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记全本新注(第2卷)夏本纪第二

史记全本新注(第2卷)夏本纪第二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夏史,近人顾颉刚等古史辨派,怀疑《史记》的记载和大禹其人。司马迁记事实录,所写《夏本纪》是有根据的。近年来在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河南“二里头文化”,经C14测定,在公元前一九〇〇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的范围。禹为人敏给克勤③;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④;亹亹穆穆⑤,为纲为纪。错,错杂,据《尚书》孔传是杂有上中,即第二等。

史记全本新注(第2卷)夏本纪第二

【题解】《夏本纪》系统记载夏王朝的帝系及大事,有材料根据的就多写,没有材料根据的就少写。全篇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依据《尚书·禹贡》写禹治水和受禅,是主要的内容。关于夏史,近人顾颉刚等古史辨派,怀疑《史记》的记载和大禹其人。司马迁记事实录,所写《夏本纪》是有根据的。近年来在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河南“二里头文化”,经C14测定,在公元前一九〇〇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的范围。一般的中国通史,定夏朝年代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之间。根据《竹书纪年》夏代“有王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本篇所载,夏代帝系,从禹至桀,传十四代,十七王: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注释】①夏:禹所封地,在今河南禹州市。②文命:司马迁以禹为谥,文命为名,因夏代无谥,禹亦是名。

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注释】①怀山襄(xiāng)陵:洪水漫上包围了山陵。怀:包围。襄:漫上,淹没。②下民其忧:居于低地的民众极其忧惧。下民:居于山下低地的民众。其:通“綦”,极。③负命毁族:违背教化命令,败坏同族。④等之:与同辈人比较。⑤登用:提升,重用。⑥摄行:代理执行。⑦巡狩:同巡守,天子巡察地方。⑧无状:无功。⑨殛:流放。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汝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注释】①稽(qǐ)首:叩头至地。礼仪中最恭敬的一种敬礼动作。②尔事:你所负责的职事。③敏给克勤:敏捷勤奋。④声为律三句:语音和谐合于音律,举止规矩合于准则,办事先衡量轻重而后行动。称权衡。⑤亹亹:努力不懈的样子。穆穆:严肃谨慎的样子。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注释】①兴人徒:动员大批人力劳作。傅土:划分施工的地域。②行山表木:循山勘测线路,立木以为表记。③定:命名。④焦思:苦苦地动脑筋。⑤薄衣食四句:禹节衣缩食而尽力孝敬鬼神,居处简陋而把财力全用于开沟挖渠的水利上。沟淢: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淢:通“洫”。⑥橇(qiāo):行于冰雪或泥路上的滑行工具。⑦檋(jú):鞋底下有锥齿的登山鞋。⑧左准绳,右规矩:随身带着测量工具。⑨载四时:四季工作不违时宜。⑩难得之食:五谷。古代农作单一,后稷推广五谷,故称难得。⑪相:考察。

禹行自冀州。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注释】①冀州:尧都冀州,故禹治水从冀州始。古冀州当今辽宁西部、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以及山西、内蒙古地区。②载:从事,兴工。壶口:山名,在今山西吉县西南。③梁、岐:梁山、岐山。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北九十里的龙门山之南山。岐:通“歧”。岐山,指梁山支脉,分岔之山,当在今山西永济市北临黄河岸之山。④太原:汾水流域的太原。修太原,即治汾水。⑤岳阳:山名,又称霍太山,在山西霍州市东南。⑥覃怀致功:治理怀地平原的水利工程完毕。覃:平地。怀:地名,在今河南武陟县西。⑦衡漳:横流入河的漳水。衡:通“横”。⑧白壤:今土壤学称盐渍土。⑨赋上上错:冀州的田赋是第一等错杂有第二等。赋:天赋物产,转为赋税。上上:第一等。从上上至下下共九等。错,错杂,据《尚书》孔传是杂有上中,即第二等。⑩田中中:冀州的耕地在九州中属第五等。⑪常、卫:恒水和卫水,河北省滹沱河的两支流。恒水,因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作常。⑫大陆既为:一片大平原形成。大陆:本泽名,后冲渍成平原。为:《尚书》原文作“作”,形成。⑬鸟夷皮服:东夷之人以皮服进贡。⑭夹右碣石入于海:《尚书》原文作“夹右碣石入于河”,指东夷进贡路线从海路入河,绕过碣石山,碣石在其右。“入于海”与“入于河”是方向相对的说法。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导,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坟,草繇木条。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贡漆丝,其篚织文。浮于济、漯,通于河

