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工程测量:地貌的测绘

园林工程测量:地貌的测绘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地貌是用等高线表示的,测绘等高线首先要确定地面坡度或方向发生变换的地貌特征点,然后连接构成地貌骨干的山脊、山谷地性线,便得到地貌整个骨干的基本轮廓,按等高线的性质,对照实地情况就能描绘出等高线。2)绘制地性线图9.4地性线的绘制测定了地貌特征点后,不能马上描绘等高线,必须先连地性线。地性线连接情况与实地是否相符,将直接影响描绘等高线的真实程度,必须予以充分注意。

园林工程测量:地貌的测绘

一般地貌是用等高线表示的,测绘等高线首先要确定地面坡度或方向发生变换的地貌特征点,然后连接构成地貌骨干的山脊、山谷地性线,便得到地貌整个骨干的基本轮廓,按等高线的性质,对照实地情况就能描绘出等高线。

1)测定地貌特征点

地貌特征点是指山顶、鞍部点,山脊线、山谷线、山脚线等地性线的方向变换点和坡度变换点。为保证地貌的准确性,地貌点还要有一定的密度,地貌点在图上的间距一般不得大于20~30 mm。测出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和高程,在图纸上平面位置用小点表示,高程注记在旁边。

2)绘制地性线

图9.4 地性线的绘制

测定了地貌特征点后,不能马上描绘等高线,必须先连地性线。通常以实线连成山脊线, 以虚线连成山谷线,如图9.4 所示。地性线连接情况与实地是否相符,将直接影响描绘等高线的真实程度,必须予以充分注意。地性线应该随着特征点的陆续测定而随时连接,不要等到所有的特征点测完后再去连接地性线,以免发生连错点而使等高线不能如实地反映实地地貌的形态。地性线是辅助线,等高线绘好后要删除,因此不用绘得太重。

3)求等高线的通过点

图9.5 内插等高线原理

完成地性线的连接之后,即可沿着地性线或同一坡度的两相邻点之间,内插出基本等高距整数倍高程的等高线通过点。如图9.5 所示,在同一坡度上有相邻的a、b 两点,其高程分别为52.8 m 和57.4 m,按1 m 的基本等高距勾绘等高线,从这两个点的高程值可以判定在ab 连线上有53 m,54 m,55 m,56 m,57 m 等高线所通过的点。假设ab 间的坡度是均匀的(若不均匀,则需在其坡度变化处还需要再测一个点),a 和b 点间的高差为4.6 m (57.4-52.8 m),ab线长(图上平距)为21.0 mm。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截得其他在同一坡度上的相邻点间等高线的通过点,如图9.6 所示。在碎部测图中,由于同一坡度的相邻两碎部点在图上的间隔比较近,所以也常用目估内插法来确定等高线通过的点,这样简单、方便、快捷,也能得到比较正确的位置。

4)勾绘等高线

在地性线上求得等高线的通过点以后,即可根据等高线的特性,把相等高程的点连接起来,即为等高线,如图9.7 所示。

图9.6 等高线通过点的求解

图9.7 等高线的勾绘

在两相邻地性线之间求出等高线通过点之后,根据地貌将同高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起来,不要等到把全部等高线通过点都求出后再勾绘等高线,应该一边求等高线通过点,一边勾绘等高线。勾绘时,要对照实地地貌来描绘等高线,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地貌的形状。

5)各种地貌的测绘

(1)山顶 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和方位作用。因此对山顶要按实地形状来描绘。山顶的形状很多,有尖山顶、圆山顶、平山顶等。不同形状的山顶,等高线的形态不一样,如图9.8 所示。

图9.8 山顶的表示方法

在尖山顶的山顶附近倾斜比较一致,因此尖山顶的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大体相等。测绘时标尺点除立在山顶外,其周围适当立一些就够了。在圆山顶的顶部坡度比较平缓,然后逐渐变陡,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在离山顶较远的山坡部分较小,测绘时山顶最高点应立尺,在山顶附近坡度逐渐变化的地方也需要立尺。平山顶的顶部平坦,到一定范围时坡度突然变化。因此,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在山坡部分较小,但不是向山顶方向逐渐变化,而是到山顶时平距突然增大。测绘时必须特别注意在山顶坡度变化处立尺,否则地貌的真实性将受到显著影响。

(2)山脊 山脊是山体延伸的最高棱线,山脊的等高线均向下坡方向凸出,两侧基本对称,山脊的坡度变化反映了山脊纵断面的起伏状况,山脊等高线的尖圆程度反映了山脊横断面的形状。山地地貌显示得像不像,主要看山脊与山谷,如果山脊测绘得真实、形象,整个山形就较逼真。测绘山脊要真实地表现其坡度和走向,特别是大的分水线倾斜变换点和山脊、山谷转折点应形象地表示出来。

