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Perspective)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绘画理论术语)。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有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图3-29)。狭义透视学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现代则由于对人的视知觉的研究,拓展了透视学的范畴、内容。广义透视学可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
图3-29 透视原理图
一、透视学
透视学即在平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
狭义透视学(即线性透视学)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体的实际空间位置。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是线性透视的基础。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画的数学基础及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德国画家A.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中来,使这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蒙许创立的直角投影画法,完成了正确描绘任何物体及其空间位置的作图方法,即线性透视。达·芬奇还通过实例研究,创造了科学的空气透视和隐形透视,这些成果总称透视学。
因物体对眼睛的作用有三个属性,即形状、色彩和体积,因距离远近不同呈现的透视现象主要为缩小、变色和模糊消失。因此透视学研究对象为:
(1)物体的透视形(轮廓线),即上、下、左、右、前、后不同距离形成的变化和缩小的原因。
(2)距离造成的色彩变化,即色彩透视和空气透视的科学化。
(3)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模糊程度,即隐形透视。
透视画法以现实客观的观察方式,在两维的平面上利用线和面趋向会合的视错觉原理刻画三维物体的艺术表现手法。透视画法提供了一种对物体或景色的三维视角,以及形象的思维方式。
二、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四边形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图3-30),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三、成角透视(www.xing528.com)
图3-30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图3-31)。在这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图3-31 成角透视(车延宁 绘)
四、倾斜透视
倾斜透视当视点通过画面观察物体远近呈倾斜角度的边线,就是要产生倾斜透视变化,圆的透视图,正圆成了椭圆,且里面的弧长小于外面的弧长,外弧弯曲度大一点,里弧弯曲度小一点(图3-32)。
五、平行透视画法
在60°视域中,观察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侧三个面,不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图3-33),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如图3-30所示,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角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图3-32 倾斜透视(车延宁 绘)
图3-33 平行透视(车延宁 绘)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感觉,所以产生了纵深感。
六、圆面透视
除了直线会发生透视现象以外,弧线也会发生透视现象,在圆形透视中,透视圆形会成为椭圆形。平置圆,透视圆心偏于远方,也就是前面的弧度要比后面的大。在画面正中时,最长透视直径为水平线,位置左右移动,透视形成偏斜状态。最长透视成斜线,离视平线越远弧度张开越大,越近则相反(图3-34)。
图3-34 圆面透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