【注释】①沇州:兖州,在济水与黄河之间,当今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及河南省河北部分之东部地区。②九河:古时黄河下游河北地区的九条小河,有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河、絜河、钩盘、鬲津。导:疏导。③雷夏:古泽名,省称雷泽,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④雍、沮:两古水名,旧道在今菏泽市境内。⑤黑坟:褐色沃土,土壤学称“灰棕土”。⑥繇:茂盛。条,修长。⑦贞:通“正”,相当,即赋亦中下。⑧乃同句:兖州低湿,治水后经营了十三年纳贡才与其他各州相等。⑨篚:圆形竹器。织文:锦缎。进贡的丝织物用筐篮盛装,以免损污,下文有“篚”字者,均为此意。⑩浮于济漯句:进贡路线经济水、漯水而入于河。漯:水名,在山东境内的黄河支流。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潍、淄其导。其土白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田上下,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浮于汶,通于济。

【注释】①海岱:大海泰山之间。海:渤海。岱:泰山。青州:在海岱之间,在今山东北部,辽宁南部等地区。②堣夷:青州北界,当今辽宁南部。③白坟:含盐质的白色土,土壤学称“灰壤”。④潟(xì):海滩盐碱地。⑤斥卤:不可耕的盐碱地。⑥海物:海中水产品。⑦畎(quǎn):谷地。枲(xǐ):麻。铅:铅色矿石,可作颜料。怪石:宝石。⑧莱夷:夷人所居莱地,当今山东蓬莱、龙口一带。⑨酓(yǎn)丝:柞蚕丝。⑩汶:今山东大汶河。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大野既都,东原底平。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色,羽畎夏狄,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通于河。

【注释】①徐州:在今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及山东南部地区。②沂:水名,源出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南流入泗水。③蒙、羽:两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④大野:古巨野泽,今已成平地,在山东巨野县境。都:古通“潴”,水积不流。⑤东原:东平、泰安一带的平川。厎(zhì):致也。⑥赤埴坟:红色黏土,土壤学称“棕壤”。⑦包:意指草木茂密丛生,覆盖了大地。⑧土五色:五色泥土。古代帝王立社用五色土,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黄。⑨夏狄:五彩的雉。狄:同“翟”,雉。⑩峄:山名,又称邹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孤桐:特产梧桐。⑪磬:石制打击乐器。产于泗水之石宜于制磬。⑫蠙珠:蚌所产的的珍珠。蠙,蚌之别称。暨:与,及。⑬玄:黑色的帛。缟:白色的帛。纤:纤细,指上等帛。

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所居。三江既入,震泽致定。竹箭既布。其草惟夭,其木惟乔,其土涂泥。田下下,赋下上上杂。贡金三品,瑶、琨、竹箭,齿、革、羽、旄,岛夷卉服,其篚织贝,其包橘、柚赐贡。均江海,通淮、泗。

【注释】①扬州:当今长江下游江、浙、闽、赣、皖广大地区。②彭蠡(lǐ):今江西鄱阳湖。③阳鸟:鸿雁等候鸟,栖于鄱阳湖过冬。④三江:据《汉书·地理志》,三江是南江、中江、北江,均流经会稽入海。⑤震泽:今太湖。⑥竹箭:可制作箭矢的箭竹。⑦夭:美嫩。⑧乔:高大。⑨土涂泥:土湿润,土壤学称为“湿土”。⑩下上上杂:赋下上为第七等,其间上杂一等即第六等中下。⑪贡金三品:旧说进贡青、白、赤三色之铜。⑫瑶、琨:美玉名。⑬齿:象牙。革:犀皮,作高级甲胄。羽:孔雀、翡翠等鸟毛。旄:牦牛尾:羽旄作旗帜装饰。⑭岛夷:沿海及海岛上的部族。卉服:麻织品衣服。⑮织贝:嵌以贝饰的丝织物。⑯赐贡:橘、柚等物,有命则贡。赐,颁令。⑰均:沿。

