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远近
“我看见这里的时候,烈士的鲜血正从骨缝里往外淌。”
——赵剑锋《十二桥》
十二桥的红色记忆
成都的十二桥是指蜀都大道在琴台路口到西安路口跨西郊河的那座桥。现如今这座桥已经被城市的发展磨平了棱角,和普通的桥没什么区别。
可如果时光倒流,回到1949年12月7日的夜晚,这里却是一处黎明前的修罗场。那血腥之气让人无比沉痛和惋惜,因为36位革命烈士悲壮地倒在了这里,倒在了胜利的前夕。
成都十二桥惨案,又称一二·七大屠杀,是指1949年12月7日夜间,在四川成都十二桥发生的一起国民党政府集体秘密枪决政治犯的事件。
1949年12月初,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和军统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等乘军用飞机逃往成都。他们在军统成都稽查处长周迅予的东门街公馆内秘密召集了吕世鲲、杨超群、何龙庆等军统蓉站领导人,开会研究屠杀位于将军衙门的四川省特种委员会(简称“省特委”)看守所内的在押政治犯。
1949年12月7日夜,稽查处中队长唐体尧率武装特务16名来到将军衙门看守所,将36名政治犯押上刑车,驶达外西十二桥。当时十二桥西南200多米的乱坟坝内留有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防空壕,屠杀便在防空壕内进行,36名政治犯被特务用刺刀和手枪杀害,并被就地仓促掩埋。12月8日早上6时,特务从十二桥赶回省特委复命。
十二桥烈士墓
十二桥遗址出土的文物
十二桥烈士就义后20天,成都解放。成都军管会立即组织力量在抚琴台王建墓墓道(现永陵)和十二桥掘出死难者遗体。1950年1月4日起灵封柩。同月19日,成都市各界人民在支矶石街层板厂停柩处,隆重公祭外西十二桥、抚琴台烈士,川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王维舟代川西北军政委员会主任贺龙主祭,党政军民各界代表及群众千余人参加。同月20日,将烈士们(连同被杀于王建墓墓道的刘仲宣、云龙、彭代悌和在重庆渣滓洞牺牲的周从化烈士)的遗骨迁葬于青羊宫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地址现属文化公园)。(www.xing528.com)
年轻时的杨伯恺
抗日战争时期,杨伯恺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中的一名笔杆子,也是30多位被害烈士中最有名的,年龄最大、威望最高。他是1919年赴法留学的第一批学生,与周恩来、陈毅、蔡和森等是同学。1922年秋,中共旅欧总支部成立,杨伯恺任共青团支部书记。
十二桥烈士墓位于成都市文化公园内、二仙庵侧。1950年1月建立烈士陵园。这些烈士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惧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
神秘的十二桥商周遗址
1985年12月,成都市干道指挥部在修建自来水公司和煤气公司综合大楼,挖地下室时,于地下约4米深的地方发现了许多陶片和圆木构件。
成都市考古工作者赶到现场查看,认为这是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从1986年至1989年,他们分两阶段,对十二桥遗址进行了发掘。
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发掘出众多陶器、石器、骨器、卜甲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夹砂褐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少量泥质灰陶和泥质褐陶。虽然陶器大都残破,但能判别出器形,小平底罐、尖底盏、鸟头柄勺等,具有浓郁的古蜀文化特色,是“有别于中原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同时期文化的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陶器群”。
据此,学界把这种文化类型,命名为“十二桥文化”。
十二桥遗址群分布在古郫江西岸,即今成都市区西面,这与古蜀人的迁徙有关。学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2—10世纪,三星堆作为大型都城,发生了重大变故而走向衰退,最终荒废了。古蜀国政治中心从三星堆转移到了成都。十二桥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属于同一种文化,十二桥文化是三星堆文化衰退之后的延续。
1986年,遗址发掘了1800平方米,所有探方中全是密密麻麻的木建筑构件,主要有圆木、方木、木板、竹篾、圆竹及茅草等;建筑基础部分,采用地梁与打桩两种形式。1987年,考古工作者根据发现的木结构建筑构件,复原了一间屋子。为了不改变遗存的生存环境,1989年对十二桥遗址进行了回填保护。
十二桥遗址的考古地层已发掘出来的部分,从上至下可划分为13层,其中最下的一层(即第13层)为商代地层,表明商代这里已是一处规模巨大的木构造建筑物。但遗憾的是,由于地下水位太高,13层以下的地层已无法继续发掘清理,所以古蜀都最早可以追溯到何时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