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升庵:博学贤士,为治天下而知天下

杨升庵:博学贤士,为治天下而知天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初迄于嘉隆,文人学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好学穷理、老而不倦,无论顺逆穷达,杨升庵皆专注于事、锁定于业、精勤于志。为“治天下”而“知天下”,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是杨升庵的一贯主张和实践。杨升庵不出例外。和所有享誉后世的士大夫一样,杨升庵始终抱持仁者情怀,心系社会底层、关爱黎民百姓。为子、为夫、为父、为士,状元才子也好,罪臣戍卒也罢,每一途程、每一角色,杨升庵都抱守凡人的诚信和敦厚。

杨升庵:博学贤士,为治天下而知天下

文/陶武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读来这首诗时,都不免心中震撼,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人生履历,才能写出这样豪迈而悲壮的史诗之音。

这首词乃是四川第一批十大历史人物之一的杨慎所写。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十一岁能诗,二十四岁状元及第,三十七岁放逐滇云,流离三十余载,终老戍所。一代鸿儒,满腹经纶,人品才学,备受尊崇。追瞻其一生,历尽沧桑,笃守方位,奋发于学博才宏,出彩于诚实贤明。

升庵书屋

杨升庵塑像

旷世才华,源自心力

“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心力中来……”杨升庵才华横溢、学问渊博,堪称一代百科全书式鸿儒,家学渊源只是外因,勤奋求索才是内蕴。

杨慎在生之年,著述四百余种,流传至今一百七十四种,包罗经、史、诗、文、词曲、音韵等。纵观成就之斐然,时人难企及,史上不多见。“国初迄于嘉隆,文人学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

他毕生专注锲而不舍,身处困境心无旁骛,乃集大成之因。

杨慎深受家风熏陶,启蒙时便“奋志诵读,不出户外”,少年即发奋。勤学不辍,“自束发以来,手所抄集,帙成逾百,卷计越千”。他凭“学而优”步入仕途,更以勤勉问学蜚声同侪。“居常诵咏古人书,日探索三代以来旧所觌经史子集百氏之言”。

从朝臣到戍卒,从京师到边陲,漫长的流放生涯,困厄的环境遭遇,始终未能颓废其精神,反而坚韧其心志。好学穷理、老而不倦,无论顺逆穷达,杨升庵皆专注于事、锁定于业、精勤于志。其遗今财富,显然不止编纂的浩繁卷册。

为“治天下”而“知天下”,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是杨升庵的一贯主张和实践。他深恶“空学”之人,深爱“实学”之士。躬行求实致用之作风。如其为解决当地少数民族缺史籍的问题,主动从学习民族语言、了解民俗风情、考察河流山川入手,编纂《南诏野史》《南中志》《云南山川志》等。

杨升庵主张躬身体验、独立思考,强调从实践获得真知、靠实践检验真知,同时必须注重理性思考。他认为知识获得的渠道主要有二:一是“躬阅”,依靠自身经历;二是“载籍”,依靠阅读书卷。在博观群书、汲取前贤思想精髓的基础上,他更重视社会实践中的独立思索。凡事注重眼见为实,强调“体之于身”,从而鲜明提出“闻不若见”“知不若行”的学识验证标准。(www.xing528.com)

率真性情,发乎品格

或许,即便史上不发生“议大礼案”,杨升庵也难能仕途亨达,但注定流芳后世,可谓失之于率真性情,得之于方正品格。

从来实诚之士,皆以进退得失为轻,以气节品格为重,言必由衷,行必守信。杨升庵不出例外。“于学术辨其真赝,于朋从分其凤鸷,于尚友师其峻特,于专务审其义命。”明武宗不理朝政,上《丁丑封事》切谏无果,气愤之下,假托身体有病,自求罢官回乡。

和所有享誉后世的士大夫一样,杨升庵始终抱持仁者情怀,心系社会底层、关爱黎民百姓。出身贵胄,却俯身民间,体察民瘼。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尽心竭力,为民请命,为民谋福,显见其“民本”之心。

智者不为行役,贤者不为时拘。从翰林修撰到边陲戍卒,巨大的人生落差,数十年羁旅生涯,杨升庵漂泊而不落魄,命舛而无牢骚,足见豁达、乐观的情怀。一生坎坷,到头却将经历中的混沌昼夜都看作通透时日,感恩知足;逆顺、祸福、宠辱、生死,只作寻常。

溢彩人生,因守方位

出彩的人生并不以道路坎坷为前提,历史的长河却一再验证:不迷失方位的舟船才能避免搁浅沙滩的宿命。杨升庵的精彩,贵在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皆能直面现实而尽力所及,笃守进取儒士、坦荡君子、诚信凡人的方位。

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杨升庵没有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是无论穷达,都笃定“修齐”为“本”“治平”为“用”的方位。在杨升庵的修齐实践中,做良好家风的继承者、弘扬者,举足轻重。惠泽天下致用。他骨子里深藏教养且执念济世,无论地位尊卑、处境顺逆,皆竭力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真儒士,倾其所学,发挥作用,乃其经世实践之路径。

他坚持义利统一,义利矛盾则先义后利,不可得兼则重义轻利,绝不以私利而弃大义,是杨升庵的“道德律”。无论环境如何变迁、角色如何转化,其义利选择皆未摇摆。贬谪终生,其深知宵小之辈的构陷是原因,却依然故我,秉持春秋大义,抱定浩然正气,从未有“此一时彼一时”的变通。

为子、为夫、为父、为士,状元才子也好,罪臣戍卒也罢,每一途程、每一角色,杨升庵都抱守凡人的诚信和敦厚。为子尽孝道,为夫贵真情,为父重严慈,为士讲操守。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官宦世家子弟,他极力主张天下“无贵族”;作为科举状元,他直言“科举为破坏人才之具”,深切时弊。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杨升庵饱历坎坷,毕生精彩,或因真才实学,或因至情正义,或因方位笃定。人们至今仰慕的,岂止“升庵科第”的名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