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云土、梦为治。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榦、栝、柏,砺、砥、砮、丹,维箘簬、楛三国致贡其名,包匦菁茅,其篚玄纁玑组,九江入赐大龟。浮于江、沱、涔、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注释】①荆州:北起荆山到衡山之南的地区叫荆州,当今两湖及川、贵、粤、桂之一部分地区。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西。衡山,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衡阳,衡山之南。②江、汉:长江、汉水。③九江:流入洞庭湖的九条水名,即沅江、元江、渐江、辰江、叙水、西水、湘江、资江、澧水。甚中:甚得全州地理之中。④沱、涔:两水名。沱水,据《索隐》指今四川境内的沱江,但不在荆州境内。《集解》引孔安国说,沱江,指荆州内长江的别名。涔江,即潜水,长江支流,源出今湖北潜江市。⑤云土、梦:古云梦泽,跨大江南北,江北曰云泽,江南曰梦泽。中间土字无义。⑥杶、榦、栝、柏:木名。砺:粗磨石。砥:细磨石。砮:可作石镞的石头。丹:朱砂。⑦箘、簬:可造箭杆的两种小竹。楛:可造箭杆的一种荆条。⑧三国句:箘竹、簬、楛木三种特产,由所产三地专贡。三国:产箘、簬、楛的三地。⑨包匦菁茅:进贡的菁茅用绳缠束。匦:缠结。菁茅:一种用于祭典时滤酒的香茅。⑩玄纁:紫黑色的丝绸。玑组:穿成串的珠玉。组:丝绳。⑪南河:黄河。古称潼关以东一段黄河为南河,因在尧都平阳之南,故名。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菏泽,被明都。其土壤,下土坟垆。田中上,赋杂上中。贡漆、丝、絺、紵,其篚纤絮,赐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注释】①豫州:今河南黄河以南全境及山东西部、湖北北部地区。②伊、洛、瀍、涧:四水名,伊、瀍、涧三水入洛,洛入河。③荥:古泽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南。播:波涛。④菏泽:古泽名,故址在今山东菏泽定陶区境。⑤明都:古泽名,又名孟诸、望诸,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⑥壤:杂色壤土,土壤学称“石灰性冲积土”。⑦垆:瘠土,色黑而坚硬。土壤学称“砂姜土”。⑧纤絮:细棉。⑨磬错:琢磨磬的砺石。

