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记全本新注(第1册)-秦始皇本纪

史记全本新注(第1册)-秦始皇本纪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篇详尽地记载了秦始皇一生的事迹,由于二世短祚,亦附其事迹于后。秦始皇帝者①,秦庄襄王子也②。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③,见吕不韦姬④,悦而取之,生始皇。及生,名为政⑤,姓赵氏⑥。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可见始皇帝原应连读,故司马迁称之为“秦始皇帝”。以儿孙为人质的,称为“质子”。上层门客称为舍人。陈直《史记新证》考证麃为鲁人姓氏。纳粟拜爵,表示秦当时严重缺粮。

史记全本新注(第1册)-秦始皇本纪

【题解】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建立者。本篇详尽地记载了秦始皇一生的事迹,由于二世短祚,亦附其事迹于后。因此,本篇记事上起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下迄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之死,随即秦亡,实际上是秦王朝完整的编年史。在司马迁笔下,四十余年的重大政治事件,统一战争的复杂进程,都描述得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对秦统一全国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进行的重要改革,也作了如实的反映。特别对秦始皇由一个创建新王朝的英主到残暴帝王的转变过程,作了如实的叙述,从而为我们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注释】①秦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秦王嬴政议尊号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可见始皇帝原应连读,故司马迁称之为“秦始皇帝”。②秦庄襄王:原名异人,后为孝文王宠姬华阳夫人的继嗣,华阳夫人为楚人,故改名子楚。③质子:春秋战国时,两国相交,为了表示信任,互派国君的儿子、孙子或重臣,居留在对方国内,叫作“人质”。以儿孙为人质的,称为“质子”。秦昭王五十年以前,子楚在赵为质子。④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大商人,因谋立庄襄王有功,得任秦丞相,封文信侯。嬴政即位后,又被尊为相国。公元前237年,因嫪毐事件被免官,公元前235年饮鸩自杀,事详《吕不韦列传》。姬:本为妇人的美称,周末以后,称妾为姬。《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取(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献姬(于子楚),至大期时,生子政”。⑤名为政:上古正、政相通。嬴政生于正月,故名为政。⑥姓赵氏:上古贵族有姓有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人为嬴姓。其族人造父被周穆王封于赵城,故以赵为氏。⑦巴:古国名,故地在今重庆市,秦置巴郡,郡治江州,即今重庆市。蜀:今四川中部及西部,秦置郡,郡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市。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秦置郡,郡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市。⑧宛:宛城,即今河南南阳市。郢:战国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县。秦于公元前292年攻取宛,次年攻取郢,置南郡,郡治郢城。⑨上郡:战国魏文侯置,秦郡治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⑩河东:秦郡名,郡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原:秦郡名,郡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上党郡:秦郡名,郡治壶关,在今山西长治市北。⑪荥阳:秦县名,县治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⑫二周:战国时的两个小诸侯国。周朝末期,周考王(公元前440—公元前426年)封其弟揭于王城(洛阳瀍水西)故地,叫河南公,又称西周君,即西周桓公。桓公之孙惠公立,又封其少子班于巩(今河南巩义市西南),称东周君。两国先后于公元前256和公元前249年为秦所灭。⑬三川郡:秦郡名,郡治洛阳,在今洛阳东。因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故称三川郡。⑭舍人:战国时,贵族或显宦之家,均养有门客。上层门客称为舍人。⑮蒙骜(ào):蒙恬祖父。王齮(yǐ):又名王龁。麃(biāo)公:旧注谓麃为秦邑,麃公为麃邑公,史失其名。陈直《史记新证》考证麃为鲁人姓氏。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岁大饥。四年,拔畼、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

【注释】①晋阳:赵邑。公元前247年被秦攻取。秦汉时为太原郡治。②卷:魏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③畼(chàng)、有诡:两魏邑名,今地未详。④秦质子二句:秦赵两国互换的质子各自归国。⑤纳粟千石,拜爵一级:缴纳一千石粮食,授予爵位一级。石:容量单位,据《十七史商榷》卷十二,一石当清之二斗,二斗粟约合12.5公斤。石,又是重量单位,一石四钧共一百二十斤。爵:军功爵位,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共二十级,用以赏军功。纳粟拜爵,表示秦当时严重缺粮。⑥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魏邑。酸枣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燕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北。虚在今山东菏泽市东部。长平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雍丘在今河南杞县北。山阳在今河南焦作市东。⑦东郡:秦郡名,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⑧冬雷:冬季有雷。自然界的反常现象。

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嫪毒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毒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毒。事无小大皆决于毒。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注释】①寿陵:本为赵邑,后归秦,在今河北元氏县南。②拔卫:夺取卫国的都城帝丘(今河南濮阳)。③君角句:卫君姬角,卫国的末代国君。据《卫康叔世家》,卫元君十四年秦拔卫,卫元君徙居野王。卫元君二十五年卒,其子君角立。可见徙居野王的是卫元君,而非君角,此系误记。野王:魏邑名,在今河南沁阳市境内。④河内:古地区名,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⑤彗星:据研究,秦嬴政七年(公元前240年)所出彗星为哈雷彗星。该彗星每隔七十六年在地球上空周期性地出现一次。⑥见(xiàn):出现。⑦龙、孤、庆都、汲:皆邑名。龙在今河北定州市北;孤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庆都在今河北唐县北;汲即今河南新乡市东北卫辉市。⑧夏太后:秦庄襄王生母。⑨成蟜:秦王的弟弟。⑩屯留:邑名,在今山西长子县北。⑪临洮:秦县名,即今甘肃岷县。⑫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这几句承上文,指将军成蟜在屯留军壁中战死,其部卒在屯留、蒲鶮的反叛者被镇压后,又被戮尸。按,这几句疑有错简漏字,文义难解,此据三家注。⑬河鱼大上:黄河水溢,鱼上平地,意谓发生大水灾。⑭轻车重马东就食:秦人都车载马驮去东方逃荒。轻车重马之“轻”“重”是互文见义,意为轻重全出动。⑮嫪(lào)毐(ǎi):吕不韦送进后宫与秦王母赵太后私通的假宦官。⑯山阳:在今河南焦作市东。⑰河西:太原在汾西不在河西。河西当是汾西之讹。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毒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毒。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毒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毒,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毒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四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注释】①垣、蒲阳:均魏邑。垣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蒲阳在今山西永济市西。②雍:秦旧都,在今陕西凤翔县南。此指雍蕲年宫。③王冠、带剑:秦俗,男子年满二十二岁举行“冠礼”,戴上簪发的帽子,表示成年。秦王行冠礼,依礼“带剑”表示威仪,并意味着亲自掌权。④矫王御玺(xǐ):盗用皇帝印。翟:同“狄”。⑤蕲年宫:在雍,秦惠公所筑,当时为秦王政住处。蕲:又作祈、祁。⑥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相国指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皆封爵,其人名已佚。⑦内史:掌管京师地区的行政长官。佐弋(yì):掌管天子射猎的副长官。中大夫令:中大夫的主管官员。枭(xiāo)首:把头砍下来挂在木杆上示众。⑧车裂:磔刑。徇(xùn):示众。⑨鬼薪:秦汉徒刑的一种,为宗庙打柴,刑期三年。⑩房陵:秦县名,在今湖北房县。古属蜀郡地,故云“迁蜀”。⑪杨端和:秦将。衍氏:魏邑,在今河南偃师市。⑫从斗以南八十日:徘徊在北斗星以南有八十天之久。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毒免。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背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注释】①坐:因事犯罪。②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嬴政软禁生母于雍地。③背:反对。④甘泉宫:秦咸阳南宫。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滑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抗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秦王亲政灭嫪毐

【注释】①大索,逐客:全面搜索并驱逐客籍的官员。其事在秦王十年(公元前237年),韩国水工郑国为间谍事被发觉,秦王认为各国游士来秦活动不利于秦,于是下逐客令。此事实为嫪毒、吕不韦案的余波。郑国事详《河渠书》注。客:指非秦国人而在秦国做官的人。②李斯上书说(shuì):李斯上《谏逐客书》,劝止秦王逐客。事详《李斯列传》。说,用言词说服别人。③下:降服、制服。④尉缭(liào):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名缭,入秦为国尉,史称尉缭,佐秦始皇灭六国的军事家。著有《尉缭子》传世。⑤翕(xī):聚合、协和,指六国联合。⑥智伯、夫差、滑王:三人皆为春秋战国时人物,均因自恃强大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智伯,春秋末晋执政的卿,因势力过大,又很骄横,被韩、赵、魏三家的联合力量所灭。夫差,春秋末吴国君主,曾先败越国,又两败齐国,与晋争霸中原,后为越王勾践所灭。滑王,战国时田齐湣王。曾一度与秦昭王争为帝,后被燕将乐毅率领的诸侯之兵所击败,齐几乎灭亡。湣王也为楚将淖齿所杀。⑦亡:耗费。⑧抗礼:行平等之礼,对等。⑨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是尉缭对嬴政状貌声音的描述。蜂准,鼻头像蜂肚。长目,细长的眼睛。挚鸟膺,胸部像挚鸟一样突起。挚,通“鸷”,猛禽。豺声,声音像豺狼的嗥叫。⑩约:困穷。轻:慢易。⑪布衣:平民。⑫身自下我:自身甘居我下。⑬国尉:后称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⑭卒用其计策:完全采用他的计策。⑮用事:掌握国家大权。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毒、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毒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

