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快速城市化破坏传统社区文化

快速城市化破坏传统社区文化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发生在美国南部的这些场景在中国又重新出现,不同的是巨大的新建成社区的密度比美国要大上很多倍。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城市社区“大院文化”和乡土传统“村落文化”,却没有来得及在同时期过渡形成现代的城市社区文化。

快速城市化破坏传统社区文化

曾经看过一张照片《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张从直升机上俯瞰下来的场景,时间大概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一个很大规模的郊区社区建成,所有的住户在同一天入住,每家一栋独立住宅,一两辆汽车,场面非常壮观。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发生在美国南部的这些场景在中国又重新出现,不同的是巨大的新建成社区的密度比美国要大上很多倍。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尽管还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再往过去倒推三十年,这个比例还不到20%。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上亿户家庭从乡村进入城市,住进了类似的各种高密度社区。

从生态节能的角度上来说,高密度的城市化必然比分散的乡村社区或低密度的美式社区要更加节能,也更加节约资源。因此,目前这个还将继续进行下去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过程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社会中意义重大。不过,我们需要认识到,城市化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形态上的改变,事实上它改变了这个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不同的村落往往有着地理隔离,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但每一个村落内部却是自成一体,长期共存的地缘、血缘关系造就了一个个稳定的村落社区,它们是构成乡土社会的基本模块。低流动性的聚落在日复一日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出一套约定俗成的礼制秩序,这种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在乡土聚落空间中,祠堂、鱼塘、打谷场、山林空地、河滩等村民共享空间是乡土聚落的联系纽带。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城市形态中,各个自成一体的单位大院是构成城市的基本模块,它虽然不具有传统乡土社会的礼制秩序,但是由于工作关系代替了血缘关系,“大院文化”也保持一种特有的秩序。计划经济时期的低人口流动性也为大院社区文化创造了条件,食堂、礼堂、电影院、医院、健身体育场地、文化广场等共享空间成为社区文化的载体。(www.xing528.com)

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城市社区“大院文化”和乡土传统“村落文化”,却没有来得及在同时期过渡形成现代的城市社区文化。一方面原因是城市社区较高的人口流动性,另一方面是在过去的城市化过程中,上至决策者、下至规划师、设计师,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社区的物理形态方面,很少有人关注精神层面的社区文化等。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应该可以在提高城市高密度社区里生活品质和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