华阳、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其土青骊。田下上,赋下中三错。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貍、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注释】①华: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南。黑水:据《正义》引《括地志》,源出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即汉水支流。按梁州范围,黑水实指长江上游之金沙江。梁州:当今四川全境及陕、甘、鄂之一部地区。②汶、嶓(bō):两山名,汶山即岷山,嶓冢山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③沱、涔:两水名,沱江为岷江支流,在四川境;涔水又名龙门水,在今四川广元市境内,为嘉陵江支流。④蔡、蒙:两山名,蔡山在今四川雅安市东,蒙山在雅安市北。旅平:祭祀山神以告成功。⑤和夷:居住在大渡河岸今四川荥经县南的部族。和,读涐,涐水,即大渡河。⑥土青骊:青黑色土,土壤学称“无石灰性冲积土”。⑦三错:下上、下中、下下即第七、八、九三等相杂。⑧璆:美玉名。镂:一种可用于刻镂的铸铁,虞夏时还不能制造,这是杂入了战国时的物品。⑨织皮:用鸟兽毛织成的毡毯。⑩西倾:山名,一名嵹台山,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桓:水名,即今甘肃境内的白龙江,为嘉陵江支流。⑪潜:此指嘉陵江。⑫沔:汉水上游称沔水。⑬乱:横渡,指渭水横冲入黄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底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注释】①西河:指山西陕西两省之间南北流的一段黄河,因在冀州西界故称西河。雍州:当今陕北、甘肃、青海等广大地区。②弱水:今甘肃张掖河(黑河)。③泾:泾河,渭水支流。渭汭:泾水注入渭水处,指陕西高陵县渭水北岸。下文“会于渭汭”的“渭汭”,指渭水入黄河处的渭水北岸,在陕西大荔县境。汭:水弯曲处的北岸。④漆、沮:两水名。漆水源出今陕西铜川市境,西南流至耀州区注入沮水。沮水一名宜君水,源出耀州区,东南流合漆水为石川河注入于渭河。⑤沣水:源出今陕西西安市鄠邑区,流至咸阳东南入渭河,今已湮没。同:会合。⑥荆、岐:两山名,均在陕西境内。荆山属六盘山支脉,在富平县西南。⑦终南:山名,即秦岭。敦物:一称垂山,即终南山系的武功山,在陕西眉县东南。鸟鼠:鸟鼠同穴山之省称,在甘肃渭源县西。⑧都野:古泽名,又名猪野泽,今称鱼海子,在今甘肃民勤县境内。⑨三危:山名,在鸟鼠山之西,南当岷山。度:宅,居住。⑩三苗大序:三苗部族已获得了安定。序:有秩序,即社会安定。⑪黄壤:土壤学称为“淡栗钙木”。⑫璆:美玉。琳、琅玕:类似珍珠的美石。⑬积石:山名,有大、小积石。大积石即今青海之大雪山,传说禹导河之始。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北。⑭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北横跨黄河两岸,主峰在山西河津市北。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部族聚居地。昆仑在今甘肃敦煌市以西。析支在今青海大积石山至贵德县一带。渠搜在今中亚细亚乌兹别克境。⑯即序:按道路远近依次进贡。

导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注释】①九山:汧山、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嶓冢、内方、岷山。②汧山:汧山在今山西陇县南七十里。荆山:北指陕西富平县之荆山。③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东北黄河中流。砥柱将奔腾东下的河水劈成三股激流,故又称“三门峡”。析城:山名,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七十里。王屋:山名,在山西垣曲县。④太行:山名,横跨河南、山西、河北的大山。常山:垣山,主峰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⑤朱圉:山名,在今甘肃甘谷县南。太华:陕西华阴市境之华山。⑥熊耳、外方、桐柏、负尾:均山名。此熊耳山在今河南省卢氏县(非指湖南益阳之熊耳山)。外方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即中岳嵩山。桐柏山在今河南桐柏县北。负尾山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⑦荆山:此指荆州之荆山。⑧内方、大别:山名。内方山今名章山,又名马良山,在湖北钟祥市西南。大别山今称龟山,在今湖北汉阳县(现武汉市蔡甸区)东北。⑨九江: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⑩敷浅原:山名,即今江西之庐山

导九川: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瀁,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导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注释】①九川:弱水、黑水、黄河、瀁水(汉水)、长江、沇水(济水)、淮水、渭水、洛水。②合黎:山名,在今甘肃张掖、酒泉等市北。③流沙:沙漠,此指内蒙古额济纳旗之居延海。④黑水:云南省之澜沧江。⑤三危:云南省云龙县西之三崇山,又名三危山(非指甘肃敦煌之三危山),澜沧江流经其山麓,有黑水祠。⑥孟津:河津名,在今河南孟州市。⑦大邳:山名,在今河南浚县东南。⑧降水:绛水,源出今山西长治市屯留区,为漳水之上游。⑨九河:黄河在冀州分开的若干支流的总称。⑩逆河:分岔的黄河支流,到河北沧县以东又合为一大河,称逆河。⑪瀁:汉水上游称瀁水。⑫沧浪:汉水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的一段称沧浪水,因水中有沧浪洲而得名。⑬三澨:又名三参水,源出湖北京山市,东流至汉川市入汉水。⑭汇:回复宛转。彭蠡:泽名,即今江西鄱阳湖。⑮北江:长江从彭蠡分三道入震泽(太湖),故有北江、中江、南江之称。⑯醴:通“澧”,即今湖北入洞庭湖之澧水。⑰东陵:巴陵,今湖南岳阳市。⑱东迆北会于汇:再往东又斜流往北汇入鄱阳湖。迆:斜流。⑲沇水:济水上游称沇水。⑳泆:泛滥。㉑陶丘:丘名,在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南。

