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参与性景观:为人的生态设计

参与性景观:为人的生态设计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人类存在的不同方面,可以把这些问题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和整体人类相关的是“生态”,或者“生存”的命题。景观设计为特定人群的日常生活提供场所和机会,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对于具体的项目而言,生态设计终究还是为了塑造有人参与的生态系统。“生活”才是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设计师为了提升使用者的生活品质而设计。

参与性景观:为人的生态设计

时间和空间经常被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却很不同。处于不同空间的人可以改变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迁移到另外一个空间;但是,以目前的技术而言,一个人无论如何不能改变自己所处的时间位置,只能生存在某个时代,接受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

如果把景观设计这个行业放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里来考察,对于目前景观设计行业比较关注的一些话题:生态、文化、社区、可持续,等等,可能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作为当代的景观设计师,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前辈设计师,和以后的设计师都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目前所关注的生态恢复、海绵城市、文化景观、社区景观、景观都市主义,等等,对于当年古典园林的设计师来说根本不存在,对于未来的设计师来说可能也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我们只能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虽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些可能都只是阶段性的。不过,我们也会常常想一想:到底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更永恒一些的呢?

作为设计师,我们处理的问题总是和人相关。根据人类存在的不同方面,可以把这些问题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和整体人类相关的是“生态”,或者“生存”的命题。地球不需要人类,是人类需要地球。在营造景观时,考虑用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基础。第二,和部分人群相关的是日常“生活”命题。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将人根据血缘关系、收入、教育程度等等分为不同的人群。景观设计为特定人群的日常生活提供场所和机会,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不同时代、社会、发展阶段、文化、人群面临的问题会很不一样。第三,和个人相关的是“生命”。景观设计连接人与自然,提供个体审美、自我内省和心灵成长的机会。经典风景园林作品之所以能跨文化、跨时代被人欣赏,往往是因为它在第三点上很成功。

“生态”是一个如此宽泛的概念,以至于目前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冠以生态之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态就是绿色的、和谐的、健康的,以及类似但含义模糊的各种事物。事实上,生态具有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两层含义。在空间的维度上来看,我们人类可感知和可影响的生态系统只是沧海一粟。我们现在所谈到的能源和资源危机,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除地热能原子核能外)都来自太阳能,而人类所能利用到的太阳能只占全部太阳能的极少部分,就算我们把地球上的陆地全部用太阳能板覆盖起来,所能收集到的太阳能和太阳散发出来的能量相比也非常微小。另一方面,在时间的维度上来看,地球和它所属的太阳系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相对而言,人类的出现和存在的时间相比这个时间的长度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瞬间。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生态,生态应该是什么?难道生态就是在人类出现之前的状态?或者说,从生态的角度来说,人类的最少干预是否就意味着最佳的生态状态?至少,对我们来说,一个完美的人造生态系统应该是充分考虑了人的活动,人在自然中适度存在而并不会干扰和破坏自然界本身的存在状态,并且能将这种状态长期保持和传承给下一代。

对于具体的项目而言,生态设计终究还是为了塑造有人参与的生态系统。“生活”才是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设计师为了提升使用者的生活品质而设计。

原理虽然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复杂,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能直接面对使用者。对于城市公共项目,设计师面对的是政府部门;对于地产项目,设计师面对的是开发商。这些都是间接使用者,其决策往往依赖于个人所处的机制,设计师面临的只是一些假想的使用者。

美国同行在做公共项目时的标准做法——“公众参与”,目前可能算是比较直接地让设计师面对使用者的一个途径。但众口难调,好像这类项目的结果往往都很平淡。“公众参与”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但不是万能药。

史蒂夫·乔布斯传》里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记者问他为什么一个做电脑的会想到去做智能手机?是否做过市场调研?乔布斯回答说,他们觉得现在市场上的手机都太落后了,想要做一个自己愿意用的手机。市场调研只能针对已经有的东西,对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市场调研毫无意义。设计行业好像也是如此,设计师通过公众参与做出一些让大家都满意的项目,但有的时候公众参与又成了创新的最大阻力。如果要创造性地提升生活品质,就需要设计师更加个人化的介入,而不仅仅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给出答案。(www.xing528.com)

如果说“生态”设计应该是一个“绝对客观”的过程,设计师需要顺应自然应该有的状态;为了“生活”的设计,应该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过程,设计师需要聆听使用者的需求然后给出解答;那么为了“生命”的设计可以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在这个层面上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对于我们来说,一个项目设计的过程是做尽量客观的场地分析测算和生态技术运用;加上相对客观地聆听客户和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所需;再加上设计师比较主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世界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的多姿多彩,生命之所以美好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每个个体生命由于个体的差异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在价值观、审美、兴趣喜好等方面也会有许多不同。价值观是我们做设计时最基本的驱动力;审美是推敲设计元素取舍的潜在因素;兴趣喜好是设计创意想象力的来源。

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是加强人和自然的关系。不管是作为整体的人类,还是作为群体的人们,抑或是作为个体的自我,自然都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生活方式经常将自然当作人类需求的物质基础并无休止地索取,而忽视了自然对于个体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归根结底在于人们对物质的贪婪,对精神的漠视和对自然的无知。参与性景观设计希望能让自然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让人能更好地感受到阳光、空气、风、水、季节变化和万物更替的美,能让人充分感受到自然的美、自然对人的非物质价值。通过无处不在的环境教育,让人们能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了解到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最终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理念。

人类需要自然,但是自然并不需要人类。景观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塑造有人参与的自然生态系统。

本书记录了我和唐子颖从美国毕业后回国实践以来的各种想法,其中有一些文章和采访曾经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等杂志上发表过,有一些片段在张唐景观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过,还有几个演讲稿算是曾经发布过。除此之外,每一章的第一部分内容曾经于2016年在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的博士课程上和学生分享过。东拼西凑前前后后跨越这么多年的文字放在一起,如有疏漏、重复、矛盾的地方,还望大家谅解;不过这大概也正反映出我们这些年真实的思考过程吧。

张东

2018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