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3,水处理过程和“庭院理水”是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废水处理过程包括五个步骤:跌落(Plunge)、沉淀(Sediment)、过滤(Filtration)、恢复(Restore),渗透(Infiltration)。这五个过程同时决定了空间尺度。
基本概念4,曲折的排水系统和“曲水流觞”用来组织每个空间的过渡和转折。蜿蜒曲折的河道既具有生态功能,又代表了中国传统景观的审美。
基本概念5,生态功能细部和中国传统的景观符号将会贯穿整个设计。我们试图把细部设计同时赋予艺术审美和生态功能。我们选择14个“园中园”之一作为详细设计的案例。
(1)喷泉
处于入口两侧的喷泉从表象上起意于紫禁城的滴水怪兽饰,功能上是水处理的重要一步。滴水嘴主要起暴气作用。地表径流水从喷泉后部由抽水泵压入3~5米深的水渠中,开始第一次沉淀。沉淀物可以通过水泵室和水渠之间的入口被清理。
经过了暴气过程,水流将经过一个叠水广场,其构图仿照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窗格图案。而广场的生态功能是在水流进入沉淀池之前减缓流速。
然后,水流进入了一个45米直径的圆形沉淀池。由于该沉淀池要处理掉水中大部分固体物质,我们将它设计为3米深。为了避免形成地面上的一个大水泥坑,从景观上结合生态功能和人的活动,水池的周围形成一个环形的6~10米宽,0.8米深的浅水池。一条环形的混凝土小路环绕在这个浅水池中间以便人们接近水池。白色不锈钢栏杆围绕在深水池和浅水池之间,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同时也在水流穿过栏杆时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喷水。在圆形沉淀池周围,主要的公共活动是户外剧场。
(2)石墙
在每一条水道弯曲处,都会有一系列的石头墙(7~15米长,2%~4%的坡度)垂直于河岸支向水道中心。其功能是截住水流在转弯时因流速减缓带来的淤泥。这些堆积在石头墙两边的淤泥同时可以提供湿地动植物栖息地。系列的石头墙暗示中国古典园林中泊于岸边的旱船。石头墙向水面倾斜的轻微坡度是为了在低水位时,水面与墙体高差不会太大。(www.xing528.com)
河岸对面,相同原理的矮一些的石头墙是为了防止河岸侵蚀。两岸的石头墙都是为了防止随着水流不断地冲刷,河湾自然的弯曲度进一步扩大。
(3)台地
相对于前两个空间,这里的水文特征是小弯曲半径的河岸,但是水面更广阔。考虑到这里经常处于淹没状态,我们在河对岸设计了一个植物台地。植物的种类包括各种旱生植物、湿地植物和水生植物。高坡草地中的植物要适应干旱的条件。可以包括木本植物、灌木、草本植物以及蕨类。低地草坡要相对耐阴湿,但同时可以造氧以适应部分干旱时期。水生植物要求可以长期存活于水下。植物的生态功能对于净化过滤很重要,某些植物甚至可以吸收污染中的有毒物。
(4)孤岛
一些不同尺度的小岛被设计成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为了减少人为影响,一条曲折的浮桥穿过场地。人们在浮桥上可以观看野生动物,但不能接触它们。而浮桥的曲折遵循的是中国造园原理“曲径通幽”。
(5)圆环
最后,我们设计一圈介于山坡和河床之间的石柱来寓意中国文化中的“圆满”。一条环形小路沿着石柱而建。当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完全恢复时,石柱将会被完全淹没。只要生态水系统没有平衡,石柱将会被部分或完全看见。当所有的石柱被永远淹没以后,意味着这个人工的环境已经成功地整合进了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