【注释】①邺:赵邑,当今河北临漳县。②阏(yān)与、橑(lǎo)阳:均赵邑。阏与,今山西和顺县。橑阳,今山西左权县。③皆并为一军:将王翦、桓齮、杨端和三路军队合并为一军。④军归斗食二句:王翦裁汰冗员,把军队中斗食以下的军士遣回,十入中只挑选二人从军。斗食:年秩百石以下的小吏。⑤窃葬:吕不韦被迫服鸩酒自杀,秦王不举行国葬,他的门客私葬之于洛阳北邙山。⑥临(lìn)者:前来吊丧的人。⑦六百石:令、丞一级的中层官员。迁:流放。⑧操国事不道:此指违背君意操纵国事。籍其门:将他的全家族编入簿册为徒隶。籍:编入徒役簿册。⑨视此:照此法办理。视:比,比照。按,以上“其舍人临者”至“视此”为史家概括的秦王诏令。⑩复嫪毐舍人迁蜀者:赦免被流放到蜀地的嫪毐门下舍人。复:赦免罪人回原籍。⑪平阳:赵邑,在今河南省安阳市。⑫王之河南:秦王嬴政到洛阳巡视。河南,古地区名,即今伊洛盆地洛阳市一带。河南,亦指洛阳。

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注释】①宜安:赵邑,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南二十五里。②武城:在今山东武城县西。③留非:羁留韩非。④云阳:秦县名,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⑤狼孟:赵邑,即今山西阳曲县。⑥南阳:韩地,相当今河南济源市至获嘉县一带,因在太行山之南,河之北,故称南阳。假守腾:委任腾为南阳代理郡守。腾:人名,秦内史,即京师咸阳的行政长官,攻韩得南阳地,兼代为郡守。假:兼代或代理。⑦初令男子书年:开始命令辖境内男子报写年龄。此为便于征发徭役。⑧丽邑: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⑨颍(yǐng)川:秦郡名,治阳翟,即今河南禹州。以境内有颍河而得名。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注释】①将上地:统率驻于上郡地方的秦军。上地,上郡之地,一说“地”为“郡”字之误。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为秦出太原从北面进攻赵的驻兵基地。②井陉(xíng):井陉口,为太行八隘之一,即今河北井陉山上的井陉关。③端和:杨端和。④羌瘣(huì):羌廆,秦将名。此役秦兵分三路攻赵。王翦下井陉,羌廆攻代,杨端和围邯郸。⑤东阳:地区名,约当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地区。⑥中山:周诸侯国名,为赵武灵王所得,地在今河北定州、唐县一带。⑦秦王之邯郸三句:秦王前往邯郸,他当年生长在赵国时,许多曾经和他母家有仇怨的人,全被活埋。按,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时秦王三岁,随父子楚质于赵。子楚逃归秦。秦王及其母遭到搜捕,藏匿得免。赵亡,秦王来邯郸报仇。⑧公子嘉:赵王迁的异母弟。代:古国名,战国时并于赵,秦置代郡,郡治代县,在今河北蔚县东北。⑨军:驻扎。上谷:指上谷郡治沮阳县,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注释】①荆轲:战国末卫人,著名侠士,为燕太子丹所使刺秦王未果,死于秦。事详《刺客列传》。②体解:又称“支解”,或肢解,分割肢体的古代酷刑。③易水:河名,今河北省大清河上游支流。

二十一年,王贲攻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昌平君徙于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注释】①王贲(bēn):秦将,王翦之子。从攻燕转为攻楚。荆:楚原兴起于今湖北襄阳西南荆山地区,故荆为楚的别称。②益发:增派。其时,王翦仍在攻燕。③辽东:郡名,战国燕置。郡治在襄平,即今辽宁辽阳市。王(wàng):用作动词,称王。④谢病老归:称病告老退职。据《白起王翦列传》,由于秦王政在攻楚问题上不听王翦的意见,王翦称病退职。⑤新郑:秦县名,原为韩地,即今河南新郑市。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注释】①引河沟灌大梁:挖开黄河和鸿沟的水灌淹魏都大梁。河,黄河。沟,鸿沟,战国时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开凿,流经大梁城北。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注释】①荆:楚。②陈:战国后期楚都,即今河南周口。平舆:楚邑,在今河南平舆县西北。③项燕:楚国名将,项羽的祖父。④蒙武:秦将,蒙骜之子,蒙恬之父。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注释】①降越君:使越君投降。②会稽郡:秦郡,治吴县,在今江苏苏州市。③天下大酺(pú):秦、汉时,不准三人以上无故聚饮,违犯者罚金四两。秦灭韩、赵、魏、燕、楚五国,特下令国中臣民聚会饮酒,以示庆祝。酺:具酒肉会食。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注释】①后胜:人名,齐王建之辅相。②不通秦:不臣服于秦。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背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注释】①御史:此为御史大夫之省称,副丞相,监察百官。②纳地效玺:献纳土地,交出玉玺。③藩臣:古代称分封或臣服的各国为藩国或藩臣,意为守卫边境的臣属。④已而:不久。倍约:违背盟约。倍:通“背”。⑤庶几(jī):希望能够。息兵革:停止战争。兵革:代指战争。兵:进攻的武器。革:防身的甲胄。⑥李牧:战国末期赵名将,事附《廉颇蔺相如列传》。⑦青阳:秦县名,地当今湖南长沙市一带。⑧阴令:密令。贼:暗杀。⑨眇眇:渺小。⑩称(chèn):称举,颂扬。⑪绾、劫、斯:王绾、冯劫、李斯。廷尉:职掌刑狱的最高长官。⑫侯服、夷服:周制,天子直辖的地方方千里,称为王畿,此外为天子藩属,分为九服,由近及远,每隔五百里,定一个名称。九服,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此处以侯服、夷服概括各服。或朝或否:有的按时纳贡述职,有的不这样做。⑬海内为郡县:把全国各地划分为郡和县,即消除了侯服、夷服。⑭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史事备皇帝顾问。⑮天皇、地皇、泰皇:所谓“三皇”,传说中在五帝以前的中国君长。泰皇,又作“人皇”。⑯昧死:冒死。臣下进言时表示敬畏的套语。⑰命为“制”:对臣下发话(命),裁决可否称为制。⑱令为“诏”: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法律、文告(令),称为“诏”。⑲朕(zhèn):我。上古不分贵贱都可自称为朕。秦始皇定为皇帝的尊称。⑳王曰五句:秦王发话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加在上古“帝”字的前面,称为“皇帝”。著(zhuó),加上。㉑可:表示批准。㉒追尊:给已死者加尊号。㉓太古:远古,上古时代。谥(shì):皇帝或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生前行为,按照《谥法》给他追加的一种称号。这种制度,始于周,废于秦,汉重新沿用,直至清末。相传《谥法》为周公旦所作。中古:秦时对西周时代之称。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注释】①终始五德之传:战国时人邹衍等人解释历史发展改朝换代的一种循环论的理论。这种理论,把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五行说”用于人事。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剋衍生万物之兴灭。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朝代更替为五行相剋,循环往复相承,故称“终始五德之传”。其说认为:黄帝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代周者必为水德。②秦代周德,从所不胜:代周之德是周德所不能剋胜的德,即水德。③改年始二句:周以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为岁首,秦以建亥之月(夏历十月)为岁首,故称改年始。封建时代,年始初一群臣要入朝庆贺,秦改历后以十月一日为新年朝贺之日。④旄旌(jīng):以牦牛尾作杆饰的旗。上黑:崇尚黑色。上,通“尚”。照五行说,水为北方,色黑。秦以水德王,故尚黑。⑤数以六为纪:各种成数以六为约数。按五行相生相剋之序数,水剋火序数为六,所以秦尊数六。⑥符:调兵之虎符。法冠:御史所戴之惠文冠。⑦六尺为步:古人再举足为步,以此长度定为计里程和地亩的单位。秦六尺合一点三八米。⑧合五德之数:秦始皇为他加强专制统治寻求理论根据,认为水德为阴,阴主刑杀,秦为水德,所以应以刑杀为主,不能讲究仁爱恩惠和道义。⑨急法:以贯彻法令为急务。⑩久者不赦:犯罪一经发觉,就要治罪,很多年前犯的罪,也不赦免。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注释】①不为置王,毋以填(zhèn)之:置王即实行分封制,设置诸侯王。填:通“镇”,镇服。②便:有利,合适。③后属:后辈,后代。④仇雠(chóu):互相仇视敌对。仇:动词。雠:名词,仇人,仇敌。⑤立国:分封诸侯。⑥树兵:树立兵戈,即导致战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注释】①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十六郡依裴骃《史记集解》说为: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彰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以及京城咸阳所在的内史郡,共三十六郡。这是在全国开始推行郡县制时的建制,以后,增至四十六郡(不包括内史辖区)。但据今人谭其骧考证,秦并山东六国,在六国旧境置三十七郡,加上秦国本土四郡共四十一郡,以后北逐匈奴,南并两越又增五郡,总计四十六郡,详本篇后录《过秦论》下篇注。②郡置守尉监:每郡设置郡守、郡尉、郡监。郡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为副职,掌管全郡军事。郡监,称监御史,负责监察。③黔首:战国时对平民已有此称,此正式法定为制度。黔,黑色。④鐻(jù):同“虡”,悬挂钟的架子,其两侧的柱叫虡。⑤轨:车轮行迹,此处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⑥羌中:羌人居住区,指今青海省东部、甘肃省西南部、四川省西北部一带。⑦北向户:也称北户,秦地名,地在今越南顺化一带。⑧并(bàng):通“傍”,沿着。⑨章台:秦故宫名。上林:苑名,在今陕西西安市界。⑩写仿:模仿。写:模写。⑪咸阳北阪:咸阳北面,九嵕山等山的南麓。阪:山坡。⑫雍门: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内。复道:两边张有帷幔的殿阁间的道路,外面看不见道上情景。周阁相属(zhǔ):周围楼阁皆相连接。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注释】①陇西:秦郡名,治狄道,即今甘肃临洮县。北地:秦郡名,郡治义渠,在今甘肃庆阳西南。②鸡头山:大陇山,在今甘肃平凉西。③回中:秦宫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④焉:“乃”,于是。⑤天极:北极星所在的星区,古人认为是星空的中央,为天帝所居,故称天极。始皇建极庙以象征天极,是给自己预立的庙,二世又以极庙为秦之祖庙,均属神化皇权的举措。⑥甬道:两边筑有夹墙的道。⑦驰道:宽广的大道。秦驰道通达全国各重要地区。路中高出地面三丈宽的部分,种树为界,专供皇帝行车。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

