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抗日组织
1944年10月1日,黄彰带领覃桂荣、杨烈路到桂东南地区布置抗日工作,在韦敬礼家召开了武宣县特支会议。
黄彰指示:日军入侵时,国民党军队败退是无疑的,因此中共武宣县特支的任务,是坚决领导群众抗战,坚持党的领导,以独立组织游击队开展活动为主,有条件的争取国民党协作抗日。
黄彰要求武宣特支作为领导核心,建立东起贵县的龙山地区,西至来宾县红河南部地带,北至武宣县黔江南岸,南至贵邕公路界线这一广大的武(宣)贵(县)来(宾)边地区。以贵县的石龙、武宣的通挽和桐岭为中心,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来西南可以与邕宁、横县、玉林等地相接,东北可经大瑶山与桂北、桂东等地连片发展。
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和省工委的指示精神,县特支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独立自主建立或者联合地方当局建立抗日组织。
1.读书救国会
1943年3月,家住桐岭圩的武宣县特支书记江明彬与胡伟安(桐岭圩人,广西大学学生)商量,在桐岭圩建立读书会。1944年,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广西告急。江明彬积极宣传发动群众行动起来保家卫国,组织各地回乡的知识青年成立“武宣县读书救国会”,并将原来在桐岭秘密成立的“桐岭读书会”改为“武宣县读书救国会桐岭分会”,会员20多人。接着在武宣的通挽、贵县的山东石龙等地发动群众购买、阅读进步书刊。他们还在石龙圩开办了“明明书店”,不久又在通挽发动进步青年开办“群生书店”,还设法同重庆新华书店取得业务上的联系,经销进步书刊和《新华日报》,对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教育和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2.通挽抗日救国青年会
1944年10月,中共武宣特支委员韦敬礼组织建立以党员和革命青年为骨干的通挽抗日宣传队和通挽抗日救国青年会,发动各阶层爱国青年和社会力量出枪、出粮、出人,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即焦土抗战),收藏粮食物资、疏散老弱妇幼。同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和覃桂荣、杨烈、韦敬礼等在通挽召开武宣特支会议,研究布置抗日武装斗争问题,黄彰指示武宣特支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有条件的仍需争取与国民党地方政府协作抗日。
3.武(宣)贵(县)来(宾)边境抗日联防委员会
1944年11月,中共武宣特支在通挽乡安村小学召集武宣、贵县、来宾相邻乡村中共地下党员、社会贤达、开明乡绅士、国民党在乡军官以及广大群众的代表,共60余人开会。
会议商定:(1)联防旨在联合防敌,一方受犯,多方支援;(2)武器弹药自筹自配,缴获的战利品,谁缴获就归谁,人员和武器如有伤亡、损失,由所在队伍自行处置;(3)有战事发生,就统一听从委员会的正副主任指挥调动;(4)粮饷自筹自给,队伍如调离去支援他方,膳宿则由受援村解决。
武贵来边境抗日联防委员会总部旧址——通挽安村(陈德仁 摄)
1945年2月下旬,武贵来边境抗日联防会在安村举行300多人的阅兵大会。正副主任作动员讲话后,最后以县为单位分3个场地表演实弹射击。
4.通挽抗日联防委员会及其抗日自卫队
