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明霞
唐宋以来,一条行经江油、平武、松潘传输茶叶、马匹、器物特产的茶马古道,将中国与南亚紧密相连,也在繁荣地方经济、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加强民族沟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汹涌的河流在身畔咆哮、悠长的马铃声在深谷回荡……茶马古道,孕育了独特的风土人情,蕴藏着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
平武茶马古道
早在宋代,中央政府就在平武龙州建立了“茶马场”,进行茶马交易。茶马古道平武段的线路为下:
北线:从豆叩出发,经徐塘翻山(不进龙安城)、旧堡、大桥、水晶,进入涪江峡谷。
中线:从豆叩出发翻药丛山到龙州城(今平武县城),再经佛爷山、旧堡、大桥,翻竹丝梁后到土城、水晶,再溯涪江大峡谷而上,经木瓜墩、黄龙寺,翻大雪山到古松州城(今松潘县)。
南线:从豆叩出发,经水田、古城,再经青川(可从马转关到青溪,亦可走新道口)或白马羊洞河、甘肃文县进入藏区。
岁月悠悠,古道上马蹄声声,背夫的号子似乎还在耳边回响,那些关乎藏茶的传奇故事,仍然让人们心潮澎湃……
松龙古道
茶马古道平武段,古称松龙古道,连接松潘(松州)和平武(龙州)。据《明史·四川土司》和《松潘县志》记载,松龙古道是历史上四川西北边陲最重要的交通干线。
松龙古道的路线是从平武出发,沿涪江干流北上,经铁龙堡、阔达堡、水晶堡、木瓜墩、小河营至涪江源头黄龙寺,然后翻雪山至松潘县城。
松龙古道存在了五六百年。明清时期,松潘、阿坝地区的藏人进入平武,平武的土司组织人马征伐松潘的少数民族,几乎都取道松龙古道。1935年,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也是走的这条路。
松龙古道沿线山水险恶、地形崎岖、民族错居,松潘及以西地带气候苦寒,民间日用品几乎都由商贾贩运。商贾贩运茶叶等货物时,一直取道松龙古道。到20世纪50年代,仍然有养路工人在养护这段古道。
松龙古道是历史上著名的川藏茶马古道的一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连土生土长的平武人都少有人知这是平武的茶马古道。(www.xing528.com)
平南古栈道
前几年,在平武县平南羌族乡龙治村大元组的崇山峻岭里,当地文管所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条长约5千米、距今至少500年的古栈道。
这条古栈道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很狭窄,几乎全是石头路,依崖壁建造,有的地方是一级一级向上的石梯,有的地方绝壁如刀削般险峻,仅能走马。据考证,这段古栈道就是古时下江油、上龙州(平武)的交通要道,是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而这段古栈道所在的清漪江流域,因其适宜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环境,从古至今都是优质茶叶的产地。古人要将茶叶运至龙州、松州、文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便大多取道于此。
同时,在这条古栈道附近,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古墓葬和碑刻,他们推断,平南这条古栈道不仅是一条茶马古道,还是一条明清时期的文明走廊。
虎牙古道
平武县虎牙藏族乡有一段古道,在过去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小东路”。而紧邻虎牙的叶塘乡,过去人称“小成都”,茶马互市热闹非凡。
近年来,在平武县虎牙藏族乡,马帮这种古老的交通运输方式依然在昔日的茶马古道上存在着。由于平武多山,马能到达很多汽车与摩托车不能到达的地方,而且马以吃草为主,给它们喂点玉米都算是“加餐”了。
虎牙乡险峻而狭窄的山路上,一般人走路都困难,但那一匹匹精壮的健马,不仅行走自如,背上还驮着三四百斤重的物资,所以,虎牙乡的村民暂时还离不了马帮。
清漪江古道
由于平武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全境皆山,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至今仍能在平武找到许多野生茶树。早在宋代,就有进贡朝廷的“龙州青丝”。
平武县南部的清漪江流域一直是优质茶叶的产地。当地出产的粗茶被称为“西边茶”,乃西北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饮料,专销康藏陕甘,有“西路专岸”之称。
明朝官方设立茶马司,但因平武环山,人行不便,茶叶、土特产、马匹等器物难以运出去。于是,当地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三条狭长崎岖的栈道。从此,往来平武的商旅络绎不绝,平武茶马古道上还有些星罗棋布的“幺店子(路边小店)”为人们提供食宿。
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90年代末,平武县境内各乡镇公路已全部通车,如今已形成了以平武县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古老的平武茶马古道上的“幺店子”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有些遗留下来的地名,如楠木园、油榨铺、椒园子、铁龙堡、两河堡、全光堡、幺儿坝等,仍然留存在老一辈平武人的记忆里,见证着昔日平武茶马古道的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