【注释】①邹峄(yì)山:又简作邹山、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北二十二里。②立石:树碑。③封禅:古代帝王祭告天地、表彰政绩,以示受命于天的祭典。到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称为封,再到泰山下的小山梁父山辟基祭地称为禅。④封:堆土为坛,祭天所用。⑤五大夫:秦二十级爵的第九级爵。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注释】①黎民:与黔首义同。黎,黑色。②东极:泰山。③祗(zhī):敬。④休:美善。⑤顺承勿革:照样继承,不要妄作更改。⑥躬圣:本身圣明。⑦训经宣达:古训经典宣达四方。训:古训。经:经典。⑧礼顺:顺法行事。礼:通“履”,行事。⑨重戒:谆谆告诫。

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睡,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注释】①黄、腄(chuí):均秦县名。黄县,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腄县,在今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南。②成山:今山东成山角。③之罘(fú):岛名,今山东烟台市北的芝罘岛。④焉:语气词。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

【注释】①琅(láng)邪(yá):山名,在今山东青岛市黄岛区。②琅邪台:越王勾践在琅邪城东南修筑的观台,从台上可以观赏大海。③复十二岁:免除十二年的赋税劳役。④明得意:彰明秦王朝甚得志于天下。

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注释】①二十六年:原文作“二十八年”,秦始皇称帝在二十六年,多本均作“二十六年”。②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订正法律制度,使之成为万事万物的纲纪。端:正。③以明人事,合同父子:用来彰明人伦,使父亲和儿子和睦相处。④圣智仁义,显白道理:皇帝圣明智慧,讲究仁义,使为人道理显白于世。⑤东土:此指原属六国的地区。⑥以省(xǐng)卒士:来探望兵卒和官吏。省:探望。⑦勤劳本事:孜孜不倦努力于农桑之事。本:农业。⑧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崇尚农业,抑制商业,力求平民富裕。末:工商业。⑨抟心揖(jí)志:专心一意,同心协力。抟,同“专”。揖,通“辑”,谐和。⑩命:天年。⑪匡饬:纠正整顿。⑫陵水经地:重新划分经界,置郡县。⑬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法令明确,无可疑移,谁都知所趋避。辟:同“避”。⑭方伯分职,诸治经易:地方长官分工尽职,各种职务都有常规,容易完成。方伯:一方诸侯之长,这里指郡县长官。⑮错:同“措”,措施。⑯画:清楚如画。⑰不逾次行(háng):各守本分,不敢越位。行:行列,指尊卑次序。⑱贞良:正直善良。⑲细大:大小事情。细:小。⑳远迩辟(pì)隐,专务肃庄:无论远近乃至偏僻地方的人们,都努力做到整肃庄重。㉑端直敦忠,事业有常:人们都正直忠诚,各有正常职业。㉒存定四极:使天下得以安定生存。四极:东西南北四方极远之处,代指天下、全国。㉓节事以时,诸产繁殖:减轻徭役不误农时,各种物产都旺盛繁殖。㉔六亲相保:六亲互相担保不作奸犯科。一人犯罪,六亲连坐。六亲,指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妻子、孩子。㉕欢欣奉教:愉快颀然地遵奉朝廷的教化。㉖六合:上下四方,指全天下。㉗流沙:居延泽,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㉘大夏:大原,指山西高原。旧注指实为山西晋阳。㉙宇:本义为屋檐,此处泛指居处。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背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注释】①维秦王兼有天下:自此以下的文字是说明琅邪刻石原因的序辞,刻于背面。②列侯:本名彻侯,秦二十级爵的第二十级,因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伦侯:大约相当于第十九级的关内侯。隗(wěi)林、杨樛(jiū):人名。按,王离乃王贲之子,封侯列名不应在王贲之前。陈直《史记新证》疑王离为王翦之误。王翦为王贲之父,灭楚大将,功最高,宜居首位。③残伐:残杀征伐。④刻金石:铸铜器、刻石碑。⑤以自为纪:用来记载自己的功业。⑥假:借助。⑦实不称(chèn)名:实际与名号不相符合。称:相称。⑧殁(mò):死亡。⑨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践行大道,推行德政,实现了名副其实的皇帝称号。⑩表经:刻记下功德以为天下的法式。经:纲领,法度。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注释】①徐市(fú):齐国方士,后远渡日本。五代后周时的《义楚六帖》记载了公元927年渡海到洛阳的日本弘顺大师的话说:“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即市)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于此国。”录以备考。②蓬莱、方丈、瀛洲:传说东海中三座神山之名。③斋戒:祭祀祈祷前表示虔诚的洁身行为,如沐浴更衣、忌酒吃素,不行房事等。④童男女:少男少女。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注释】①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市。②欲出周鼎泗水:想在泗水中捞出周鼎。泗水:流经彭城的淮水支流。周鼎:西周国器,共九只,后为秦昭王所得,但其中一鼎沉入泗水之中,故秦始皇企图打捞上来。③衡山:秦郡名,郡治邾,在今湖北黄冈市西北。④湘山祠:传说,舜晚年南巡,死于苍梧(今湖南宁远县)。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踪到洞庭湖边,知舜死讯,南望痛哭,自投湘水而死。人们在湘山立祠纪念。湘山:又名君山、洞庭山、青草山,在今湖南岳阳县西洞庭湖中。⑤赭其山:使山光秃。赭:通“赤”,光秃。⑥武关:关名,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注释】①阳武博狼(làng)沙:阳武县境博浪沙,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南。狼:读浪。②为盗所惊:据《留侯世家》载,此为张良与力士在博浪沙阻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故云“为盗所惊”。盗:官方文件称以下犯上者为盗。③天下大索:全国大搜捕。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注释】①中(zhòng)春:二月。②阳和方起:谐和的阳气正在兴起。③从臣嘉观三句:随从的臣子见此美景,推原本始,认识到这太平景象的伟大功业而追颂皇帝。烈:事业,功绩。④作治:兴隆治道。⑤外教诸侯三句:对外教诲六国诸侯,对他们广泛施行文明德惠,用义理开导他们。光:通“广”。⑥回辟:奸回邪僻。回:不直,奸诈。⑦贪戾(lì)无厌:贪婪暴戾没有止境。厌:通“餍”,饱足。⑧哀众:可怜天下的民众。⑨义诛信行:诛伐合乎正义,信誉大行于世。⑩威燀(chǎn)旁达:皇帝的神威迅速扩大。燀,火花飞迸的样子。⑪烹灭:消灭。⑫经纬天下:建立了全国秩序。⑬仪则:典范法则。⑭宇县:全天下,全中国。宇:宇宙。县,赤县。⑮常式:永远不变的法式。