山脊的形状可分为尖山脊、圆山脊和台阶状山脊。它们都可通过等高线的弯曲程度表现出来。如图9.9 所示,尖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尖角状,圆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圆弧形,台阶状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疏密不同的方形。尖山脊的山脊线比较明显,测绘时,除在山脊线上立尺外,两侧山坡也应有适当的立尺点。圆山脊的脊部有一定的宽度,测绘时需特别注意正确确定山脊线的实地位置,然后立尺。此外对山脊两侧山坡也必须注意它的坡度的逐渐变化,恰如其分地选定立尺点。对于台阶状山脊应注意由脊部至两侧山坡坡度变化的位置,测绘时,应恰当地选择立尺点,才能控制山脊的宽度。不要把台阶状山脊的地貌测绘成圆山脊甚至尖山脊的地貌。

在实际地貌中,山脊往往有分歧脊,在一般情况下,分歧脊的大小与其分歧角的大小成反比,同时分歧点常隆起,如图9.10(a)所示,AO 为主脊,主脊方向为AOD,分歧脊为OB、OC,若∠BOD<∠DOC,则OB 脊>OC 脊。

主脊大致水平的山脊,其所形成的分歧脊的方向与主脊方向略成直角状态,如图9.10(b)所示。了解了这样的关系,才能较好地掌握山脊等高线的走向。测绘时,在山脊分歧处必须立尺,以保证分歧山脊的正确位置。

图9.9 山脊的表示方法

图9.10 分歧脊的表示方法

(3)山谷 山谷等高线表示的特点与山脊等高线所表示的特点相反。山谷的形状也可分为尖底谷、圆底谷和平底谷。如图9.11 所示,尖底谷是底部尖窄,等高线通过谷底时呈尖状;圆底谷是底部近于圆弧状,等高线通过谷底时呈圆弧状;平底谷是谷底较宽,底坡平缓,两侧较陡,等高线通过谷底时在其两侧近于直角状。(www.xing528.com)

尖底谷的下部常常有小溪流,山谷线较明显,测绘时,标尺点应选择在等高线的转弯处。圆底谷的山谷线不太明显,测绘时应注意山谷线的位置和谷底形成的地方。平底谷多系人工开辟耕地之后形成,测绘时,标尺点应选择在山坡与谷底相交的地方,这样才能控制山谷的宽度和走向。

(4)鞍部 鞍部属于山脊上的一个特殊部位,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地方,可分为窄短鞍部、窄长鞍部和平宽鞍部。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有重要的方位作用。测绘时在鞍部的最低点必须有立尺点,以便使等高线的形状正确。鞍部附近的立尺点应视坡度变化情况选择,描绘等高线时要注意鞍部的中心位于分水线的最低位置上,并针对鞍部的特点,抓住两对同高程的等高线分别描绘,即一对高于鞍部的山脊等高线,另一对低于鞍部的山谷等高线,这两对等高线近似地对称,如图9.12 所示。

图9.11 山谷的表示方法

图9.12 鞍部的表示方法

(5)盆地 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其等高线的特点与山顶相似,但其高低相反,即外圈的等高线高于内圈的等高线。测绘时,除在盆底最低处立尺外,对于盆底四周及盆壁地形变化的地方均应适当选择立尺点,这样才能正确显示出盆地的地貌。

(6)山坡 在上述几种地貌形状之间都有山坡相连,山坡虽都是倾斜的面,但坡度并不是没有变化的。测绘时,标尺位置应选择在坡度变换的地方。坡面上的地形变化实际也就是一些不明显的小山脊、小山谷,等高线的弯曲也不大。因此,必须特别注意选择标尺点的位置,以显示出微小地貌来。

(7)梯田 梯田是在高山上、山坡上及山谷中经人工改造了的地貌。梯田有水平梯田和倾斜梯田两种。梯田在地形图上一般以等高线、符号和高程注记(或比高注记)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示。测绘时要沿田坎立标尺,注意等高线的进出点和田坎比高的注记。描绘时应先绘田坎符号,要对照地貌情况边测边绘等高线,以防错漏。梯田与等高线的表示如图9.13 所示。

图9.13 梯田的表示

(8)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 除了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以外,还有些地貌如雨裂、冲沟、悬崖、陡壁、砂崩崖、土崩崖等都不能用等高线表示。对这些地貌,用测绘地物的方法,测绘出这些地貌的轮廓位置, 用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要注意这些符号与等高线的关系不要发生矛盾。

以上所述的是用等高线表示几种基本地貌的测绘方法,而实地的地貌是复杂的,它是各种地貌要素的综合体。因此,在测绘中必须区别对待,找出主要的地貌要素,运用等高线逼真地表示地貌。

为了使地形图能保持一定的精度要求,测绘时立尺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个测站上要有统筹考虑,全盘计划。碎部点太密,会影响图面清晰,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碎部点太稀,则不能真实地反映地貌形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总结,随时改进提高。

测绘地形图的工作是集体力量的表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互相之间一定要配合好,立尺员和绘图员之间更要密切合作,每个立尺点的作用以及点子之间的联系,双方都要清楚,必要时,测绘一段时间之后立尺员要回到测站上向绘图员讲明情况,然后再继续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