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直接因素既包括城市本身所在的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景观、生态、农林矿业资源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范围,城市性质,在国家和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水源和对外交通,大型工业企业配置,公共建筑和居住区组织形式等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条件;其间接影响因素则是城市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国家政策和行政体制、规划设计理论和建筑法规、文化传统理念等人为条件。这些因素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综合地作用于一个城市实体,每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必然千差万别,许多城市形态的形成又往往具有相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不少相似的发展阶段和环境空间,使其演化的规律大体一致,因而在城市整体上有类似总平面外形轮廓和布局结构特点。
历年真题
下列哪些项不是直接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拓展的主要因素?( )[2010-89]
A.能源、水源和对外交通 B.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大型工业企业配置 D.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城市性质
E.社区体育设施
【答案】 BE
【解析】 参见本部分知识点(1.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的内容。
2.城市形态的分类
城市规划学术界较多采用比较直观的、简单易行的“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规模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的判断。大体可以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和散点型六大主要类型(见表5-30、图5-18)。
表5-30 城市形态分类
续表5-30
图5-18 城市形态图解式分类示意
历年真题
1.下列关于城市形态的表述,错误的是( )。[2017-29]
A.集中型城市形态一般适合于平原
B.带型城市形态一般适合于沿河地区
C.放射型城市形态一般适合于山区
D.星座型城市形态一般适合于特大型城市
【答案】 C
【解析】 放射型城市的建成区总平面的主体团块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包括指状、星状、花状等子型,这些形态的城市多位于地形较平坦,而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
2.关于组团式城市总体布局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2014-30]、[2010-32]
A.组团与组团之间应有两条及以上的城市干路相连
B.组团与组团之间应有河流、山体等自然地形分隔
D.每个组团内的道路网应尽量自成系统
【答案】 B
【解析】 各组团之间多是由于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但也有存在铁路、高速公路等分隔的可能,铁路、高速公路等属于人工环境,不属于自然分割。《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分片区开发的城市,各相邻片区之间至少应有两条以上的道路相贯通。
3.下列关于放射型城市形态的表述,错误的是( )。[2012-29]
A.放射型城市形态主要受山地的影响而形成
B.放射轴之间的大型绿地,有利于保持城市环境质量
C.增强放射轴之间的交通联系,有可能出现轴带之间的连绵(www.xing528.com)
D.放射型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多中心城市
【答案】 A
【解析】 放射型形态的城市多位于地形较为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
4.下列关于城市形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2-30]
A.集中型城市形态是多中心城市
B.带型城市形态是多中心城市
C.组团型城市形态是多中心城市
D.散点型城市形态是多中心城市
【答案】 C
【解析】 集中型城市形态属于一元化的单中心城市。带型城市形态是单中心城市。散点城市形态是单中心城市。
5.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2010-31]
A.多中心城市应加强各中心之间的交通联系
B.带形城市中需要完善垂直于交通主轴的道路
C.小城市适宜采用环形放射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D.特大城市的空间布局适宜采用多中心城市结构形式
【答案】 C
【解析】 大城市、特大城市常用环形放射式空间布局结构。
3.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
对于人口和建成区用地规模很大并处于动态发展阶段的城市来说,由于城市各方面问题相当突出,往往正面临人口仍在不断集中,功能日益复杂,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等严峻形势,必须从根本上寻求缓解和逐步改善的对策,也就必须从分析研讨未来的城市空间形态几种可能发展模式入手。在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上,有不少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交通等各种角度提出特大城市形态布局最佳方案的战略。其中主要可归纳以下几种设想方案。
(1)合理规划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抑制其无序扩展方式,以郊区环状绿带限制蔓延,改造城市中心地区,向空中和地下争取空间,为控制性方案。
(2)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功能,按规划引导城市进一步沿主体轴线或多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而且保留绿化间隔和楔形绿地。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大城市近郊外围培育建造一系列功能较单纯的新开发区或稍远的卫星城镇,形成更大规模的星座型形态。
(4)在几座大城市之间,沿市际交通干线走廊重新配置城市功能,在特大城市周围形成多向串连的城镇系列。
(5)在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大城市远郊范围,在一定距离的隔离绿色地带外,按环状配置新型的小城镇,保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6)在特大城市行政区附近建设具有独立功能或特殊性质的新城市或城市群。
(7)在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大面积分散城市功能,将大城市分解转化为城市共同体或社区共同体,为充分分散方案。
(8)从根本上避免形成单核心形态的大城市,而在保留的大型绿色核心区外围安排组织环状城镇群。
(9)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上,重视根据城市历史和现状保持并发展原来所具有的特征,规划设计上强调继承历史、文化、人文传统内涵以及地方性景观和城市美学建设。
历年真题
为了改善特大城市人口与产业过于集中布局在中心城区带来的环境恶化状况,最有效的途径是( )。[2017-36]
A.产业向城市近郊区转移
B.在市域甚至更大的区域范围布置生产力
C.在中心城区周边建立绿化隔离带
D.城市布局采用组团式结构
【答案】 A
【解析】 产业向城市近郊区转移是改善特大城市人口与产业过于集中布局在中心城区带来的环境恶化状况的最有效的途径。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