其东观曰

【注释】①东观:东面。秦始皇所立刻石为方柱形,正面刻了碑文,背面(即东面)就刻了序辞。

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擒灭六王。阐并天下,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注释】①览省远方:游览边远地区,探望此地的百姓。②逮(dài)于海隅:来到大海边上。逮:及,达到。③观望广丽:欣赏着广袤美丽的大好河山。④圣法初兴三句:圣明之法是从对内革除积弊,对外诛杀强暴的六国诸侯开始的。⑤武威旁畅三句:圣法一经实施,作战威力就攻无不克,震动四方,擒灭了六国之王。擒,捕捉,俘获。⑥阐并:全部统一。阐,通“擅”,专而有之。⑦视听不怠:言秦始皇勤奋于处理国家大事。下文载,他每天规定要处理一定数量的公文,达不到标准不休息。⑧作立大义:兴立大义。作:振兴。⑨昭设备器,咸有章旗:明确完备地设置了表示爵级的车马、服饰、印绶,而且各级官员都有表明自己职权的旗帜。章旗,表明职级的旗子。秦代以不同式样的旌旗与服饰,作为区别等级的标志。⑩嫌疑:疑不能决者。⑪改化:除去恶劣的习惯。⑫同度:都有统一的法度。⑬临古绝尤:圣明大法成就空前大业。临:通“览”。临古,即览古,观览往古。尤:特出、超常。绝尤,绝无这样突出的功业。⑭常职:各种人的经常职分。⑮嘉德:赞美大皇帝的功德。嘉:赞美。

【注释】①旋(xuán):转回。②道上党入:从上党回咸阳。道:取道。

三十年,无事。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注释】①更名腊曰嘉平:把腊月更名为嘉平月。腊祭,夏称清祀,殷称嘉平,周称大腊,又称腊,都是祭名。时在十二月,故又为十二月的代称。秦用周制,原称腊月,因为秦始皇求神仙,以长生不老,听到一首歌谣说:“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入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就改称十二月为嘉平月。②里:秦、汉时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一里八十户,约当今之村。里上有乡,乡上为县。③微行:化装成普通人,秘密外出。④兰池:池名,建有行宫,在今咸阳市东北。⑤见窘:受到困逼。⑥米石千六百:粟米价为每石一千六百钱。秦汉时丰年谷价每石一百至二百文。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其辞曰:

【注释】①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②羡门、高誓:传说为碣石山上的两个仙人。③刻碣石门:直接在碣石门山前岩壁上刻碑文,不另立碑石。④坏城郭,决通堤防:拆毁关东诸侯的旧城墙,挖开阻碍交通的堤防。郭:同“廓”,外城。有人认为这七个字是碣石铭文误入史文。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徭,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注释】①遂兴师旅:此四字前疑有缺文。②武殄(tiǎn)暴逆,文复无罪:用武力消灭残暴凶逆,用文教政令保障无罪平民。殄:消灭,灭绝。复:通“福”,造福,保障。③庶:众,众民。④赏及牛马,恩肥土域:使有功劳的牛马也得到赏赐,恩惠使土地也变得肥沃起来。土域:土地。⑤初一泰平:首次实现了天下统一,太平无事。泰:通“太”。⑥堕坏:拆掉。⑦夷去险阻:把道路上的险阻之处铲平。夷:铲平,消除。⑧地势既定:土地平整,界域已定。指划定耕者的界亩。⑨黎庶无徭:平民们再也不用服徭役了。⑩男乐其畴:男人们愉快地在田地里从事农业生产。畴:田地。⑪女修其业:妇女们专心于纺织等家务劳动。⑫惠被诸产:恩惠施及从事各种生产的人。被:施及。⑬久并来田:长流外乡者又一齐回乡种地。⑭安所:安于其居,乐于其业。⑮垂著(zhuó)仪矩:垂示天下以为仪法规范。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注释】①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为了说明鬼神的事,向始皇奏上谶纬图书。录图书,一种讲谶纬的书,秦汉间人多伪造此类书表示所谓“天意”。②亡秦者胡也:灭掉秦的将是匈奴。胡,指匈奴。秦亡后谶纬家又附会为胡亥。③蒙恬:北御匈奴筑长城的秦将。事详《蒙恬列传》。④河南地:秦地名,约当今宁夏灵武县以北至内蒙古杭锦后旗以南的河套西部地区。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谪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注释】①逋亡人:因逃避徭役及他事的流浪人。赘壻:贫民把儿子典押给人为奴,过期不赎,主人给他娶了妻子,但仍旧为奴,这种人称作赘壻。壻:同“婿”。陆梁地:泛指五岭以南地区。②桂林、象郡、南海:秦开拓岭南之地所置新郡。桂林郡,治中留,在今广西桂平市西南。象郡,治临尘,即今广西崇左市。南海郡,治番禺,即今广州市。③以谪遣戍:发配有罪判刑的人去守卫。谪:责罚,充军发配。④榆中:地区名,当今内蒙古包头以南河套地区。⑤高阙:地名,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如门阙,故名。阳山:今内蒙古狼山。当时黄河主河道为今乌加河,阴山在河北,阳山在河南。北假:地名,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⑥亭障:边疆险要处供通信、防守用的堡垒。⑦初县:新设置的县。⑧明星:彗星。⑨治狱吏不直者:办理讼狱不当的官吏。⑩南越地:五岭以南的象郡、桂林、南海郡,该地原为南越诸小国。(www.xing528.com)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注释】①仆射(yè):秦官名。仆:主持。古代重武,主持督课射礼的官员叫仆射。此处指诸博士的首长。②以诸侯为郡县:废除封建制行郡县制。③匹夫:没有爵位和权势的平民。④田常:春秋末年齐国大夫,他杀了齐简公另立平公,到战国初,又夺取了齐国君位。六卿:春秋末年晋国大夫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家。这六家势力强大,晋君不能控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⑤游学:战国时以自己的学说游说诸侯的人。⑥法令出一:法令由皇帝一人制定。⑦辟(bì)禁:刑法禁令。辟:法。⑧莫之能一:莫能一之,没有一个人能把政令统一起来。⑨并作:都起来割据称霸。⑩害:攻击。⑪别黑白而定一尊:分别是非,奠定至高无上的法制。⑫法教:法律、教令。⑬入则心非:在家独处时,便对法令心怀不满。⑭出则巷议:外出就在街头巷尾批评议论。⑮夸主以为名:夸耀所信奉的学说来沽名钓誉。主:所信奉的学说。⑯异取以为高:择取不同于现行法令的做法来抬高自己。取:同“趣”,择取。⑰主势降(jiàng)乎上:在上边,皇帝的权威会因此而下降。⑱党与成乎下:在下边,私人集团渐次形成。党与:宗派、集团。⑲禁之便:取缔他们是正确的。便:便宜,正当。⑳史官:此指诸侯各国的史书。㉑非博士官所职:不是博士官所应研讨的知识,即非国家选定的藏书。㉒百家语:诸子百家的言论著作。㉓偶语:结伙谈论。㉔黥(qíng):在犯人额颊上刺字,并用矾石涂抹,使字不可洗除。城旦:秦代四年徒刑。犯者谪发边地,旦暮守边。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⑤镐(hào):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东岸。⑥朝宫:新建的宫殿群之总名。⑦阿(ē)房(páng):宫名。阿:近。房:通“旁”。阿房宫建在咸阳宫附近。未定名,故俗称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带,尚存殿基夯土台址。⑧建五丈旗周驰:天子乘舆的车队,车上插五丈高的旗子,可以环绕阿房宫四周毫无阻碍地疾奔快跑,极言阿房宫的高大以及四周的广阔。据《后汉书·舆服志》及注,汉承秦制,天子出巡大驾有属车八十一乘,法驾三十六乘。天子坐车,车两轮之间宽六尺,驾六马,车上插六丈三尺高的旗子。⑨南山:终南山。⑩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建筑物。⑪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让阿房宫建筑群与天上的北极星、飞渡银河抵达营室的阁道星等星空格局相吻合。阁道:古星名,指仙后座内的六颗星,古人认为是沟通银河两岸的天桥。汉:银

