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央“文化先行”和“文化上有所作为”的号召之下,由政府文化部门和民间文艺文化各层面组织的民俗文化对外传播活动日趋频繁,主要通过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主要是孔子学院)、有关商业及文化交流活动等对外宣传和传播,而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开设相关课程、印制宣传画册、制作视听作品以及参与相关体验活动等。
此外,互联网和电视国际频道,如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等以外文、双语(或多语)专题报道的形式把涉及中国百姓生产生活的文化精品全面深入地向国外受众报道和传播。代表性的报道有人民网英文版在2012年8月推出的七夕节专题报道,向国外受众全面深入地报道并展现了中国百姓的这一生活习俗;自2012年5月开始在央视播出的中英文双字幕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包括饮食习俗在内的源远流长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饮食文化向世界传播。
与此同时,国外受众也被吸引到国内来,通过文化展览和体验交流活动向国外受众传播中国民俗文化。近年来此类文化交流活动在全国多地兴办,颇具代表性的有2013年11月8日,“第八届北京文博会2013民俗文化产业推介交易会——非遗传承·茶香世界”在北京举行,吸引了巴基斯坦、贝宁、玻利维亚等亚非拉多国人士前来领略包括民间茶文化在内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6年5月1日至6月12日,“宝华山丝绸之路国际民俗文化节”在南京举行,文化节在向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等多国来宾展示明清古建筑艺术的同时,令他们切身体验了当时的市井民俗风情。此外,全国多地高校向来华留学生开设有关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也是一项目的明确的对外传播活动。(www.xing528.com)
专家和学者们在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中,也从实践和研究这两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厉振仪、姚红编译出版了《中国民间风俗(汉英对照)》一书,将古籍文献中记载的从两汉至清代的最普及的中国民间风俗译介给了外国读者。姚丽文、姜智慧、王冉等人的研究显示,全国多个地区在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中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