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记全本新注(第1册)》整理完成

《史记全本新注(第1册)》整理完成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疑古过勇如崔适者,也认为景纪未亡。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为孝文立太宗庙。岁星逆行天廷中⑥。旧法男子二十三而傅,景帝改为二十而傅。丞相周亚夫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史记全本新注(第1册)》整理完成

【题解】汉景帝刘启继续汉文帝的无为休养生息政治,削平吴楚七国之乱,天下无事,仓廪丰实,史称“文景之治”。三国时魏人张晏云景纪亡,唐司马贞曰“取班书补之”。今取《史》《汉》两书对校,内容有较大出入。疑古过勇如崔适者,也认为景纪未亡。崔适说:“此纪之文,亦有详于《汉书》者。如三年,徙济北王以下五王;五年,徙广川王为赵王;六年,封中尉赵绾为建陵侯,至梁楚二王皆死,班书皆无之,则非取彼以补也。盖此纪实未亡尔。”(《史记探源》卷三)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注释】①四月乙卯:四月二十二日。②乙巳:在一月之中,乙卯后无乙巳,因乙巳在乙卯前十日,故梁玉绳谓“乙巳”二字为衍文。③除田半租:免除汉初十五税一之半,即推行三十税一。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係为武陵侯。男子二十而得傅。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广川、长沙王皆之国。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为丞相。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及内史、祋祤为县

【注释】①二年: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封係为武陵侯:《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作“武阳侯萧嘉”。嘉与係,一人二名。武陵,系“武阳”之误。②傅:载于正卒名册服役。旧法男子二十三而傅,景帝改为二十而傅。③四月壬午:四月二十六日。④深者二尺:降落的冰雹积厚达二尺。⑤荧惑逆行二句:火星反方向行走,在北斗七星中徘徊。⑥岁星:木星。⑦祋: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部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洛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向。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淄川王,淮阳王余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

【注释】①三年: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乙巳:正月二十二日。②天子为诛晁错:景帝为安抚诸侯而杀了晁错。按,晁错建削藩策,吴楚七国以清君侧为名连兵反,景帝为之杀晁错。事详《袁盎晁错列传》。③梁:国名,景帝弟刘武的封国,都睢阳。④六月乙亥:六月二十五日。

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后九月,更以易阳为阳陵。复置津关,用传出入。冬,以赵国为邯郸郡。五年三月,作阳陵、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十万。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丁卯,封长公主子蟜为隆虑侯。徙广川王为赵王。

【注释】①四年:公元前154年。②六月甲戌:六月二十九日。③后九月:闰九月。④更以易阳为阳陵:改易阳陵为阳陵。阳陵,景帝寿陵,在咸阳东。⑤复置津关:因七国反,景帝恢复水陆要道的关禁,远行要用通行证。津:水道渡口。关:陆道关卡。⑥传:通行证件。⑦五年:汉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⑧江都:王国名,即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市。⑨坏城十二丈:大风吹刮毁坏城墙十二丈。⑩丁卯:五月二十八日。

六年春,封中尉绾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为建平侯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赵丞相嘉为江陵,故将军布为鄃侯。梁楚二王皆薨。后九月,伐驰道树,填兰池

【注释】①嘉:程嘉。②浑邪:姓公孙。③嘉:苏嘉。④布:栾布,击吴楚有功封侯。⑤梁楚二王:梁孝王刘武、楚文王刘礼薨。⑥填兰池:填塞兰池。填,史文原作殖,《集解》引徐广曰,“殖,一作填”,据改。兰池:池名,在咸阳东北,建有秦行宫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注释】①七年: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②栗太子:景帝栗姬所生子刘荣。③十一月晦:十一月三十日庚寅。④阳陵:景帝寿陵。⑤青:陶青。⑥二月乙巳:二月十六日。⑦四月乙巳:四月十七日。⑧丁巳:四月二十五日。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孙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地动。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注释】①中元年: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②四月乙巳:四月二十四日。③除禁锢:景帝废除禁锢之法。禁锢,剥夺政治权利,不准做官。④雨雹:降落冰雹。(www.xing528.com)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亲。三月,召临江王来,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子寄为胶东王。封四侯。九月甲戌日食。中三年冬,罢诸侯御史中丞。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来降,皆封为列侯。立皇子方乘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亚夫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军东都门外

