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军多元化创作与竹之精神体现

魏军多元化创作与竹之精神体现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军先生的研究与创作成果受到了古筝业界人士与社会群众的肯定,多次获得国家与陕西省作品奖。以魏军先生来说,在《竹韵》之后,又创作了《源》《大漠行》《碗碗儿》等,包括2012年10月运用敦煌古乐最新创作的古筝弹唱《公刘颂》,在创作筝曲方面,先生孜孜不倦,如同竹之坚韧不拔的精神。

魏军多元化创作与竹之精神体现

除了《竹韵》外,从1979年开始,魏军先生就开始在筝曲创作领域进行研究并颇有建树。至今共编创、移植筝曲24首,创作筝曲九首,西安鼓乐筝曲十首,移植外国作品四首。作品的演奏形式从开始单一的古筝独奏逐渐发展成为多种演奏形式,包括重奏、合奏,与钢琴、打击乐和交响乐的合作等等,扩大了古筝的表现力,发掘出了古筝这个民族乐器驾驭大型作品的能力。音乐创作的风格也由陕西地方音乐元素深入进行到多元风格的创作,如娴熟运用西方的作曲技巧与音乐语汇进行创作等。魏军先生的作曲技法日臻成熟,风格迥异,在作曲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先进的作曲技术与作曲理念,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民族音乐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这些成果足以体现魏军先生谦虚学习的精神,因为有这样的精神与态度,精心地对待每个音符、每个小节直至每首作品,所以魏军先生创作出的音乐至情至性,直抒胸臆,使听者酣畅淋漓,回味无穷,有意犹未尽之感。先生以扩展的眼光创作作品,他不拘泥陕西筝派的范畴,从创作风格到演奏形式的不断变化,再到对演奏技法和音乐思想的深入,魏军先生对古筝音乐的转型研究无疑是成功的,使古筝不再仅仅是一种民族乐器的单纯分类,而是成为名副其实的能融入多种音乐、多样表现形式的“东方乐器之王”。除此之外,魏军先生的音乐创作不只拘泥于宏大作品的创作领域,为了更好地开展古筝普及基础性教育,还写有与针对儿童和社会学习者的乐曲,注重关心培养下一代古筝事业的接班人。这些曲目通俗易懂,好学上手。无论是专业习筝者,还是业余爱好者,都能从先生的作品里找到可汲取的营养。因此,先生的作品创作范围广泛并积极地运用于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在研究秦筝理论和筝史的同时,魏军先生还经常带教师和学生演出,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其间普及了古筝文化,展示了古筝教育的成果,提供了古筝演奏者锻炼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古筝的创作与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古筝专业的健康发展。

魏军先生的研究与创作成果受到了古筝业界人士与社会群众的肯定,多次获得国家与陕西省作品奖。先生创作的创新理念与理论研究的思辨,都渗透着先生对音乐的思考与吸收,久而久之才会有如此的丰硕成果。硕果累累的创作成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蕴含了先生多少的心血与汗水,他用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吸取百家之长的博大胸襟,才成就了现在辉煌的古筝事业。先生的音乐可以打动人心绝非偶然,而是和他的正直为人有很大关系。先生历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对于音乐上的研究与创作一丝一毫从不懈怠,总是进行多方思考、多方比较,才会谨慎地确定最终的选择。对学生宽严相济,既是恩师,又是和蔼的长者,常告诉笔者学习古筝要追求“道”,树立起个人道德修养和音乐素质,应有勤谨的学风和诚实的治学精神,在音乐学习上丝毫不得马虎粗心,不仅要精益求精、深入思考,更要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的演奏中去,真正领悟学琴与做人的精神。先生教书育人,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探索音乐永无止境的精髓,生活中却又低调平实,朴素自然,为年青一代的习筝者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人走了“正道”,音乐才会纯净,才有了打动人心的前提。做事先做人,这是祖先总结的为人之道,在音乐上亦是如此。纯洁无杂念的内心才有如玉无瑕的音乐,魏军先生在音乐研究与创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无论在做人还是做音乐方面都给我们矗立了一座丰碑,让年轻的学子们都能从中受益匪浅,随着成长中的点滴积累,逐步悟出做人的品格与音乐的真谛。

《竹韵》写竹,实则写人,也是讲的文化心态。曲子虽短小,但是听后会给人留下对竹之形象及其精神的深刻印象。《竹韵》中对于人应有的精神、气质的反映,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需要的。以魏军先生来说,在《竹韵》之后,又创作了《源》《大漠行》《碗碗儿》等,包括2012年10月运用敦煌古乐最新创作的古筝弹唱《公刘颂》,在创作筝曲方面,先生孜孜不倦,如同竹之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学生,跟随先生多年,对先生兢兢业业的治学精神佩服不已。花甲之年仍然辛勤奋战在教学的第一线,如同竹般的谦虚低调、任劳任怨。先生这样的勤劳,给我带来很多思考:先生身体抱恙,却仍在学术领域不断追求,这是一股什么力量在支撑呢?后来有所感悟:先生就是如竹般低调,不断点滴积累,反复推敲,才能厚积薄发地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才能写出有根基、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作品。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五陵吟》就是先生通过逐渐积累诞生的。《竹韵》这首值得回味的作品,从未拿出示人以求奖项,这样的“孤芳自赏”、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姿态才是先生的精神依托,如同竹之节操:不卑不亢,纯净无瑕。(www.xing528.com)

《竹韵》为一首古筝小品,但是承载了曲作者与演奏者的无限希冀。它不仅描写竹,更表达其中的韵;不仅表韵,还赞颂了其精神与气质;不仅表达精神气质,核心还是写人与其拥有的文化心态。《竹韵》带给了我诸多启示:它不只局限于古筝的技巧、感情的表达上,更重要的是竹所蕴含的气节与精神。它影响着我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事情的看法,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用竹之精神从容沉稳地面对今后的人生。《竹韵》带给青年演奏者一代的不仅是美好的音乐,更加深刻的是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