禹贡所划分的九州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拒朕行。”(www.xing528.com)

【注释】①攸:语助词。同:同一。②四奥:四方之内。奥:可以定居的地方。③刊旅:削木为记以利通行。④涤原:疏浚了源泉。⑤陂:堤防。⑥会同:诸侯聚会。单独会见叫会,多数人会见叫同。⑦六府:金、木、水、火、土、谷六物,借指各种生活生产的资料。⑧众土交正:各地土壤等级一一校正出来。交正:校正。⑨中国:国中,全国之中。赐土姓:建置诸侯,封土授民,赐以姓号。⑩祗:敬。台:通“怡”,和悦。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注释】①甸服:国都外周围五百里的近郊地区称甸服。甸:田野。服:耕作服役。甸服:王畿之地人民纳贡于天子。②緫(zǒng):带秆的谷物。③銍(zhì):割禾的镰刀,此指割下的禾穗。④秸(jié):将銍所带半秆去掉只剩下穗称秸。⑤粟:带壳的谷粒。⑥米:去壳的米粒。按,緫带全秆,銍带半秆,秸为穗,粟为谷,米则精,因路程的远近纳贡不同,以示平均。⑦侯服:侯,候也。为王畿服斥候警戒之任。⑧采:采邑,即靠近甸服一百里的地区为天子卿大夫采邑之地。⑨任国:小的封国。⑩诸侯:大的封国。⑪绥服:侯服之外地区为绥抚之地,故名绥服。⑫揆文教:进行教化。⑬奋武卫:振奋武备。指绥服之地,靠近侯服的三百里地区推行教化,边远的二百里则要靠武力保护,才能统治。⑭要服:绥服之外地区离王都更远,已是蛮夷之地,需要羁縻约束,故称要服。要:约束。⑮夷:夷人所居地。⑯蔡:流放罪人之地。蔡,流放。⑰荒服:荒凉野蛮之地。⑱蛮:文化落后的夷人。⑲流:流放重罪人之地。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赐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注释】①渐:濒临。②被:覆及。流沙:泛指我国西北沙漠地区。③朔、南:北方与南方。④帝:此指帝舜。玄圭:天青色瑞玉。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於!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早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底可行乎?”禹曰:“汝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注释】①信其二句:如果人君保有德行,那么一切谋划明朗而且辅佐大臣也就团结。信:《尚书》作“允”,假设词。②於:叹词,读乌,今语则为“啊”。③思长:深思。④敦序九族:敦厚地处理九族的亲疏关系。⑤众明高翼:众多的明智之士努力辅佐。翼:辅佐。⑥近可远在已:由近及远,先从自身做起。已:兹,此。⑦知人:知人善任。安民:治理好臣民。⑧吁:哎。⑨皆若是二句:完全做到这些,恐怕帝尧也感困难吧。⑩官人:任人为官。⑪巧言:吹拍之言。善色:谄媚的脸色。佞人:奸人。⑫亦行有九德:大凡德行有九种美德。⑬乃言曰:皋陶继续说。⑭始事事:用他所从事的事来验证。⑮宽而栗九句:九德内容,为:态度宽大而能谨严,性情温和而有主见,行为善良而能端恭,办事胜任而认真,对上服从而坚定,待人正直而温和,性行简约而能明察,刚强而笃实,勇敢而合于义。九种德行相反相成。扰:柔顺。廉:明察。⑯章其有常:修明九德要持之以恒。⑰日宣二句:每日修明三德,早晚恭谨努力,就可以为卿大夫。翊明:恭谨努力。家:卿大夫称家。⑱日严二句:每日能严肃奋发而恭敬地修明六德,就可以辅佐天子而为诸侯。亮采:辅佐办事。国:立为诸侯。⑲翕受普施:天子合三德六德而受之并普遍施之政务中。⑳九德咸事:天子应完全从事九德的实践。按,修三德者为大夫,修六德为诸侯,修九德者方能为天子。㉑俊乂在官:使才德出众的人担任官职,有千人之才曰俊,有百人之才曰乂。㉒非其人二句:无才德之人居官理事,这叫扰乱天事。㉓五刑五用:五刑要施于当受五刑的人。㉔汝言句:你的话实行后定可产生实绩。㉕余未二句:“其实我没什么高明之处,只是念念不忘协助你治理国家。赞:襄助。