武宣沦陷时,省参议员黄钜英、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覃允应、县参议长覃健,县民团副司令覃国光撤到通挽乡古佐村覃健家躲避。中共武宣县特支委员韦敬礼与中学老师覃炳杨谋划组织抗日游击队并将情况汇报县特支。特支决定由覃秉寿找覃健商量成立抗日领导机构和组织抗日自卫队。覃健召开了通挽区抗日积极分子代表会议,成立通挽区抗日联防委员会。联防会主任为覃健,副主任韦敬礼负责联防会实际领导工作。每村2名委员,再另派2名武装人员,共80多人组成脱产的联防会抗日自卫队,武器由县政府拨给。自卫队队长为覃许柏,副队长为韦顺平,韦敬礼以联防会副主任身份常驻自卫队做总负责人。这支由各阶层联合组成,由县特支领导的抗日队伍在禄棉、北堂坳阻击日军战斗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通挽北堂坳抗日纪念碑(陈德仁 摄)
5.武宣南河办事处及其抗日自卫队
桐岭地区抗日读书救国会成立不久,本乡湾龙村爱国人士余恩溥等去参加广西民团指挥部在武宣召开成立的象州、武宣、来宾、迁江四县抗日联防指挥部会议,回来后成立了武宣县南河抗日联防办事处。主任为余恩溥,副主任为廖烈、覃一才。自卫队员30多人,配枪20多支。中共武宣县特支书记江明彬通过读书救国会和其他的关系,号召群众支持和参加办事处的工作,争取与各阶层人士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暗派党员和抗日积极骨干分子参加办事处。所以办事处人员,除主任、副主任外都是党员或抗日骨干分子。
武宣南河办事处及抗日自卫队遗址——桐岭圩(陈德仁 摄)
6.马步乡抗日自卫队
1944年下半年,共产党员黄维光、黄志明和黄文回到家乡马步。他们按照党组织指示,着手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斗争。首先联系武宣南河办事处军事股长覃有志,接着在马步乡政府战时驻地龙堂村覃有志家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马步乡乡长覃廷雄等。会议决定建立马步乡抗日自卫队,推选黄维光任队长,覃有志为副队长。经过宣传发动,群众捐献2000多斤粮食、30多支步枪、1000多发子弹给自卫队,3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自卫队。队部设在王村村民黄德章家。
在县特支领导下,马步乡抗日自卫队先后在统安寨、龙堂山寨、白坟岭等地与日军作战。
7.东乡抗日义勇队
东乡的中共党组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各阶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抗日义勇队。选村民潘新潮为义勇队队长,村民陈毓义、陈绍坤、韦世常分别任三个战斗组的组长。
8.三里抗日联防指挥部
1943年省工委伏柳会议后,县特支书记江明彬贯彻会议精神,多次到三里发动群众,争取与国民党协作抗日,组织抗日武装。经江明彬、胡伟安等策划,策动该乡民主选举抗日实力派廖干周为新乡长。廖干周执政后,江明彬直接与他联系,成立三里乡抗日联防指挥部,指挥部主任为廖干周,副主任为覃源(国军现役连长)。江明彬与游击队队员江明朗还深入旺村、三里街、东岭等村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抗日联防队。三里乡、村两级抗日武装发展到370多人。
(二)开展抗日游击战
1.通挽抗战
通挽乡为开展抗日游击战,组织训练童子军,开办枪械厂,为游击战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通挽乡乡民在伏柳村打退入村搜掠食物的日军散兵,在通挽乡联防自卫队及通挽群众自卫队组织下袭击北堂坳日军后续部队,与贵县、来宾群众联合开展石墙、六棉战斗。
