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洁
“贤”字,作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一面旗帜,承载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情感归宿。早年,通江县城南侧壁山嘉祐寺旁建有“四贤祠”,后毁于兵火。古往今来,通江“四贤”(郑畋、向佺、向翀、向阁)的事迹声名远播,影响深远。
〔清〕郑见龙修,周植、范景颐纂《如皋县志》中有关向翀的记载
《宋史》中有关向佺的记载
情系通江的大唐宰相郑畋
郑畋,名亚子,河南荥阳人,唐壁州(今通江县)刺史郑凝绩系郑畋之子,元和进士,历给事中、桂管观察使、循州刺史,谥文昭。
公元883年,郑畋“以疾辞所任”,来壁州(今通江县)养病,第二年七月才离开。郑畋父子不仅倡导、捐资并亲自参与了新壁山寺的俢建,且还曾住进建成后的寺中。他在壁州曾作《壁州新建山寺记》,脍炙人口,饱含深情。
“负山面江,雄压胜地。日月光照,风雨所交,钟梵松篁,铿锵满听……予择是月吉日,迁家于蜀。郡之人有见,思当护真室,乃甘棠蔽芾之义……”细读约800字的《壁州新建山寺记》,字里行间饱含赞美通江的炽热情感、勉励通江的殷殷厚望。一位来自中原大地的当朝宰相,却对万山丛中的壁州大加点赞,足见贤者风范。
为了永久纪念,通江人先立“相国龛”,后建“四贤祠”,将他列为“四贤”之首。
浴血疆场的巴州知州向佺
向佺,南宋后期出生于通江县芝苞乡陶家坝村。南宋末年,蒙古入侵,战乱频繁。向佺之父尚武,时常教导向佺,要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向佺自幼聪颖,塾师所授,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同时,又毫不懈怠地练习武功。
1225年向佺中举,随后入仕,先后任山西平阳刺史、江西吉州刺史。他勤政爱民,为保一方平安,还招募兵丁,亲自教授,操练武术。在他带领下,人们踊跃习武,致使匪患骤减,敌军畏缩。
1236年,蒙古军队大举侵蜀,“不四旬,东西两川从风而靡”。为挽救危局,朝廷调向佺任巴州知事。向佺入主巴州,一面招兵买马,训练战阵,储备粮草;一面加固城防,构筑战寨,打造兵器。1243年,向佺被敕封“开国将军团练使”。他鼓励兵士忠勇爱国,褒扬有功之人,将英勇牺牲的将士,入祀忠烈祠,加倍优抚遗属,全域上下,同仇敌忾。
五年的时间里,向佺率众将得汉山筑成一座城堡——得汉城。凭借“天铸一铜城”般的天险,屯兵储粮,抗御蒙古铁骑南侵,保一方安宁,因获“有勇且略、独守孤城”诰封赞语。(www.xing528.com)
1258年,蒙可汗亲率大军南侵,洋州(今陕西洋县)失守,向佺率军驰援,在檬坝塘与蒙军激战,壮烈牺牲,被蒙兵砍去头手请功。朝廷闻奏,宋理宗皇帝谥其“黑都五通”,赐金头银手以厚葬,先后建墓于永安得汉城和大钟山下芝苞坟头坪。其后,邑人为纪念向佺,曾在县南虎台溪修建龙翔庙,供奉向佺。
清廉为官的大明御史向翀
向翀,字九霄,1445年生于通江县麻石乡虎台溪村。
1475年,向翀进士及第,初仕如皋知县,后升任泰州巡抚,巡按山东。向翀任江苏如皋知县时,非常注重培养人才,其事迹载入《如皋县志》。
他清慎勤明,有政声,誉为“绾章花县”。嗣调泰州巡抚,兴利除弊,济危扶困,又称“克宣恺悌之化”。他还慷慨解囊,给冒氏等寒门子弟提供学费,助其金榜题名。
1487年孝宗即位,诏天下举异才,向翀奉诏入京,对策枫宸。从“土木之变”到“平固原盗”,侃侃而谈,博学多闻,既谈了英宗重理国事以来的成就,又谈了宪宗即位的弊端。义正而词严,知深而见广。孝宗嘉其才,敕封广东道监察御史。历十余年之艰辛,岭南数省大治,物阜民安。晚年向翀辞官还乡以诗书做伴,胸怀名胜,情系山河,留下一批传世佳作。
500多年后的今天,向翀事迹还出现在巴中市廉政教育基地的展陈中,仍时刻教育警示着后人。
解民于倒悬的向阁
向阁,向翀之孙。向阁与次子向兆麟(禄丰知县)、嫡孙向玉轩(翰林院侍讲)、侄孙向胤贤(陕西布政使)——一门两举人两进士,成为一个时代的佳话。
1558年,向阁中举人,初任凤翔知县,后迁平凉固原通判,督三边军饷,上“筹边十二策”,再迁藩府长史。
史载,以茶交茶税的茶课制度始于唐朝德宗皇帝时期,宋元明数代相沿,即把所产之茶运到产马地区换马。时通江产茶,应役者辄倾家,且多途毙。向阁应礼部试时,奏天子《呈茶课》,呈文持之以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名官员对国家之忠心、对百姓之爱护,真真切切,溢于言表。隆庆皇帝阅《呈茶课》后御批“报可”,朝廷遂决定“茶课改征折色”。
这是说,通江人种茶,从以本色之茶交税,改为折合成银两交税了。此举实为救民于水火,使得产茶区万千百姓的命运得以逆袭,一项施行了700多年的制度,向阁勇敢站出来说“不”。既有胆量、勇气,又不乏较高政治智慧。
向阁曾上书《筹边十二策》,以为君计;呈《呈茶课》,以为民计。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忠孝情怀,深入体察民众疾苦的务实作风,深深影响了几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