【注释】①临江王:景帝长子刘荣,故太子,废为临江王。②封四侯: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王悍,皆谏其王不要反叛,均被杀,至此景帝封四人之子为侯。③九月甲戌:九月三十日。④九月戊戌:九月三十日。⑤东都门:长安东城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

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大蝗。秋,赦徒作阳陵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封十侯。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相曰相。秋,地动。

【注释】①中四年:汉景中元四年,公元前146年。德阳宫:景帝庙曰德阳宫。②封十侯:《惠景间侯者年表》载景帝中元五年封五侯,即亚谷侯卢他之,隆虑侯陈擣,乘氏侯刘贾,桓邑侯刘明,盖侯王信。余无考。③六月丁巳:六月二十八日。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城阳共王、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将行为大长秋,大行为行人,奉常为太常,典客为大行,治粟内史为大农。以大内为二千石,置左右内官,属大内。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注释】①中六年:公元前144年。二月己卯:二月二十五日。②更命:改官名。③七月辛亥:七月二十九日。

后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为卫尉。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四月,大酺。五月丙戌,地动,其早食时复动。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

【注释】①后元年: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②卫尉:掌宫门尉屯兵。景帝初更名卫尉为中大夫令,至是又更名为卫尉。③三月丁酉:三月十九日。④右庶长:秦汉二十级爵位中第十一级。⑤五月丙戌:五月初九日。⑥早食时:吃早饭时,约早上六七点钟。⑦上庸:县名,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⑧七月乙巳:七月二十九日。⑨八月壬辰:按后元年八月丁未朔,无壬辰,而《将相表》与《汉书·百官表》皆作“壬辰”,存疑。⑩御史大夫绾:卫绾。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三月,匈奴入雁门。十月,租长陵田。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注释】①郅将军:郅都。②七緵(zōng)布:七升布,粗麻布。③止马舂:不准为马舂粟,即不给马吃精饲料,因岁不登故也。④岁不登:歉收。⑤禁天下句:禁止全国浪费粮食,唯恐米谷不够一年的食用。⑥十月,租长陵田:七月,将长陵的田租赁与贫民。十月:系七月之误,汉以十月为岁首,三月后无十月。十与七易伪。长陵:汉高祖陵邑,在咸阳东。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曰。十二月晦,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弟蚡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置阳陵

【注释】①十二月晦:十二月二十九日丁酉。②五星逆行守太微:金木水火土五星倒行,徘徊在太微星区。③正月甲寅:正月十七日。④冠:男子二十举行冠礼,以示成人。⑤甲子:正月二十七日。⑥出宫人二句:将宫中妇女放归还家,并免除她们家庭的赋役。⑦孝武皇帝:武为死后之谥,司马迁武帝为“今上”、“今天子”、“今皇帝”,疑为司马迁在昭帝初所修订,或此言“孝武”者,为后人所改,存疑待考。⑧置阳陵:建置了景帝的阳陵园。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向,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注释】①不复忧异姓:异姓,指异姓诸侯王。刘邦项羽争天下,先后封了九个异姓诸侯王。全国统一后,刘邦一个一个收拾了异姓王,改封同姓王,至景帝时,唯一的异姓王长沙国吴氏无后国除,一个异姓王也没有了,所以说“不复忧异姓”。②刻:严酷。削:削夺,指削藩策。③渐:因势利导。④主父偃言之: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中大夫主父偃建议推恩分封诸侯众子弟,使诸侯王子人人得分其国为王。汉武帝采纳了这一政策,收到了削弱诸侯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