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西南山区-那方山水那方人 客家源流新说

浙西南山区-那方山水那方人 客家源流新说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西南山区包括清代浙江省处州府属下的云和、青田、丽水、松阳、遂昌、龙泉、景宁、宣平、缙云等县,衢州属所属的西安、江山、龙游、常山、开化等县以及金华府所属的汤溪等县。清代初年的“三藩之乱”爆发后,浙西南一带的人口严重耗减。战争过后,地方政府开始招集流亡,垦荒种植,以闽西客家籍移民为主体的棚民,开始大规模地向浙西南山区一带集结。[104]金华府属下的汤溪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的腹部地区,西与衢州府的龙游县相邻。

浙西南山区-那方山水那方人 客家源流新说

浙西南山区包括清代浙江省处州府属下的云和青田、丽水、松阳、遂昌、龙泉、景宁、宣平、缙云等县,衢州属所属的西安(今衢州市)、江山、龙游、常山、开化等县以及金华府所属的汤溪等县。

如前所述,早在明代中后期,闽西汀江流域的客家移民,就已经来到地处浙南山区的云和、缙云等县,在那里从事蓝靛和苎麻的种植。不过,那时的客家移民,人数无多。清代初年的“三藩之乱”爆发后,浙西南一带的人口严重耗减。战争过后,地方政府开始招集流亡,垦荒种植,以闽西客家籍移民为主体的棚民,开始大规模地向浙西南山区一带集结。

处州府属下的青田、丽水、松阳、龙泉、云和、宣平诸县,是以闽西客家移民为主体的棚民的集中迁入地。在青田县,据光绪《青田县志》记载:“青田自耿藩平,荒田特多。康熙四十年(1701)后,前县令郑新命招民开垦,大率皆有粮之荒田,谓之垦复。”到了雍正年间,垦复渐次完成,外来的移民已占居县中人口的一半,故有“民异籍居半”之谓。[93]在丽水县,据道光年间的记载说:“近岁诸山经棚民垦辟,土质疏松,蛟水骤发,挟以壅溪。”[94]进入丽水的棚民,除部分来自江西东北部一带之外,其余绝大多数均来自闽西的汀江流域。据民国《丽水县志》记载:“靛青,闽人始来种之,俱在山,今渐种于田矣。”[95]这里所谓的“闽人”,就是指来自汀江流域的客家移民。在松阳县,据1932年发表的《浙松阳县经济调查》称:“全县人口121574……再就籍贯分之,土著占十成之六,福建占十成之二,温州占十成之一,各处杂居,共十成一。”[96]占当地人口十成之二的福建人,就是指来自汀州一带的客家人。民国《松阳县志》记载说:“汀州腔,石仓源、小巷一带及清源岔等处语之。”[97]“汀州腔”在该县部分区域的流行,显然是汀州移民陆续迁入的结果。在云和县,据乾隆年间的统计,“康熙三十年以前,云和烟户一千三百耳,今将计五千,闽中客强半”[98]。所谓“闽中客”,也是来自汀江流域的客家移民。据新编《云和县志·方言志》记载,在今天云和县的方言地理中,“大源小点”的方言,与该县境内的主体方言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源小点的方言)包括大源、库北乡,紧水滩镇小部,赤石、金村、朱村乡部分,即龙泉溪以北地区,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8.3%。居民绝大多数从福建汀州迁徙而来,所操语言与云和话相差甚大,属闽语汀州话。”[99]云和境内“大源小点”汀州腔方言岛的形成,显然也是汀州移民陆续迁入的结果。据曹树基的统计,至乾隆后期,处州府属各县的外来移民总数在17 万左右,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18.7%。[100]这些被当地土著称之为“棚民”的移民,除部分来自江西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来自汀州府属各县。(www.xing528.com)

衢州府属下的西安、江山、龙游、常山、开化各县,也是清代棚民移民的集中迁入地。西安县是衢州府治所在地,早在康熙年间,就有记载说:“山源深邃,林菁密险,有靛、麻、纸、铁之利,为江闽流户篷罗踞者,在在而满。或蜂飞而集,丛奸府患,不可爬梳,此隐患在上者,而西安、龙游为急。”[101]在江山县,自康熙中叶开始,来自闽西和江西一带的移民,陆续进入该县。时人描述当时该县的情况是,“大约流移杂处,闽人居其三,而江右之人居其七。日引月长,岌岌乎有反客为主之势”[102]。棚民数量之多、势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见。在西安县东侧的龙游县,据民国《龙游县志》记载:“经明末清初之乱,继以联精忠之乱,旧族丧亡不少,而迁来者福建长汀之人占十之七八。”[103]除上述各县之外,位于衢州府西部的常山、开化两县,也有相当数量的棚民分布。据曹树基统计,至乾隆后期,衢州府所属五县的外来移民总数约13.6 万,占该府人口总数的15%左右。[104]

金华府属下的汤溪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的腹部地区,西与衢州府的龙游县相邻。该县的南部山区,也是清代闽西客家移民的分布区域。据曹树基估计,乾隆后期,该县境内的移民人口约1.9 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1%。[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