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兴武
据现有史料记载,明代是北川羌族最为活跃的时期,至少有4任四川巡抚曾经到过石泉(北川)县,处理当地的民族问题。
张瓒征讨羌寨
明代前期,为控制川西北民族地区,朝廷在松、茂一带驻扎官军数千,但这些军事力量各自为政,无统一调度,难以应付事端。有鉴于此,朝廷于1478年下令四川巡抚张瓒“并理松潘、茂、安等处边务”,统一指挥调度各处官军。
张瓒故里
张瓒所建城堡,仅石板关尚有部分保存
张瓒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决定对羌寨实施军事打击,于是发兵经石泉(禹里)溯青片河而上,攻“白草坝西坡、禅定数大寨,斩获亡算。循茂州、叠溪,所过皆降附。抵曲山三寨(在茂州),攻破之。再讨白草坝余孳。先后破灭五十二寨,贼魁皆歼,余一百五寨悉献马纳款,诸番尽平。留兵戍要害,置墩、堡,乃班师”。
单从文字叙述看,官军所向披靡,给了羌人沉重打击,但实际上不过是顺大路而行,虚张声势而已。
文中两次提到的“白草坝”,乃是当时北川一带颇具实力的地区,直到数十年之后,“蜀中名将”何卿亲率精锐官军经过激战才得以攻占。可以断言,1478年张瓒并未到达白草坝。张瓒率官军重点打击的是青片河中游地区,“留兵戍要害,置墩、堡”,也都在青片河流域。
宋沧“西平白草”
明朝正德年间,白草数千羌人多次围攻1478年巡抚张瓒所建的官军防御中心坝底堡,对驻防官军和地方安宁构成巨大威胁。1532年,都御史(四川巡抚)宋沧首次溯白草河征伐羌寨。
《四川通志》记载宋沧“西平白草”,并有“收复失地十八寨”“降其众,诸夷献侵地二千顷”的战果,可见是动了真格的。所谓“收复失地十八寨”,可能并不是攻占了白草河、青片河上游地区的“上下十八寨”,而是仅仅收复了开坪一带的艾林土司领地。他用兵后新建的军事城堡也集中在今开坪乡境内,这些城堡有位于大鱼口的平番堡,位于麂子坪的赤土堡,位于永安村山口的奠边关。
单从旧志中宋沧“西平白草纳款”“降其众”等记载看,官军所至,羌人纷纷表示归降,各羌寨献出了所侵占的土地,好像已征服。但羌寨的实力并未受到多大损害,仅仅过了两年,便又聚众避开宋沧在开坪境内所筑的城堡,顺着今都开公路方向到龙州境内“剽掠”。又过了十余年,宋沧在大鱼口所构筑的平番堡更被数千羌人攻陷,驻防的数百官军被俘。接着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武装骚乱,史称“白草番乱”。
张时彻平定“白草番乱”
白草番乱之后,四川巡抚王大用、张时彻等官员接连向朝廷上奏章,请求调派原松潘总兵何卿回川收拾局面。兵部尚书路迎也极力举荐。世宗皇帝于是命令巡抚张时彻与何卿一同率领官军平定“白草番乱”。(www.xing528.com)
1546年腊月底,张时彻“亲履戎行”,与何卿一起指挥三万多官军向北川地区的羌寨发起攻击,于次年正月在今小坝以北走马岭大败羌人,彻底控制了白草河上游地区。
张时彻画像
官军大胜之后,张时彻亲自参与对羌寨的处置。只将为首的李保、黑煞、白石儿、撒哈等处决,对愿意归顺的羌寨百姓则不予追究,仍让他们在故地繁衍生息。在管理上,让各个寨子重新确定头人,各自守住自己的地盘。这实际上是以夷治夷,让当地羌人自行管理。张时彻在《平番善后事宜》中对其处置白草羌的措施作了如下解释:
各羌寨都被官军攻占,如果要将白草羌斩尽杀绝,也并不困难,但羌人已发誓要归还侵地,认办粮差,一心归顺,已经很值得怜悯了。何况白草羌之外就是黄头、后水、勒都等更难控驭的部落,他们之所以没能危害内地,是因为有白草这道“藩篱”。如果将白草羌全部杀尽,就失去了这道屏障,不得不派大量官军到此深山峡谷之中,来戍守这些“虎狼之穴”。相比之下,害处更多,不如留下这道藩篱作为缓冲更为有利。
这种防御方略被后世统治者承袭并加以完善,他们由要求羌人自守其土不再滋事,到要求羌人服从管理,再到“化夷为汉”,将羌人由“生番”改造为“熟番”,再进而成为与汉人无异的“编民”,从而使白草番地成为保障川西北平原安全的“长城”。封建统治者的出发点不过是为了地方安宁,但其措施的逐步推行,却对北川羌族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羌民经过城堡时向官军索要赏钱
白草无战事,北川羌“从习汉仪”
张时彻、何卿征服白草羌之后30年,即1577年,与北川相邻的丢骨等寨侵犯松潘,巡抚王廷瞻、副使杨一桂、总兵刘显发兵将其围歼。
这件事本来发生在松潘,却牵连到北川。据《万历武功录》记载,朝廷对松潘所属丢骨、人荒、没舌等寨进行军事打击后,番民大半逃至附近寨子躲藏起来。军中打探消息的人密报,他们藏身的地点在白草、风村、野猪窝等寨。王廷瞻得知后,派遣官军3000人,分路追捕那些逃亡者,并宣布:如果有人胆敢收留藏匿他们,就通通抓起来。
北川羌寨因为惧怕受到牵连再遭官军征剿,就向石泉县衙声明,愿意“归顺”地方政府,羌民共28寨、8494丁口,均愿更换姓名。每年万寿圣节和地方长官到达之时,各寨俱叩首礼拜,每寨缴纳黄蜡供灌烛之用。
地方当局就此上奏朝廷,奉旨由安绵兵备黄德洋先进行赏赐,土通判李茂先(白草番地土司,又称艾林土司)仍以“都司”的职衔管理坝底的事务,专一抚化番民;同时将风村、白草等羌寨收入石泉版籍。
28寨正式纳入石泉县版籍后,巡抚王廷瞻对原来的已经实行的老规矩做了一些调整。此前,驻防官军每年均给羌人赏赐财物,羌人恃强索要无已,且名目甚多。当他来到城堡之时,有“下马酒”“解渴酒”“过堡酒”,以及“热衣钱”“气力钱”“偏手钱”等;官军换防,也要奉以赏钱,名曰“新班”“架梁”“放狗”“洒草”“挂彩”等。羌人“投顺”之后,王廷瞻将上述旧规悉数革除。
又过了6年,即1585年,杨柳羌侵犯普安,活动范围靠近白草,朝廷怀疑与白草羌有牵连。已归附的白草羌担心朝廷怀疑其有反叛之意,再遭官军征伐,立即断绝与杨柳羌的往来,并愿意每年再多缴纳一些黄蜡和粮食,表示以后“不复为羌”,以表明并无反叛之心。兵备周嘉谟为其辩明冤情,羌民心悦诚服,白草番地自此靖宁无事。
羌民被地方政府接纳,有了安全感,于是纷纷卖掉刀剑,买来牛犊,专一从事农耕。北川羌人终于放弃与官军武力对抗,开始由服从羌寨头人转变为服从中央及地方政府。地方官员对羌民这种“从习汉仪”的变化给予极高的评价,王廷瞻在给朝廷的奏章中就不无得意地宣称,北川羌族愿意“从习汉仪”,是全川二百年间仅有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