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实行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搞活经济的方针,允许和鼓励劳动就业,个体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营业环境有了改善,出现了一批企事业单位兴办集体经济性质的商店。1980年,武宣商品批发销售额为921.68万元,占全县商业销售总额的42.5%;商品零售额为1011.40万元,占全县商品零售总额的24.7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宣县按照“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实行国营商业、集体商业、个体商业一齐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粮食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
1990年,全县有各类商户4347个,比1980年的476个增长了8.13倍;从业人员14108人,比1980年的2637人增长了4.35倍。199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0123万元,比1950年的228万元增长了43.4倍。
全县集体商业企业有67个,从业人员246人,营业额为794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84%。全县私营商业3725户,从业人员4683人,注册资金共1071万元。年销售额为2075万元,比1950年增长了9.28倍,占全县社会零售总额的20.49%。(www.xing528.com)
全县供销企业商品购进1791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为549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03%和20%。商品零售总额为3567万元,占全县商品零售总额的35.23%。
1997至2006年,武宣县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努力开拓经营。在资金紧缺、企业负担沉重及市场竞争激烈的不利条件下,广大员工采取自购自销、代购代销、联购联销等形式,积极收购和推销农民的农副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武宣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创办农家店、送货上门、让利销售、延长营业时间、开办庄稼医院,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等,积极搞好供应优质农资等服务工作。首先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瘦肉型良种生猪的养殖。武宣县供销合作社系统把这一项目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脱困兴社的一个突破口来抓。1998年,武宣县生猪养殖得到全面发展,建成了八宝和黄茆两个万头养猪场及金鸡、禄新、通挽、东乡、土产、日杂等六个千头养猪场的规模化养殖。2005年获自治区财政厅30万元补助资金,把八宝养猪场办成来宾市“菜篮子”工程,为区内外农户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猪苗。其次是参与市场体系建设,创建武宣供销商贸城和黄茆供销交易市场,既确保了企业房地产的保值增值,又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至2003年底,全系统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16858万元,化肥销售168930吨,农药销售828吨。商品购进总额3379万元,商品销售总额34335万元,上缴税金314万元。2004年至2006年,全系统农副产品收购684万元,商品购进总额9512万元,商品销售总额9888万元,上缴税金38万元。
2012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1.1%。水运新增运力1.14万载重吨,占来宾市总运力的70%。水路和公路运输货运量分别为542万吨和770万吨,分别增长26%和72%,完成货运周转量37.7亿吨公里和6.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3%和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