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成设计基础:点的概念与构成方法

构成设计基础:点的概念与构成方法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点的概念在数学意义上的点是一种看不见的实体,自身没有位置、面积、形状,只是一个占位符号。(四)点的构成方法点在构成中需要遵循一定美的原则,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方法,按照这些具体方法构成,画面自然会形成一定的规律,体现形式美的应用。图1-2-2-33图1-2-2-34图1-2-2-35图1-2-2-36图1-2-2-37图1-2-2-386.点的面化构成:多个点聚集所形成的“虚面”。在平面设计中“虚面”表现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

构成设计基础:点的概念与构成方法

(一)点的概念

数学意义上的点是一种看不见的实体,自身没有位置、面积、形状,只是一个占位符号。但在造型意义上的点是指在一定空间位置内,给人视觉上点的感觉。点有位置,有大小,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规则的不规则的。点面积越小感觉越强烈,点面积越大感觉越弱,趋于面的感受。点具有收缩扩展感;点具有独立性,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会成为视觉中心;点还有点缀性,可以极大地丰富画面设计的视觉效果,比如服装上的纽扣,天空中的星星等(如图1-2-2-1、图1-2-2-2)。

图1-2-2-1

图1-2-2-2

(二)点的错视

由于点所处的位置、色彩、明度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大小、远近、空间等感觉。

1.同大小的点:周围环境大,点则小;周围环境小,点则大(如图1-2-2-3、图1-2-2-4)。

图1-2-2-3

图1-2-2-4

2.同大小的点:上下位置摆放,上面的点显得大,下面的点显得小(如图1-2-2-5、图1-2-2-6)。

图1-2-2-5

图1-2-2-6

3.同大小的点:白纸上的黑点比黑纸上的白点小(如图1-2-2-7、图1-2-2-8)。

图1-2-2-7

图1-2-2-8

4.同大小的点:处于边角位置内的点大,距离边角远的点则小(如图1-2-2-9、图1-2-2-10)。

图1-2-2-9

图1-2-2-10

(三)点的位置作用

点在平面中位置发生变化、大小发生变化,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点的位置发生变化起到的作用会不同。

1.点的向心作用:即点的聚集作用,由于点的形态较小,较为集中会造成点在图形视觉形态感受上比较突出,例如人脸上的斑点有集中、瞩目的作用。

2.点的空间作用:点的不同排列和处理,会产生形象感和空间感,例如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以及下雨所形成密集的点就具有空间感。

3.点的装饰作用:点在平面设计中具有点缀、衬托、装饰的作用。点可以是虚点也可以是实点,放置在不同位置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明暗效果。点可以丰富设计中的视觉效果,既能引人注目,又能起到点缀作用,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衣服上的纽扣就是点的点缀与装饰作用。

4.点的情感作用:点除了以上的作用之外,在一个平面里,点处于不同位置时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也不同,由此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

(1)点置于画面中心位置时,会产生安定、安全、平稳、平静、集中、严肃庄重的心理作用。

(2)点置于画面中心下部位置时,会产生一种稳定、压抑、沉闷之感。

(3)点置于画面中心上部位置时,会产生动感、轻盈、轻松、愉悦的感受。

(4)画面中位于右边的点在心理上较为敏感,在视觉上引人注目,比起对角线上的点位置较为稳定一些。

(5)画面中位于左边的点,不太被注意,不敏感。

(四)点的构成方法

点在构成中需要遵循一定美的原则,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方法,按照这些具体方法构成,画面自然会形成一定的规律,体现形式美的应用。

1.散点构成:将大大小小的元素散布在画面中,需要进行大小、黑白、疏密的调整,使画面具备一种对比调和、变化的节奏美感(如图1-2-2-11至图1-2-2-16)。

图1-2-2-11

图1-2-2-12

图1-2-2-13

图1-2-2-14

图1-2-2-15

图1-2-2-16

2.点的重叠构成:将主体点构置在画面视觉中心,然后调整其大小关系并相互叠加,排列时须注意疏密变化及黑白色彩对比,以产生强烈的层次感(如图1-2-2-17至图1-2-2-22)。

(www.xing528.com)

图1-2-2-17

图1-2-2-18

图1-2-2-19

图1-2-2-20

图1-2-2-21

图1-2-2-22

3.点的等距构成:等距构成是最为简单的构成方法,将完全相同的点等距离排列组合,画面效果规则整齐,视觉感受平稳,但缺乏个性,略显呆板(如图1-2-2-23至图1-2-2-26)。

图1-2-2-23

图1-2-2-24

图1-2-2-25

图1-2-2-26

图1-2-2-27

图1-2-2-28

4.点的不等距离构成:将不同大小的点,分别进行等距或者不等距的变化构成,画面动感增强,产生轻重、疏密、远近等变化,以由大到小的方式并按照一定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产生优美的韵律感(如图1-2-2-29至图1-2-2-32)。

图1-2-2-29

图1-2-2-30

图1-2-2-29

图1-2-2-30

5.点的线性化构成:将多个点元素按照一定的路径排列,产生虚线的运动轨迹及虚线的视觉效果。在排列过程中需注意点的大小变化、方向变化、色彩变化,使得画面节奏感、韵律感更强(如图1-2-2-33至图1-2-2-38)。

图1-2-2-33

图1-2-2-34

图1-2-2-35

图1-2-2-36

图1-2-2-37

图1-2-2-38

6.点的面化构成:多个点聚集所形成的“虚面”。点形成的面是通过点的大小、聚散、疏密、层次等关系产生的。在平面设计中“虚面”表现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如图1-2-2-39、图1-2-2-42)。

图1-2-2-39

图1-2-2-40

图1-2-2-41

图1-2-2-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