【注释】①除道:修治道路。②九原:秦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③堑(qiàn)山堙(yīn)谷:开凿山崖,填塞沟谷,以接通道路。堑:挖断,堙:填塞。④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河。营室:营室星。⑫隐宫徒刑者:受了宫刑和被判处劳役的刑徒、罪犯。隐宫:宫刑,又称腐刑,阉割男子的生殖器官。受此刑后要在阴暗的室内养息百日,故称“隐宫”。又因这温暖隐密屋子同养蚕的屋子相似,所以受宫刑又称“下蚕室”。按,隐宫刑徒不可能有七十万之多,疑“隐宫”下脱一“及”字,以顿号代。陈直《史记新证》引云梦秦简考证,认为“隐宫”为“隐官”之误,可备一说。隐官,是管理罪徒做苦役的机构。⑬作丽山:在骊山为秦始皇建寿陵。丽,同骊。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⑭石椁(guǒ):作椁的石材。⑮写蜀、荆地材:运出蜀、荆地区的木料。写:通“泻”,大量输下。⑯立石东海上朐(qú)界中:在东海郡朐县境内建立石门。朐县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⑰复:免除赋税劳役。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避恶鬼,恶鬼避,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注释】①方中:仙方及方术之书。②濡(rú):沾湿。③爇(ruò):燃烧。④陵:通“凌”,凌驾。⑤恬(tián)倓(tán):恬淡,清静无欲。⑥幸:帝王恩临。⑦梁山宫:秦行宫,地在今陕西乾县东。⑧中人:宦官。⑨案问:审问。⑩听事:皇上听群臣报告。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注释】①备员:挂名充数。②慑(shè)伏谩欺以取容:因畏惧而屈服,以说假话来苟求容身之地。③兼方:方士提出两种以上的求仙方术。④上至以衡石量书:言秦始皇用秤称量公文(简册)批阅。衡:秤杆。石:秤锤。书:下级上报的公文。⑤呈:通“程”,定限,定额。⑥巨万:万万,极言其多。⑦奸利:奸诈取利,指以求仙药为名,骗取钱财。⑧廉问:私下查问,察访。⑨传相告引:互相揭发,彼此牵引。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注释】①荧惑守心:荧惑星侵入心宿星区。荧惑即火星,因它的亮度和视运动方向变幻不定,使人眩惑,故名。心:二十八宿之一,也叫商星,由天蝎座内的三颗星组成。古代迷信,认为心宿三星分别象征天王及其太子、庶子,而荧惑则是妖星,火星运行到心宿所在地区,预示地上帝王将灾祸临头。下文又记载陨星坠地,这两种天象被视为秦始皇将死而秦朝将乱的预兆。②燔:同“焚”。③平舒:地名,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北六里。④滈池君:滈池的水神。滈:即镐。镐池在长安西南。⑤祖龙:喻指秦始皇。祖即始。龙:人君之象。⑥山鬼句:意谓山鬼道行不深,只知一年内的事,言外之意今已是秋天,只要今年不应验,明年就不再有危险了。山鬼,指使者在平舒道遇见的持璧者。⑦祖龙者,人之先也:秦始皇心畏此事,乃自欺欺人,另作解释。言外之意是,祖龙指早已死去的先人,与我无关。⑧北河:古代黄河自今内蒙古磴口县以下分为南北两支,北支当今乌加河,该流对南支而言,称为北河。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

【注释】①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②去疾守: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师。守:留守。③云梦:泽名。春秋战国时为楚王游猎区。在今湖北荆州市至武汉市之间一片丘陵沼泽地。云梦泽今已淤塞。④九疑山:今作“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⑤浮江下三句: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到籍柯游览,渡过牛渚。籍柯:地名,今地不详。海渚:有人认为“海”为“江”之误。江渚,一名牛渚,即采石矶,秦时地属丹阳,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渚山突出江中而成。⑥丹阳:秦县名,在今安徽当涂县东。⑦钱唐:秦县名,属会稽郡,即今浙江杭州市。⑧浙江:江名,今钱塘江及其上流的总称。⑨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由钱塘上溯往西至一百二十里两岸狭窄处渡江。⑩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传说大禹死于会稽,山上有禹穴及禹庙。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背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男女洁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注释】①宣省二句:宣扬整齐各地的习俗,黎民都端正庄敬。省,察看,引申为整齐。②六王专倍三句:六国诸侯王专横背德,贪婪暴戾,骄慢凶狂,凭借军队,妄自强大。专倍,专横背理。慠:同“傲”,倨傲。③负力而骄:倚靠武力而骄横。④数(shuò)动甲兵:屡次发动战争。⑤阴通间使,以事合纵:暗地里互派间谍充当使节进行联合反秦的勾当。阴通:暗中勾结。间使:从事间谍活动的使者。⑥行为辟(pì)方(pàng):行为乖僻而背理。辟:同“僻”。方:通“傍”,邪恶。⑦内饰诈谋三句:内蓄诈谋之计,外兴侵边之师,于是祸殃大起。⑧义威诛之三句:凭着皇帝正义的威力,平息了暴悖,消灭了乱贼。⑨皇帝并宇三句:皇帝统一天下,日理万机,使全国各地都清平安定。听:治。⑩运理群物三句:运用万物,考察名实,各载以名称。⑪贵贱并通三句:不论贵贱,违法必惩,好事坏事都明白地摆出来,不能有毫丝隐瞒。⑫饰省宣义:谨慎自省,宣明义理。⑬背死:背叛亡夫。⑭洁诚:纯洁忠诚。⑮寄豭(jiā):把公猪送到养母猪的人家,让与母猪交配得孕,叫做寄豭。此处指有妇之夫与别人的妻子通奸。豭:公猪。⑯男秉义程:丈夫行为端正。此指男子忠于爱情。秉:持,遵守。义程,合乎义理的规程。⑰逃嫁:妻子弃夫改嫁。⑱子不得母:子女不得相认背夫的母亲。⑲咸化廉清:男女都变得品行端正清白。⑳大治濯俗:盛世洁澄风俗。大治:盛世。濯:洗濯,引申为整治,纯洁。㉑休经:善美的风俗成为常道。㉒人乐同则:人人都因为法度划一而快乐。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注释】①还过吴,从江乘渡:回程经过吴县,从江乘渡过长江。吴:秦县名,会稽郡郡治,即今江苏苏州市。江乘:秦县名,在今江苏句容市北长江北岸。②问占梦:请专职人释梦。③水神二句:海神不能见到,而是驱使大鱼或蛟龙为先导。水神:海神。候:斥候,哨兵,释为先导。④荣成山:成山。⑤平原津:平原县境的黄河渡口。平原:秦县名,在今山东平原县南。

秦始皇第四次东巡,病死沙丘

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注释】①与丧,会咸阳而葬:参加我的丧事,到咸阳会齐后再举行丧礼。②中车(jū)府令:秦官名,掌管皇帝的车辆。行符玺事:兼掌符节印章。行:代理,兼职。符玺事,指符玺郎所掌之事,赵高以中车府令兼管。诏书要加盖玺章才能生效,故在赵高处。③沙丘平台:巨鹿郡沙丘行宫的平台。沙丘宫在今河北平乡县东北。④发丧:宣布死亡消息。⑤辒(wēn)凉车:一种封闭严密而又有通风设备的卧车。后世作为丧车的专名。⑥故幸宦者参乘:派秦始皇生前宠信的宦官作陪乘。幸,宠爱。参乘,即陪乘,居于车右为警卫。⑦可其奏事:批答大臣们奏呈的公事。⑧赵高句:赵高先前曾经教过胡亥书法以及狱讼法律等知识。书,写字,书法。⑨更为书三句:另外写了一封信给扶苏和蒙恬,列举他们的罪状,赐令自杀。⑩语具在《李斯传》中:伪造秦始皇诏令的具体情况,详见于《李斯传》中。⑪鲍鱼:湿的咸鱼,气味腥臭。⑫以乱其臭:用鱼腥臭掩没尸臭。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注释】①郦山:此指郦山陵。②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墓室深达地下水层,炼铜水浇灌,然后才下椁于内。三泉:三重之泉,言地下至深之处。③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冢内建造了宫室,塑造了文武百官的殉葬俑,装满了各种珍奇宝贵的陪葬品。④机弩矢:由机械控制的弩矢。⑤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四句:用水银做成了山川、长江、黄河、海洋,在机械转动下流动不息,墓室之内,顶上装饰成天穹布满列星,底下布置成全国的地形图案。⑥以人鱼膏为烛:用人鱼的脂肪做成燃烛。人鱼:鲵,俗称娃娃鱼。膏:脂肪。⑦度(duó):揣度,预计。⑧后宫:嫔妃所居之宫室,此处代指嫔妃。⑨出:放宫女出宫。⑩藏重:陪葬品贵重。⑪羡:通“埏”,即墓中神道,有内、中、外三道门。⑫树:种植。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

【注释】①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②郎中令:九卿之一,掌护皇宫,统属诸郎。③任用事:掌握国家大权。④牺牲: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⑤顿首:叩头行礼。⑥七庙:祖庙。古制,天子的祖庙可祭祀七代祖宗,即太祖与三昭三穆。以后天子死,依次递减以不超过七世祖。⑦轶(dié)毁:更替减损。轶:通“迭”。⑧始皇为极庙:二十七年秦始皇在渭南所修极庙。⑨贡职:贡品。⑩西雍:咸阳之西的雍邑。雍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南。⑪天子仪句:依照礼仪,天子应当亲自奉酒祭拜秦始皇庙。酌:斟酒。⑫自襄公已下二句:秦自襄公至始皇共三十一代君主,至此,毁减襄公以下二十四代祖庙,仅留孝公至始皇七庙。⑬皇帝复自称朕:秦始皇三十五年改“朕”称“真人”,至此恢复称朕,故曰“复”。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彰先帝成功盛德焉

【注释】①集附:顺从。未集附即威望不高。②晏然:平静的样子。③见弱:被视为微弱。④臣畜:统治。⑤著(zhuó):附着,增刻上。⑥先帝:此指秦始皇。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注释】①金石刻尽始皇所为也四句:那些金石刻辞,都是秦始皇所镌刻的,其中提到他本人时,都只称“皇帝”。现在我二世继承帝位,而不把金石刻辞中的“皇帝”二字改为“始皇帝”,以后年代久远,就和后代皇帝的刻辞无异,这样就无法称扬始皇帝的功德了。这是秦二世将秦始皇刻辞“皇帝”上加刻“始”字及附随从臣者名的理由。②因明白矣:让始皇帝功德从此得以彰显。

