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经济结构除了存在“一产下不去、二产上不来、三产做不大”的产业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外,更多的是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中的“三化”——合理化、高度化和高质化不足。具体表现:
(1)农业基础薄弱。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和农业灌溉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的贫困山村,用不上电、看不到电视的情形还存在,更别说网络了;村级公路窄且硬化程度很低。二是务农主体老龄化和女性化严重,农业生产技术改进不大,农业生产效率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青壮年和懂技术的青年人基本上外出务工,留下的绝大多数是老弱病残,这类群体生产能力较低,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与采用较少,致使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因此,现代化、规模化、精深加工的农业发展存在困境。
(2)第二产业总量增加,但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部分县基本上是资源型县,甚至是一业独大,致使其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汉中的略阳县就是这种情形:受国际上钢材价格波动的影响,略阳钢铁厂停产导致2016年出现负增长,2017年更是艰难,停产快一年,使177亿元的工业总产值预期变成了30亿元,还拖累了许多矿企。同时也存在初级加工生产、附加值极低的情况。二是研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是企业竞争的保证,但是,总体上看陕南企业的专利意识不浓,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将为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3D打印、工业机器人、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的建立将给我国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带给大家的不是变化而是震撼。三是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整个陕南基本上都在秦巴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保护生态功能与保护水源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相应地,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成本增加,一些好的项目也就无法落地,造成了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加大。(www.xing528.com)
(3)三产发展相对滞后。陕南三市的三产比重均未达到40%,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旅游和商贸业,在全省的份额中占比较低。商贸业的发展受到人口流量的限制,短期难以突破;而旅游业则属于开发不足,资源优势未能转化成为经济优势,自然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旅游要素开发不全,相应的旅游产品开发也滞后,没有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