武宣、贵县、来宾三县联合打击日军,以石墙战斗、六棉战斗较显名气。石墙战斗,贵县人韦绍有率队连续2天在石墙截击过境日军。第一天,敌情明确,打的是日军少数落伍散兵,缴获六五步枪2支。第二天,敌情判断出错,打的是日军尖兵,激战半个多钟后,敌后续大队兵马到来。
东乡抗日联防会义勇队遗址——禄库村(陈德仁 摄)
通挽北堂坳伏击日军战场遗址——今北堂水库(陈德仁 摄)
1944年11月7日,200多日军在花马、进步、安村一带峡谷被覃秉寿、韦建嵩率领的自卫队层层伏击,被困几小时,打死战马2匹。12月,日军折返再次途经此峡谷时又遭村自卫队伏击。
1945年3月初,武贵来边境抗日联防会在安村第二次集结了抗日武装500人和枪。日军在通挽各地遭到几次伏击后,便绕道走人烟稀少的武贵来三县毗邻地带。联防自卫队在禄贵村六棉岭至石墙一带布下伏兵巧妙伏击。日军进入有效射程后,自卫队开枪射击,日军躲进山沟丛林岭脚。随后日军向六黎和六棉高地反击,但每次反击都被击退。战斗从上午11点打到下午3点多,日军向通挽圩方向遁逃,5位联防会员为抗日救国献出了生命。
2.桐岭抗战
坚守修竹村。1944年11月中旬的一天,日军入侵到桐岭圩东郊的修竹村。
这股日军数千人是从来宾下桂平,途经桐岭修竹村的,村自卫队袭其最后一部分,战斗从早上持续到次日上午8时,修竹村牺牲了3人,歼敌多名。
文来村勇杀日军。大文来村是旧时武宣桐岭通往桂平市石龙镇的唯一通道。1944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一支日军骑兵从桂平蒙圩路过马来河前往武宣。村民闻讯立即携枪赶至河岸竹林中潜伏。当日兵踏进火力圈时村民一起开枪,对岸人仰马翻,受袭日兵扫射之后继续向前赶路。日军随后又包围小文来村,村民同时开火,敌方不敢过河来骚扰。这一仗打死多名日军,缴获三八式步枪一支,村民廖凤鸣阵亡。
禄禅村抗日自卫战遗址桐岭禄禅村(陈德仁 摄)
禄禅村自卫战。1945年1月21日,南河自卫队为主力,与本乡各村自卫队及贵县龙山自卫队配合作战,反击前来偷袭禄禅村的50多名日军。战斗从早上6时半持续到下午2时,打死日军头目增井正二郎和机枪射手二人,伤数人。禄禅村自卫队员覃少跳腿部重伤。这一仗把日军撵回到据点雅岗村。从此,日军再不敢到禄禅村骚扰。
运广坡猪母岭战斗。1945年3月13日,运广坡猪母岭战斗在武宣县桐岭乡龙山村境内的运广坡地至猪母岭一带(今达开水库泄洪坝左前方)展开。贵县龙山地区自卫队、桂平县龙山地区自卫队与桐岭乡5个村自卫队配合作战,打死日军多人。(www.xing528.com)
3.马步抗战
马步乡抗日联防自卫队共有40多人和枪,筹集到粮食3000多斤。1944年冬先后在龙堂山寨打击日军,伤敌1人;又在龙华口伏击日军,激战数小时,毙敌两人,伤数人,自卫队队员龙致团、杨立廷牺牲。
河耀村以覃祖芬为队长成立抗日自卫队,队员有覃瑞新、覃永乐、覃永辉等9人。日军败退时,在河耀村烧房子、抢粮食、抢猪牛、强奸妇女。河耀村自卫队奋起抗击,在战斗中打死一个日本军官,夺得1支白朗林手枪和1把指挥刀。日军连夜逃往武宣县城。自卫队队长覃祖芬在战斗中牺牲。
龙华口伏击日军遗址—桐岭龙华口(陈德仁 摄)
4.红石滩伏击日军
1945年1月22日,东乡义勇队获悉日军300余人从武宣县城下桂平的情报。原东乡支部(县特支成立后无下属支部)领导人马上召集义勇队成员集中,公推潘新朝为队长,带领各村村民伏击日军。1月25日天刚亮,东乡抗日义勇队和南岸友军以及禄那等村参战人员都到黔江边埋伏,严阵以待。
日军5艘驳船、12只橡皮艇的船队从古楼村前的江面开下来。敌船全部驶入红石滩后,东乡抗日义勇队第一组先向敌船射击时,而后到第二组和南岸友军同时开火。南岸友军有一挺重机枪,加上东乡抗日义勇队一、二组的两挺轻机枪和南岸数十支步枪,火力相当强。冬天的黔江水位低,红石滩两岸相距只有300米左右,所有敌船都在我方各种枪支的有效射程之内。日军人数虽然多,火力强几倍,但不易发挥。居高临下的抗日义勇队和南岸友军把敌人压得难以还手。南岸友军的火力因重机枪发生故障而突然弱下来,日军便把东乡抗日义勇队第二组作为主攻目标。二组奋力抵抗,战斗到上午八九点钟时,东乡各村来参战的武装群众越来越多,集中在红石滩两岸。