帝舜谓禹曰:“汝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注释】①昌言:好的建议。②予思日孜孜:我只不过考虑每天怎样勤勉地工作。孜孜:勤勉不懈怠。③何谓孳孳:整天忙些什么。孳孳,同孜孜,忙碌的样子。④行山刊木:缘山勘察,立木做出标记。刊木:指立表为记。⑤与益句:我和益供给百姓以稻米和鱼类食物。鲜:鱼类鲜味。⑥致:导向。⑦浚畎浍致之川:疏通田亩中的水渠流向河川。畎浍:田中的水渠。畎:水沟。浍:大渠。⑧徙居:移贫民到富足的地方。⑨此而美也:这是你的美德。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汝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汝听。予即辟,汝匡拂予。汝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注释】①禹曰云云:禹说:“唉,帝呵,谨慎地对待你的职位,做你应做的事,有德的人辅佐你,天下就会顺应你。用纯洁的诚意来宣扬和接受上天的命令,天就赐福给你。”安尔止:安于职分,做应做的事。昭待:宣扬和接受。②股肱耳目:臣是君的腿臂和耳目。③予欲二句:我希望身边有治理民众的人,你做我的辅佐。④象:画在衣服上的图像,有日月星辰五彩。不同等级的人穿不同彩画图形的礼服。⑤来始滑:今文《尚书》作“采政忽”,指用音乐来考察政治的得失。采:听取,考察。忽:怠忽。⑥出入五言:搜集整理全国民众的意见。五言:各地方言,此指全国各地说不同方言的民众意见。⑦汝听:你们负责使我听到。⑧予即辟,汝匡拂予:我如有过失,你们要匡正我。⑨汝无二句:你们不要当面恭维我,在背后毁谤我。⑩敬四辅臣:我敬礼前后左右的辅臣。古称天子有四辅,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⑪诸众二句:那些谗陷忠良的邪臣,只要天子表现出正义的德行,他们就会被清除。⑫帝即不时二句:帝如不能这样,不分善恶而使忠奸同列朝廷,那就不会有成功。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禹曰:“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汝功序之也。”

