才愤而跳进御河的,之后张献忠成功夺城,占据原蜀王府。沿岸百姓较多,御河因淤泥沉积抬高河床,时常暴雨成灾。“贡院周围河道”指的正是御河。御河因此碧波荡漾,复通舟楫。1958年5月,成都西城区少年儿童还在御河上举行划船比赛。

历史上的成都水网丰富,除了自然地域上先天的优势,更是代代蜀官、蜀人重视水利深耕细作的结果,大禹“岷山导江”,李冰“凿山导江以去水患”,高骈改“二江珥市”为“二江抱城”,例例皆是典型。至唐宋时,成都城业已形成“二渠四脉”的水网系统,所以元朝时期,生在威尼斯的马可·波罗才会对成都府有这样的描述:“见到了一座水城,见到几丝与故乡相似的景象。”后来的朝廷也均将兴水利、治水患视为政治之重、民生之要。

新中国成立初的御河已经成了污水垃圾沟

洪武十五年(1382年)时,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诏令,按照应天府(今南京)皇城一般规制,给爱子朱椿修建藩王宫殿,也即蜀王府。《成都城坊古迹考》引正德《四川志·蜀王府》谓,蜀府“城下蓄水为濠”,这条“濠”沟即御河,是为护城河,因御河并不与外河相通,所以沟内蓄积的水实为雨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成都市整修河道干沟委员会向市民出具的借米收据

御河环绕王城,故也称王府河,河两岸则称为御河沿。彭遵泗撰《蜀碧》、徐鼒撰《小腆纪传》及康熙《成都府志·名宦》均言方尧相跳过王府河。《小腆纪传》原文记:“方尧相,黄冈人,官成都府同知。与刘之勃请饷于蜀王不应,则投王府河,左右拯之起。城陷,遇害于万里桥。”方尧相正是因张献忠进攻成都,蜀王朱至澍不思抵抗、不舍金银财宝拨付军饷才愤而跳进御河的,之后张献忠成功夺城,占据原蜀王府。

两年后,清军由陕南入川,张献忠不敌清军只得逃离蜀王府,其间不但放火烧了蜀王府,还沿路杀戮,致成都城久无生气,本就因王城内生活排水至淤的御河因此更加淤重。一直到康熙四年(1665年)四川的政治中心省会由保宁府(今阆中)移回成都,当政才又遣劳工收拾断壁残垣的蜀王府,利用废弃的部分地基改造出贡院,御河一带在有清一朝建起民居、街巷,发展成行船、供水、排水的生活性河道。

沿岸百姓较多,御河因淤泥沉积抬高河床,时常暴雨成灾。至雍正九年(1731年),四川巡抚宪德、成都知府项诚着手整修城市水系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疏浚后,沿河水患次数才大有减少。(www.xing528.com)

时项诚“议请于蜀王城之南,三桥之西北,相度地形,开新河一道,直通贡院河,并修淘贡院周围河道,通舟便民”。“贡院周围河道”指的正是御河。该工程历时三四个月,新开河道189丈6尺9寸(合632.3米),淘浚御河1058丈1尺5寸(合3527.2米)。之后又提议每年对河道进行一次疏浚。新开河道使御河与金河相通,御河连接金河后,由南向北,在玉带桥折向东流,最终汇入府河(清远江),此后舟楫可以直接顺水行至原蜀王府北边。

到清朝末期,政府走向衰败,而疏浚河道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日久御河又再次淤塞。始建于清朝初期的骡马市街也恰位于御河北岸,满蒙的八旗兵丁在成都驻扎时,因军队和政府对马匹的大量需求,这一带就兴起了马匹交易,很多陕甘宁地区的马贩子都聚集于此,骡马的饮水依赖御河,牲口粪便也常往御河排放。御河河道因此淤塞且味重,失去行船、供水能力,到成都解放前夕,河宽基本只有1米左右,直到195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才又拨款对御河进行疏浚、改建。

原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的遗作《成都的一条街》有提道:“几十年间,御河已经淤为一道臭阴沟,不但两岸变成陋巷,就河床内也修了不少简陋房子。至于宫墙,那是早已夷为平地”。李劼人具体领导了城市下水道的建设、成都市御河的改造,将城外河水由闸门引入御河,河床用鹅石、水泥等材料砌成保坎,在河道上栽种香樟、垂柳等树木护岸。改造后的御河由饮马河引水,经西马棚街、东门街、平安桥注入,呈马蹄形,绕原蜀王府西、北、东三面,全长约2000米,河宽20余米。除外他还对御河沿街西御街、东御街进行整治改建,广植行道树,安装街灯,提升市容。御河因此碧波荡漾,复通舟楫。1958年5月,成都西城区少年儿童还在御河上举行划船比赛。

1958年5月,成都西城区少年儿童在御河上举行划船比赛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为修地下人防工事,御河被排干填土,同期被改造为地下人防工事的河流还有连接御河的金河,根据资料,当时改造这两条河“调动了124万人次,消耗将近2000吨钢材、1万吨水泥,1200多立方的木材”(引《锦江记忆》)。自1983年起,曾经的河道、当下的地道——御河又被陆续改建成各类商场,最终在1988年形成全线贯通的成都地下商业街,街呈马蹄形,自御河东口经后子门至御河西口,长2 054米,宽10米(内外环各5米),高2.65米,《成都西城区志》载,“其规模之大、街道之长,居全国首位”。

历史的烟云翻来覆去,今朝御河,只余临近骡马市的东御河沿街、西御河沿街之类地名得以保留,其河体本身,则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