红石滩伏击战遗址——三里红石村边(陈德仁 摄)
这场伏击战打了10多个小时,直到下半夜1点多钟,日军才在夜幕掩护下驾驶驳船不划桨,驾驶橡皮艇不开动机器,静悄悄地顺水漂流到下游。到桂平县属坪冲时,日军上岸挖坑掩埋尸体。敌人走后,桂平县龙山地区的一些村民(即南岸友军)到坪钟去查看。这一仗可统计到的敌人死亡总数达150人。日寇伤兵随船走了,还有一部分日军被击毙后跌下江水随流水冲走了。
红石滩战斗后打捞的日本机关枪残骸(陈德仁 摄)
红石滩之战三勇士纪念碑(陈德仁 摄)
当时国民党《广西日报》(桂林版)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8日、9日连续发表了落生写的《红石之战》。该文说:战斗结果敌我阵亡为四十与一之比。所以战后一周,在武宣东乡“齐挥满怀热泪万千行”的抗战阵亡三勇士追悼会中,广西第十五区民团指挥部参谋长李彩光认为这一仗能以一个换四五十个的代价是罕见的。这一仗使日军认识到武宣民众不可欺,不可辱。因而耗时两个月从事侦察,并以兵力登山掩护后,才敢再行船。每次行船时,在黔江格外小心。
5.三里军民并肩抗日
1944年11月初,国民党军队唐纪纵队从东乡界顶撤退经三里时,负责打掩护的是该部第五连,连长覃源,上林县人。五连阻击敌人时伤亡甚众,完成掩护主力撤退后,全连只剩20多人,尚有轻机枪4挺,冲锋枪4支,步枪36支。五连因日军追赶而来,他们无法赶上主力部队,只好留在三里乡,配合当地的自卫队维持治安,伺机打击日军。
1945年1月22日至25日,乡长廖干周、旺村人廖建宗率本村联防队参加红石滩伏击战。
1945年2月9日,三里圩日。因春节将到,赶圩的人比较多,日军打算此时出兵进犯,乘机掠夺物资。乡长廖干周和连长覃源得到情报,立即命令自卫队到田心村背、乐村边埋伏待敌;第五连上挖井岭,大水口一带,在高地上架好机枪,严阵以待。当敌人走近自卫队和第五连的埋伏地点时,突然三面枪声齐响,一名日兵当场被击毙。日军在我方的阻击下,不能前进一步,最后只能狼狈回窜。自卫队阵亡1人。
1945年5月2日半夜,日军从县城开往三里乡。走到台村、灵湖村附近时,绕道山脚到田心村背和乐村一带。灵湖村村民张之仁发现日军去向,连夜赶到三里圩报告敌情。乡长廖干周和连长覃源经研究敌情,商议对策,通知三里圩民众立即疏散,并派自卫队和第五连到圩边和东岭村布防,准备迎击日军,掩护群众撤离。
三里抗日遗址三里圩(陈德仁 摄)
5月3日,天刚亮,日军越过田心河向东岭村和万昌进攻田心村。从勒马来的日军也同时在白米、田心村方向策应。自卫队、第五连和来参战的武装群众在敌人的三面围攻中,浴血奋战,从天刚亮打到上午10时。在反击战斗中,田心村参战群众陈廷柏负伤,第五连一名严姓班长牺牲,4名士兵负伤。该连在敌众我寡,弹药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坚持下去,覃源带领连队沿着从三里去东乡的路向石源村转移。廖干周则由三里圩冲出,向乐梅村方向撤退,退到万昌村边时,不幸中枪。这位为掩护群众而带病作战的乡长牺牲了。
日军打进三里圩后,大肆掠夺村民财物、残害民众。日军离开三里圩后,三里圩和附近各村的群众为阵亡军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上悬挂着不少挽联,其中一联写道:“三里枪林酬壮志,万昌弹雨哭斯人。”寥寥14字,表达了人们对抗日烈士的钦敬和哀思。
6.二塘抗战
武宣县城被日军占领后,为了劫掠粮食,近县城的乡村经常受日军的骚扰。距离县城15公里的大琳乡大琳垌是一个能攻能守的地方。沦陷前,很多武宣县城的居民及外地难民疏散到大琳垌避难。
为了抵抗日寇进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大琳垌各阶层民众组织群众武装,拿出枪支弹药,修整防御工事,进行战备工作。