遂至辽东而还。

于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怏怏,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注释】①诸公子必与我争:此指争夺皇位。②积功劳世:世世代代积累了功劳。③今高,素小贱:我赵高本是一个寒微低下的人。按,赵高原是赵宗室的远系后代,兄弟几人都是阉人,母亲受刑而死,累代卑贱。他因精通狱法而为秦始皇重用。④管中事:掌管宫廷中事,指为中车府令。⑤大臣怏怏三句:大臣们很不高兴,只是表面上顺从我,内心里其实很不服气。怏怏,郁郁不乐的样子。⑥出:巡游。⑦不因此时:“何不因此时”之省,用语急而省。⑧今时不师文三句:现在的时势是不能学习古代文德治国的办法,而是决定于武力,希望陛下立即随着时势的需要去做,不要犹豫不决,那么,大臣虽欲反抗也措手不及。即:通“则”。⑨余民:未被秦始皇重用的遗民隐士。⑩以罪过连逮二句:用种种罪名株连逮捕那些低级的近侍之臣如中郎、外郎、散郎等,全部诛杀无一幸免。少:小官,指低级的近臣。三郎:中郎、外郎、散郎。赵高此举是借二世之手清君侧,把宫中近臣大大小小都杀绝,以便安插自己的势力。⑪六公子:二世的六个兄长。杜:秦县名,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南。⑫昆弟:兄弟,这里指将闾等三个同母兄弟。⑬议其罪独后:只有他们三人在最后被定罪。⑭不臣:未尽臣职,即不忠于君主。⑮吏致法焉:官吏将对你的罪行执行判决。⑯阙廷:宫廷。⑰宾赞:掌司仪的官员。⑱廊庙:朝堂。⑲失辞:用错辞语,指说了不该说的话。⑳与谋:参预定罪。㉑大吏持禄取容:大官只求保持官禄而苟且偷生。

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彰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

【注释】①未就:没有竣工。②罢其作者:停止营建阿房宫。③复土郦山:把挖骊山墓圹的土复还堆在骊山墓上。④大毕:全部完工。⑤今释阿房宫弗就三句:现在放弃了完成阿房宫的工程,那就表明先帝筑阿房宫是做错了。⑥材士:有强力的人。⑦下调郡县:从下边各郡县调发。⑧转输三句:所有运输粮食和饲料的人员都要自己携带食粮,不得在咸阳三百里内就地买粮吃。赍:带。⑨用法益刻深:施行法律更加严厉苛刻。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向,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注释】①居陈:在陈县建立了政权。陈:陈县,又为陈郡郡治,即今河南淮阳县。②徇(xùn)地:攻城略地。③山东:又称关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六国旧地。④守、尉、令、丞:郡守、郡尉、县令、县丞。⑤相立为侯王:争相立为诸侯王。⑥西向:向西(指咸阳所在的关中)进军。⑦名为伐秦:公开喊出讨伐秦王朝的口号。⑧谒(yè)者:郎中令的属官,职掌传宣礼仪。⑨下吏:把报告东方起义消息的谒者交给司法官治罪。这说明秦二世喜欢报喜不报忧。⑩武臣:陈涉部将。⑪魏咎:原魏国公子,被陈胜部将周市拥立为魏王。事详《魏豹彭越列传》。⑫田儋:齐国旧王族,乘陈涉起义而自立齐王。事详《田儋列传》。⑬沛公:汉高祖刘邦。⑭项梁:为项羽叔父,起兵会稽反秦,事附《项羽本纪》。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巨鹿

【注释】①周章:又名周文,奉陈涉命率军直捣秦都咸阳,进兵至关中戏水兵败自杀。事附《陈涉世家》。②少府:秦官名,九卿之一,掌管山海池泽之税以及有关手工业制造,以供宫廷之用。章邯:镇压农民起义的秦将。③今发近县不及矣:现在即使征调咸阳邻近各县的军队也来不及了。④授兵以击之:发给刑徒武器,让他们攻击起义军。⑤曹阳:亭名,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十三里。据《陈涉世家》,曹阳为周章败走处,东至渑池才自杀。⑥长史:丞相及大将军府中的众吏之长,处理日常事务。⑦城父(fǔ):秦地名,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⑧定陶:秦县名,在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⑨临济:秦邑名,在今河南封丘县东。⑩楚地盗名将已死:在楚地反秦的著名将领如陈涉、吴广、项梁、周章等已被杀死。⑪赵王歇:赵王族后裔,由陈余、张耳拥立为赵王。巨鹿,秦县名,为巨鹿郡治,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章邯击赵,诸侯往救,故云“击赵王歇等”。

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奈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于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剪,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无毛,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彰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注释】①富于春秋:年纪轻。②事即有误四句:处理国事如有差错,就等于向群臣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天子自称为朕的意思,本来就是独往独来,不听群臣的声音。赵高如此曲解,便于自己一手遮天,独揽大权。③禁中:宫中。④毋已:没完没了。⑤戍漕转作:屯戍、水、陆运输、大兴土木。⑥韩子:韩非。这里的引文见《韩非子·五蠹》,文略小异。⑦采椽不刮:用栎木做椽子也不经砍削加工。采:此从《索隐》作木名。一说“采”作动词用,即采伐材木。亦通。⑧茅茨(cí)不剪:用茅草盖房顶不加剪裁。⑨饭土塯(liù):用瓦盆盛饭。⑩啜(chuò)土形:用瓦罐盛饮料。土形:也作土铏。⑪虽监门之养,不觳(què)于此:即使是看门人的吃住也不至于这样简陋。监门:守门人。养:生活。觳:粗陋。⑫决河亭水:疏通壅积的黄河水。亭:通“淳”,水壅积不动。⑬筑臿(chā):挖土筑墙的工具。⑭胫(jìng)无毛:常年辛劳,小腿汗毛都被磨光。⑮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比这更酷烈。⑯制御海内:统治天下。⑰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替老百姓作牺牲,还有什么可效法的呢?⑱朕尊万乘(shèng)五句:称朕的人贵为万乘之主,不能没有万乘之实,我想制造千乘车驾,役使万乘的人众,真正充实我的名号。谓使“万乘之尊”名副其实。万乘: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代指天子。乘:一车四马。千乘:诸侯大国。驾:车乘。属:徒属,军卒。⑲君:冯去疾、李斯、冯劫等人。⑳案责他罪:治以其他的罪行。㉑将相不辱:将军、丞相不能受法官刑讯之辱。㉒斯卒囚,就五刑:李斯不肯自杀,终于被囚禁,备受各种酷刑。五刑:即黥(刺面涂矾)、劓(割鼻子)、刖(断足)、宫(割生殖器)、大辟(死刑)等五项刑罚。秦法,犯大逆罪要遍受五刑。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巨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巨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注释】①数却:节节败退。②让:责备。③请事:报告情况,请求支援。④王离:秦将,王翦之孙。⑤为乱:反叛。⑥不听:不服从。⑦设验:进行试验。⑧阿顺:巴结附和。⑨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赵高就暗地中伤那些实说是鹿的人,捏造罪名送法官惩办。

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巨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抵尽叛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向。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崇。”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沉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叛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注释】①毋能为也:成不了气候。②而前:并向前推进。③请益助:请求增派援军。④大抵:大都。⑤屠:大肆屠杀攻占地区的军民。⑥私于高:私下与赵高谈判。⑦左骖马:左边拉车的马。以马驾车,驾辕的马叫服,两旁拉车的马叫骖。⑧杀之:此指白虎咬死了左骖马。⑨泾水为祟:泾水神作怪。泾水:渭水支流,在咸阳附近注入渭水。⑩望夷宫:秦别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临泾水,北望泾河平原,故称为望夷宫。夷:泾河平原。⑪易置上:另换皇帝。⑫载:通“戴”,拥护。⑬郎中令:时赵成为郎中令。⑭劫乐母置高舍:劫持阎乐的母亲拘禁在赵高家里做人质。⑮卫令仆射:宫卫的长官。⑯周庐设卒甚谨:别宫围墙内外各区庐的值勤卫士巡逻得非常严密。⑰行射:阎乐等入宫,见人即射杀。⑱郎:在宫中的值勤郎官。⑲格:格斗,抵御。⑳射上幄(wò)坐帏:把箭矢射到秦二世所住篷帐的坐幕上。㉑去:离开。㉒即:就,走近。㉓足下:同辈的敬称。此处阎乐不称秦二世为陛下,而称为“足下”,表示已不承认其为皇帝。㉔诛杀无道:随意杀人,是个无道的君主。㉕自为计:自己打主意,意即让他自杀。㉖比诸公子:享受像诸公子一样的待遇。㉗报:转达。㉘麾其兵进:指挥他的兵士们上前。

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佯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余,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后五年,天下定于汉。

