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度的哲学:参与性景观实践手记

度的哲学:参与性景观实践手记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极简和极复杂是设计中两个极端,那么设计师要做的工作主要在把握一个“度”,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做出最佳的选择。李泽厚先生曾说:“我的哲学应该是度的哲学。”图4图5如果要表现这个意境,那么所有的设计要素都应该是围绕这个目的,在元素的取舍上就要把握一个“度”。当然,地形和水景的增加与小料石的选用都是环环紧扣的,小料石的规格、地形起伏程度、喷泉的水量、喷头密度设置等等都需要精确把握这个“度”。

度的哲学:参与性景观实践手记

讲到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最让人关心的问题就是到底怎样才算简单而不单调,复杂而不混杂。如果极简和极复杂是设计中两个极端,那么设计师要做的工作主要在把握一个“度”,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做出最佳的选择。丹·凯利讲的“一切皆与比例相关”(It is all about proportion),大概有类似的意思。李泽厚先生曾说:“我的哲学应该是度的哲学。”“度”就是“掌握分寸,恰到好处”的意思,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它相当于儒家说的中庸,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对事情的最优做法,或者对问题的最优解决途径。似乎部分类似于博弈论所说的“均衡解”。

图2

图3

对于这个话题,可以用野口勇(Isamu Noguchi)的一个景观作品大通曼哈顿银行下沉庭园(Chase Manhattan Bank Plaza Sunken Garden)作为例子来讨论(图2)。野口勇大概是以雕塑家而跨界为景观师的第一人。作为日本和美国混血儿,他的童年时期在日本度过,且在青年时期游历日本和中国,据说还和齐白石学过国画,他的雕塑和景观设计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东方文化的元素。

该作品是受日本枯山水庭院(图3)启发而设计的一个圆形下沉式庭园。由于场地的特殊功能,庭园不可进入,人们的欣赏角度只能是从二层广场上俯视,或透过一楼阅览室的一圈落地窗平视。在这个庭园中,野口勇将七块大石头不对称地放置于以花岗岩材质建造的直径18米的波浪形地床上。七块黑色的大石头是从日本精心挑选而来,石头下面的地面隆起成一个个小圆丘,花岗岩铺装成环状花环和波浪曲线,仿佛耙过的沙地。它的景观效果让人感觉与地上庭园的景观完全不同,除了随着观者视角的变换而产生的景观变化外,庭园还因季节的变换而产生季象的变化。当干涸一冬的庭园在夏季到来时又重新变得活跃和湿润,被隐藏住的喷头喷射出细细的水柱,庭园里覆盖着薄薄的一层水,水雾萦绕在那“远渡重洋”的石头周围,这些散布的石峰仿佛就是大海中的几座孤岛。(www.xing528.com)

图4

图5

如果要表现这个意境,那么所有的设计要素都应该是围绕这个目的,在元素的取舍上就要把握一个“度”。对比龙安寺,野口勇的下沉庭园没有采用白色沙子,而用了白色小料石,小料石的铺装纹理和沙地有相似之处,但增加了高低起伏地形和小喷泉这两个设计元素。混杂的东西只会削弱需要表现的主题。不管是龙安寺的白沙子,还是野口勇的白色小料石,都是围绕这些黑色石头,目的在于凸显主题。野口勇没有增加色彩,只是在材质和地形上做了变化。这些变化不但没有削弱主题——黑色石头,相反由于每一块石头处在不同的高度上,形成了比龙安寺更细微的变化。当然,地形和水景的增加与小料石的选用都是环环紧扣的,小料石的规格、地形起伏程度、喷泉的水量、喷头密度设置等等都需要精确把握这个“度”。

另外,如果我们再看一下纽约的佩雷公园(Paley Park),就可以知道小场地还可以简单到什么程度(图4、图5)。这是两幢高层建筑之间一个方形的场地,通过三步台阶将主要空间和街道划分开来。主要空间内三角形种植的12棵国槐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顶界面,由于阳光不算充足,槐树长得细高而疏朗,既能减轻旁边的高层建筑带来的压迫感,又能让天光透进来。空间的尽端是一面瀑布墙,瀑布的声音将街道噪声削弱,瀑布的水珠反射天光到这块相对比较狭小的空间。置身其中,既不感到嘈杂,也不憋闷。这个小公园大概是纽约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之一了,所有的设计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高不矮,不疏不密,不静不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