【注释】①漫游是好:嗜好慢游。②毋水行舟:在无水的地方要行船,言其任性。③朋淫两句:朱丹成群结伙在家淫乱,因而断送了继承尧的前程。④涂山:古部族名。⑤辛壬癸甲:古以干支记日,辛壬癸甲前后四天。传说禹辛日娶妻,甲日就离家治水。⑥生启,予不子:生下儿子启,我没有尽抚育之责。子:抚育。⑦五服:即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⑧州十二师:禹治水后舜分九州之冀州为冀、并、幽三州,分青州为青、营两州,共十二州。⑨薄:迫近。⑩建五长:建置五等诸侯之长。⑪道:导。⑫苗顽不即功:南方苗人顽抗,不肯服役。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注释】①祖考至:祖先的灵魂降临。②箫韶:舜乐名。九成:演奏了九节。③凤凰来仪:凤凰成双飞舞。④信谐:和谐。⑤陟天二句:奉上天之命以治民,时时事事都要小心谨慎。几:微,小事。⑥喜:乐于尽忠。⑦起:兴起。⑧百工熙哉:万事都可兴办。百工:与下文“庶事”“万事”相对,亦众事也。熙:广大。⑨拜手稽首:叩头行礼。扬言:继续说。⑩念哉:牢记国君的教导。⑪率:表率。⑫慎乃宪:谨慎地遵守法度。宪:法。⑬庶事康哉:众事安宁。⑭丛脞(cuǒ):烦琐的小事。⑮惰:懈怠。堕:败坏。⑯帝拜曰句:舜帝行礼答谢说:“对啊,你们恭谨地各赴其职吧。”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注释】①嗣:继承人。②辞:推让。辟:避。阳城:古邑名,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③南面:天子坐位,背靠北南向,接受臣下朝拜。④姒(sì):夏后氏以姒为姓。因禹祖先呑食薏苡而出生,故以苡为姓。古苡、姒意同而借。⑤英:在今湖北英山县境。六:在今安徽六安市北。⑥许:在今河南许昌市。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注释】①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②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③属意:归心,归向。④洽:融洽。此指人心归服。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汝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修于社,予则帑僇汝。”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注释】①有扈氏:古部族,姒姓部族的一个氏族,在今陕西西安市鄠邑区。②甘:地名,在有扈国之南郊。③六卿:天子六军的长官。申:宣布。④六事之人:六卿各自所统属之人。六事:六卿各自职掌之事。⑤威侮五行:欲用暴力改变五德之运。五行:五德终始之运。⑥三正:天、地、人之正道。⑦剿:断绝。⑧共:读“恭”。⑨共命:恭敬地执行命令。⑩御非两句:御马的人不能运用自如地驾车去作战,就以不奉命论处。政:通“正”,指有效地控制驾车的马,使战车行驶自如。⑪祖:祖庙。⑫僇于社:天子亲征,必载社主,作战不用命者杀之于社前。僇:通“戮”。⑬帑僇汝:还要杀败退者之子女或使为奴婢。帑:通“奴”,做奴婢。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注释】①失国:太康丢了国家,失去帝位。②须:等待。洛汭:洛水北岸弯曲处。③五子之歌:古文《尚书》中篇名。太康嗜畋猎,不理国政,被有扈氏之后羿所灭。当太康往洛水打猎不归之时,昆弟五人在洛水北岸等待,绝望而作《五子之歌》,追述先人大禹之诫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句子即出此篇。④羲、和:羲氏、和氏,掌天文之官。湎(miǎn):沉迷在饮酒中。淫:过分,过度。⑤废时乱日:搞乱了四时节令。⑥《胤征》:古文《尚书》中篇名。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厪立。帝厪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叛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注释】①食(sì):饲养。②豢龙氏:有养龙技术的氏族。③刘累:诸侯名,故城在河南偃师市南。④扰龙:驯龙。⑤御:养。⑥豕韦:防姓氏族。祝融之后封于豕韦。⑦夏后二句:又使刘累求龙,刘累不能得,惧而逃去。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叛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注释】①武伤:用暴力伤害。百姓:诸侯、百官。②夏台:狱台,在今河南禹州市。③鸣条:地名,在今山西安邑镇西。④杞:地名,国名,在今河南杞县。周武王封禹后东楼公于杞。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注释】①禹为姒姓,见《五帝本纪》注。夏人子孙繁衍,由姒姓分出若干分支,启建立了家天下的国家,夏人的各个分支就以封国为姓,从而将血缘的氏族关系发展成为地域关系。②《夏小正》:一篇用夏正(以建寅月为正)记时令的书,收在《大戴礼》中,春秋战国时人据夏人历法所著之书,托古于夏朝。司马迁认为是孔子整理的。《礼记·礼运》记载:“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认为,孔子所得夏时即《夏小正》。《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说:“行夏之时。”今本《竹书纪年》亦载禹元年“颁夏时于邦国”。夏代有完整的历法是可信的。③自虞、夏时,贡赋备矣:舜禅位给禹,禹传子建立了家天下。司马迁根据《尚书·禹贡》,在《夏本纪》中叙述舜命禹划定九州,按地亩肥瘠征收等差赋税的制度。有的学者认为,《禹贡》为战国时人所作。但是后人想象必有传闻作根据。④计功:计议各个诸侯的功绩。崩:天子死亡称崩。⑤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南。⑥会计:会诸侯而计功封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