【注释】①状:情况,理由。②秦故王国:秦本来是一个诸侯国。③二世之兄子公子婴:公子婴为二世之兄子即为秦始皇之孙。据《李斯列传》,为始皇之弟。以年齿考之,公子婴与二子谋杀赵高,则其子总在二十岁上下,而公子婴应有四十岁左右,只比秦始皇小十二三岁,故公子婴当从《李斯列传》为始皇之弟。④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按照平民规格把秦二世埋葬在杜县南边的宜春苑里。⑤斋:斋戒,古人举行隆重大礼前当事人要斋戒,表示庄重。⑥当庙见:要到祖庙去参拜。庙:祖庙,即秦始皇庙。⑦乃佯以义立我:就假装伸张大义拥立我做秦王。⑧赵高与楚约:赵高谴使与刘邦约,欲分王关中,事见《高祖本纪》。楚:指刘邦。⑨数辈:数起使者。⑩宗庙重事:国家大事。⑪三族高家以徇咸阳:诛杀赵高家三族,并以高尸在咸阳徇行示众。三族:代指全部亲属、亲信。⑫霸上:又作“灞上”,即灞水西岸的白鹿原,在今西安市长安区以东。⑬约降:招降。⑭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子婴就用丝绳拴着自己的颈项,带着白马素车迎降。古迎降之装束,以丝系颈,表示自认该死。白马素车:即丧车。⑮轵(zhǐ)道:亭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⑯从长:诸侯盟主。⑰三秦:项羽三分关中地分王三个秦朝降将,史称三秦。即以章邯为雍王,据咸阳以西地,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以司马欣为塞王,据咸阳以东地,都栎阳(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部);以董翳为翟王,据上郡地,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东)。⑱主命:主宰天下之命。项羽主命分封十八王,事详《项羽本纪》。

太史公曰:秦之先柏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穆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

【注释】①柏翳(yì):又作“伯益”,为舜的牧官,赐姓嬴氏。②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犬戎侵周,秦襄公将兵助周,并护驾平王东迁。平王于是封襄公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为周室西边屏藩,从此秦国兴旺起来。垂:边陲。③侔(móu):平等。④贾生推言:贾生,即贾谊。推言:评论。指贾谊《过秦论》。⑤曰:司马迁引《过秦论》下篇为始皇赞,强调“壅蔽之伤国”,读史者复引《过秦论》上、中篇,强调秦亡之祸始自始皇,故今本《秦始皇本纪》附载《过秦论》三篇序列为下、上、中。为了恢复《史记》原貌,上、中两篇另排在“简论”之后,排楷体。下篇为司马迁所引排仿体。

【下篇】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锄榎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注释】①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秦统一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先后共置四十六郡。山东,指华山之东六国,共三十七郡,所以贾谊说“三十余郡”。秦全境置郡如下:(1)汉中,(2)黔中,(3)南郡,(4)南阳,(5)长沙,(6)陈郡,(7)泗水,(8)薛郡,(9)东海,(10)九江,(11)会稽,(12)衡山。以上十二郡置于楚故境。(13)齐郡,(14)琅邪,(15)济北,(16)胶东。以上四郡置于齐故境。(17)渔阳,(18)上谷,(19)右北平,(20)广阳,(21)辽西,(22)辽东。以上六郡置于故燕境。(23)上党,(24)三川,(25)颍川。以上三郡置于故韩地。(26)太原,(27)云中,(28)燕门,(29)邯郸,(30)巨鹿,(31)代郡,(32)常山。以上七郡置于故赵地。(33)上郡,(34)河东,(35)东郡,(36)砀郡,(37)河内。以上五郡置故魏地。六国之地共三十七郡。(38)巴郡,(39)蜀郡,(40)陇西,(41)北地。以上四郡置于故秦地。(42)闽中,(43)南海,(44)桂林,(45)象郡。以上四郡置于南越境。(46)九原。击退匈奴后于河套地所置新郡(采谭其骧说)。②缮津关:整修有战略价值的渡口和关隘。③散乱之众:乌合之众。④白梃:大木棒。⑤望屋而食:找着有村落的地方去就食。意思是说,陈涉起事没有辎重和后勤供应,走到哪,吃到哪。⑥楚师深入三句:周文长驱入关打到离咸阳只有七十里的戏,如入无人之境。鸿门:坂名,在陕西临潼东,今名项王营,项羽入关,驻军于此。但这里指的是周文之军。⑦章邯因三军之众要市于外:章邯带领全军投敌背叛了秦朝。要:要挟。市,做买卖。这里是说章邯凭借所统三军与项羽谈判,像做买卖一样作了有条件的投降。⑧遂不悟:仍然不觉悟。⑨藉使:假使,如果。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穆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疲,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注释】①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秦国关中地区,四围有山覆盖,又有黄河环绕,十分坚固。被:覆盖。带:环绕。②雄:雄强,称长。③延入:引进来。④逃北:败逃。北:败北,转身而逃。北:通“背”,败者背身而逃。⑤厄(ài):通“隘”,险塞。⑥非有素王之行:这里是说六国诸侯没有人民拥戴,号召力不强,虽然合纵仍敌不过秦国。素王:指没有国土而能得到人民拥戴的无冕之王,如孔子就被称为素王,因他的道德学问为人之师表,赢得了人民的敬仰。⑦安土息民:安定本土而休养人民。息:休养。⑧救败:挽救败亡的策略。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注释】①暴虐以重祸:二世比秦始皇更残暴,因而带来了加倍的灾祸。②三主:秦始皇、二世、子婴三位君主。③先王知壅蔽之伤国:古代贤王认识到禁讳必然危害国家。壅,阻塞。壅蔽:国君拒谏,阻塞了言路。④故周五序得其道:所以周以五等爵位分封深得统治之道。五序:周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⑤秦本末并失:秦国政治失去了立国的根本。本:此指仁政;末:此指刑罚。儒家认为本末相宜的政治应当是“导之以德,齐之以刑”,秦国采取极端的暴力政治,结果使暴力走向了反面,加速了秦国的灭亡,所以说:“本末并失。”⑥野谚:民谚。

〔上篇〕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注释】①《过秦论》上、中两篇为读史者增附之文,用五楷字排。②秦孝公: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公元前338年),秦国第三十代国君。孝公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奠定了秦统一的政治基础。殽函:殽山和函谷关之简称。殽也写作崤。殽山位于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六十里。函谷关在河南灵宝市西南,殽山中之关也,并称殽函。③雍州:今陕、甘、青三省地古称雍州。秦处关中,据有雍州。④窥:偷看,即图谋之意。⑤席卷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均为同义词,即全部占据之意。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也是同义词,指全国。⑥内立法度:在国内改变制度,史称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有四项:(1)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制。(2)实行郡县制,编民入户籍,什伍相连坐。(3)废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按杀敌首级以定爵位。(4)轻犯重刑,实行暴力专政。变法后,秦国的物力、人力、财力均操于王室之手,成为中央集权的强国。⑦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指黄河以西、华山以东的一片地区,方七百里,本秦地,后为魏国所有。商鞅变法,秦国强大,魏人不敌,割取西河以及河东一部分土地与秦,故云“西河之外”。拱手:喻不费力气而坐得也。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注释】①蒙故业,因遗册:“蒙”和“因”,同义词,均为承受,继承之意。这两句是说秦惠王、秦武王继续执行孝公的内外政策。册:通“策”。②汉中:秦置郡名,原属楚地,秦昭王时属秦,地当汉水上游,陕西秦岭以南及湖北西北部一带。③此四君者:上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无忌,《史记》各有传。④叩关而攻秦:仰攻函谷关打击秦国。《贾谊集》作“仰关”。仰:由下向上进攻。⑤延敌:引敌,即迎战敌人。⑥流血漂卤:形容战争规模之大,死人很多,血流成河,把兵器都漂浮起来了。卤:同“橹”,大楯。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注释】①续六世之余烈:继承发扬六代的基业。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余烈:遗业、基业。②吞二周而亡诸侯:统一中国。东周分裂为西周、东周两小国,庄襄王灭二周置三川郡。亡诸侯,谓秦始皇吞灭六国。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登上最高的皇帝宝座统治全国。六合,上下四方,即宇内,代称全天下。④执棰拊:举起刑杖拍击。这里喻执掌政柄。拊(fǔ):拍击。⑤俯首系颈:低头屈服。⑥委命下吏:把性命交给了微不足道的官吏。指百越之君原为一方之主,今为秦始皇所制,听命于狱吏。⑦废先王之道:秦始皇不遵古代贤王禹、汤、文、武之道。⑧斩华为城:据守华山以为防城。⑨因河为津:凭借黄河以为护城关津。⑩陈利兵而谁何:排列锐利的兵器盘诘行人,喻秦始皇专恃暴力统治天下。谁何:你是谁,巡更喝问之声。何:读呵,语气词。⑪金城千里:喻关中形胜,秦都关中咸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地势险要,好像有一条钢铁长城环守在千里之外。⑫万世之业: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子孙以数计,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这当然是一种幻想。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什伯之中,率疲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注释】①殊俗:不同风俗的民族,指匈奴、百越。②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陈涉是一个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贫贱男子。瓮:大肚瓦坛子。枢:门户的转轴。用破瓦坛做窗户,用绳拴门轴,形容贫困。③甿隶之人:一介平民。甿:同“氓”。氓隶:农奴。④中人:中等才能的人,一般的人。⑤陶朱,猗顿:春秋时越大夫范蠡弃官经商,称陶朱公,其事迹见《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和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鲁人猗顿亦经商致富,见《货殖列传》。⑥蹑足二句:陈胜插足在军队之间,从平凡的戍卒之中崛起。蹑足:缩手缩脚走路,小心谨慎的样子。此指活动、插足在行伍之中,即出身行伍。什伯:《集解》谓十人百人之长。《汉书·陈胜项籍传》作“阡陌”,则指陈胜兴起于陇亩之中,即出身农民。⑦赢粮而景从:起义群众自己携带着粮食像影随形一样追随陈涉。景,通“影”。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耰棘矜,非錟于句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①锄(chú)耰(yōu)棘矜:锄柄戟杆。棘:借作戟。矜:戟柄。这里说陈胜起兵没有武器,只拿起一些可做锄柄戟杆的木头棍为兵,与上文“斩木为兵”相应。②铦(xiān):锋利。③九国之师:东方六国加宋、卫、中山是为九国。战国中期宋为齐所并,中山入赵,卫附于魏。此言九国是统而言之。④度长絜大:比长论短,较量大小。絜(xié),同“度”,比较之意。⑤同年而语:相提并论。⑥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一人作难而国破家亡。一夫:陈涉。七庙:国家宗庙,三昭三穆加始祖是为七庙。