抗日遗址二塘大琳垌(陈德仁 摄)
1944年冬,国民党武宣县政府和县自卫队流落多个乡村,最后迁到大琳垌。大琳垌自卫队有200多人枪,平日派自卫队员参加放哨守卡,检查过路行人。
抗日遗址二塘猛尚村(陈德仁 摄)
1945年3月28日,驻武宣的日军守备队200多人绕过二塘圩,来到猛尚村外300米远的山脚。武装的农民和自卫队闻讯拿起武器进入阵地。日军以100多人攻打黎江山,不少日军被打伤,其余的日军败退下去。日军又发起第二次进攻。队员和村民照样用各种武器向敌人射击。日军第二次进攻又被打退了。下午日军见攻不下黎江山,不能进大琳垌,便转去四通圩大肆烧杀掳掠。
日军侵犯四通圩后立即转到猛尚村周家。
猛尚村是个独家村,房屋宽大而坚固,四角又有高大炮楼,村子坐落在一条大沟的低洼处,十分有利于防守,村前是二塘圩进大琳垌的通道。
猛尚村里有步枪、驳壳枪、“大十响”(即毛瑟枪)及10多颗手榴弹、“粉炮”(又叫台炮)。敌人用机枪对准炮眼扫射,我方另一个射手开枪把敌机枪手打死,不到十分钟歼灭两个敌人。战斗持续到9点多钟,敌人始终无法向前推进,便改用迫击炮轰击,天亮就撤退了。
7.东乡界顶阻击战
1944年10月,国军六十二军一五七师奉命在东乡界顶阻击日军,中共东乡支部大力宣传统战工作,全面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积极抗日。30日,抗击日军的东乡界顶战斗打响。中共东乡支部书记陈文渊,东乡区农协筹委会委员刘铁民带领党员和骨干,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发动群众,带领由民兵队长刘达奎、刁达贵组织的民兵队伍抬担架、送粮送饭送物资到前方,为战斗做好支前工作。经过4天3夜的战斗,击毙日军难波正六少佐等80余名,击伤野吉大佐等100余名。
抗日遗址东乡界顶双髻山(陈德仁 摄)
8.金鸡乡自卫队袭击日军
1944年11月初,三辆日本军车从石龙经金鸡开往武宣方向。驻扎在距乡8公里的金鸡大岩的县、乡抗日自卫队和民团100多人闻讯提前在金鸡马府岭公路旁埋伏。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我方即开枪射击,日军逃离。
日军多次到各村掳掠耕牛、骚扰百姓,自卫队都奋起反抗,击退敌人。一次,日军侵犯金鸡、石龙后集市无法开市,乡抗日自卫队便在驻地附近设圩。日军派队伍“扫荡”,自卫队激战一个多小时将其击退。日军在赖山、金鸡堂、狗山堂等村庄掳掠时,也被自卫队和村民不断袭击。
9.黄茆抗击日军
1945年2、3月间,日军在经过黄茆公路进村掳掠时,多次遭到群众抗击。一天,3辆日军车载着20多人从武宣驶往石龙。到黄茆根村的南山桥被自卫队和民团100多人发现并袭击,日车只在车上还击并加速离去。日军每到黄茆上元、蔗木等村进行侵犯,掳掠都遭到自卫队及村民的抗击。
桐岭禄禅村革命烈士碑(陈德仁 摄)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武宣特支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实现了国共合作。在合作中,武宣中共地方组织贯彻执行了中央确定的独立自主的原则,作了艰苦细致的统战工作。武宣各地建立了活动范围广泛的抗日根据地,与邻县的毗邻乡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互相跨县配合作战,在各乡和武宣、贵县、来宾三县相邻地区开展游击斗争抗击入侵日军。1944年至1945年间,在原乡村行政机构因日军入侵瓦解时,中共武宣特支组织起抗日领导机构,各乡村行政人员多是中共党员或受中共领导,中共党组织实际掌握和控制乡村政权,以抗日联防会取代了瘫痪的国民党政权,杜绝汉奸政权,维护地方秩序,领导武装抗日,最大限度地抗击日本侵略,减少了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