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职业教育和实践,受西方景观教育实践的影响,普遍比较重视理性逻辑思维,重视对场地功能等方面的分析、梳理和推导,而相对忽视设计师自身的感受。相对于理性思维来说,“感受”更加难于传达和表达,也更加难于在教育和实践中被强调。但是,我们认为“感受”是成为设计师的根本。宋代山水画家范宽,居住在终南山,感受自然山川、云烟风月,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进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未若师诸心。”他的山水画从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再到师法内心。画作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成为后世典范。美国著名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多次游览美国加州国家公园优胜美地,观赏自然瀑布,体察山石流水,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创造性地再现在一系列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中,传递美好的事物给城市居民。理性逻辑思维固然重要,对于大尺度的区域城市景观、生态景观来说很有意义,但对于造园这种创造性的工作,仅仅通过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是不可能做好的,必须充分发挥设计师主观的感受力。
图4
图5
苏州古典园林中对于水的应用非常普遍,可以说是无水不成园(图4)。但出于技术的限制,对于水景的表现往往只能采用静态的水体,如溪流、池塘等。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可以做出更有意思的水景,可以和人的关系更密切、更为互动。“公园里”项目中,我们决定在两个商业广场上做可参与性的水景后,就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水景最适合这里。常见的商业广场上可参与性的水景不外乎旱喷和薄水面,我们当然可以“师法前人”,做一个旱喷。但我们一直想尝试一个设想:我们曾经在美国东海岸海滨小镇工作和生活过两年,经常在海边闲坐,觉得海边最感人的莫过于连绵不绝的海浪拍打沙滩。在上海定居后发现,虽然上海离海不远,但由于江浙沿海岸并没有优质沙滩,生活在这里的人,与海近在咫尺却无缘可以嬉戏的海滩。所以我们就想是否可以做一个都市海滩?让城市里无缘真正海滩的人也能有在海滩上的美好体验。很幸运,这个设想得到甲方的支持,我们联系专业水景公司进行了咨询和试验,最终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内建成(图5)。(www.xing528.com)
【注释】
[1]原文发表于《中国园林》,选编时作者对文字及配图作了删改。张东,唐子颖.设计传递美好——苏州公园里景观设计思考[J].中国园林,2017,3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