〔中篇〕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疲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注释】①南面:古以坐北面南为尊,故帝王之位南向,于是居帝位者称南面。②斐然:诚心顺服的样子。③诸侯力政:诸侯以武力相征,指战国之世。政:读征。④元元之民二句:善良的天下众庶希望安居乐业享尽天年,没有不诚心拥护秦始皇统一的。指秦统一中国,人民得离战国之苦,心悦诚服。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注释】①并兼者三句:大意是说扫除割据需要用暴力和权谋完成统一,巩固政治需要顺应民心潮流而施政,这就是说打天下与守天下的办法是不同的。顺权:顺时权变。②离:经历。③借使:假使。④并:通“傍”,依傍,沿袭。⑤倾危:倾覆危亡。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注释】①引领而观其政:人民厌恶始皇暴政,都伸长脖子盼望二世改弦更张,改善政治。②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受冻的人有一件粗布上衣也高兴,挨饿的人有一碗糟糠也甜美。“利”和“甘”,均作使动词用。裋(shù):粗布上衣。糟糠:酒渣糠皮,指代穷人的粗劣饮食。③嗷嗷:小鸟唤食的叫声,引申为人民发出的愁苦之声。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纠正秦始皇的过错刻不容缓,在服孝期间就要进行。缟:白色生绢,用它做成的丧服叫缟素。儒家宣扬,子尽孝道,三年不改父之道。这里却说要立即纠正先帝之过来尽孝道,因为不这样就守不住宗庙。⑤囹圉:监狱。⑥收帑:一人犯罪,连坐妻子叫“孥”。帑:借作“孥”。⑦天下集矣:天下安定,即政权巩固。⑧坏宗庙与民:二世的暴政既败坏了宗庙,即破家亡国,又使人民遭殃。⑨上下相遁:大大小小的官吏互相推避责任。⑩牧民之道:喻统治方法。牧民:畜养人民,这是封建时代颠倒事实的观点。⑪正倾非也:二世用暴政来巩固统治,恰好把安定天下与倾危社稷的关系弄颠倒了。正倾:扶正已被倾覆的局面。

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生文公。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生武公、德公、出子。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人,率贼贼出子鄙衍,葬衙。武公立。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葬宣阳聚东南。三庶长伏其罪。德公立。德公享国二年。居雍大郑宫。生宣公、成公、穆公。葬阳。初伏,以御蛊。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初志闰月。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宫。葬阳。齐伐山戎、孤竹。穆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穆公学著人。生康公。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高寝。葬竘社。生共公。共公享国五年,居雍高寝。葬康公南。生桓公。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居雍太寝。葬义里丘北。生景公。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生毕公。毕公享国三十六年。葬车里北。生夷公。夷公不享国。死,葬左宫。生惠公。惠公享国十年。葬车里康景。生悼公。悼公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城雍。生剌龚公。剌龚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生躁公、怀公。其十年,彗星见。躁公享国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其元年,彗星见。怀公从晋来。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诸臣围怀公,怀公自杀。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生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惠公享国十三年。葬陵圉。生出公。出公享国二年。出公自杀,葬雍。

献公享国二十三年。葬嚣圉。生孝公。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惠文王。其十三年,始都咸阳。惠文王享国二十七年。葬公陵。生悼武王。悼武王享国四年,葬永陵。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茝阳。生孝文王。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生庄襄王。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茝阳。生始皇帝。吕不韦相。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孝公立十六年。时桃李冬华。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有新生婴儿曰“秦且王”。悼武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三年,渭水赤三日。昭襄王生十九年而立。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立二年,取太原地。庄襄王元年,大赦,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布惠于民。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始皇享国三十七年。葬郦邑。生二世皇帝。始皇生十三年而立。二世皇帝享国三年。葬宜春。赵高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右秦襄公至二世,六百一十岁

【注释】①襄公立:襄公立以下所列秦先公先王世系及立国年代、葬处可供参考,文字与《秦本纪》略有不同,可与本纪参证。此节疑为后人增附之文,用五楷字排。②西畸:在西县,祠白帝。③西垂:又称西大丘,邑名。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④葬西垂:《秦本纪》作“葬西山”。西山又叫“秦陵山”,在今陕西宝鸡市北。祠白帝,又作陈宝畤。⑤静公:《秦本纪》作“竫公”。静、竫二享通。⑥西新邑:秦国新都平阳,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⑦衙:秦县名,在今陕西黄龙县西南。衙距平阳甚远,宪公葬衙不合情理。《秦本纪》宪公作“宁公”,葬西山,是。⑧《索隐》云:“初以人从死。”从死:殉葬。⑨初伏:初为三伏之节,详《秦本纪》注。⑩御蛊:以屠狗禳却热毒,详《秦本纪》注。⑪《秦本纪》自德公以下不载各王葬居之事,此可补《秦本纪》之缺。又,宣公四年作密畤,祭青帝。⑫学著人:穆公虚心向著入学习。著人:职守在宫殿门屏之间的侍卫。⑬毕公:《秦本纪》作哀公。⑭十五年:《秦本纪》作十四年。⑮刺龚公:《秦本纪》作厉共公。⑯肃灵公:《秦本纪》无肃字。⑰十五年:《秦本纪》作十六年。⑱出公:《秦本纪》作出子。⑲二十三年:《秦本纪》作二十四年。⑳悼武王:《秦本纪》无悼字。㉑据《年表》,秦襄公元年为公元前777年,秦二世灭于公元前206年,从襄公至二世共572年。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曰: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注释】①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诏问司马迁、贾谊评论秦之得失是否得当,班固上表陈答,后人因取其说附之于此。②周历四句:周家国运已尽,但汉还未兴起;秦碰上了这个空隙得了天下,秦非正统,故始皇残虐。仁:指汉。母:指周。吕政:即秦始皇嬴政,称吕政,谓为吕不韦之子,是一种贬称。③诸侯十三:秦始皇初即位为诸侯时才13岁。④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秦始皇置郡县,设立三公九卿等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效法。⑤据狼、狐,蹈参、伐:狼、狐主弓矢,参、伐主斩杀,秦地分野当四星,而四星主战争,故秦始皇好战残虐。⑥佐政二句:四星宿帮助秦始皇吕政驱除敌国,达到了一统天下称始皇的目的。距之:达到。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据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注释】①人头畜鸣:秦二世长着人头,说的话全是牲畜叫鸣。即秦二世简直是个牲畜。②不威二句:秦二世若不是太凶威、太刻毒,天不会讨伐他和灭亡他。威:凶威。笃:深重的刻毒。③距之四句:秦二世,虽登上宝座却不得留居;残虐太甚而短命,所以虽据有关中形胜,仍不能守国。

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从百司,谒七庙。小人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高死之后,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素车婴组,奉其符玺,以归帝者。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注释】①华绂(fú):皇袍。黄屋:天子坐车。②小人三句:秦满朝文武皆尸位小人,没有一个不是失魂落魄,苟且偷生之徒,不能助子婴灭奸守国。③猾臣:老奸巨猾之臣,指赵高。④宾婚未得尽相劳:还没来得及拜访宾朋婚戚。⑤真人:此指刘邦。⑥素车婴组三句:秦王子婴不得不素车白马,系组请罪,捧着玉玺归顺刘邦。⑦郑伯二句:春秋时晋楚争霸,郑伯背楚投晋,楚庄王伐郑,郑伯执着祭祀宗庙的茅旌、鸾刀归服庄王,庄王宥其罪,退兵三十里。事见《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严王:楚庄王,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舍:三十里为一舍。⑧纪季以酅二句:纪季,纪侯之小弟,他以留在酅邑入齐为附庸,设王庙以保存其姑姊妹,《春秋》称赞他通达时变,故不直指其名,而书作“纪季以巂入于齐”。酅(xī):纪国邑名,在齐国临淄之东。齐桓公向外扩张,纪季见宗庙不保,主动为齐附庸,得以保全五庙。事见《公羊传》庄公三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