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西出发,进入漠南,有一条一直通往河西走廊的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过渡地带。鲜卑人的迁移不像匈奴人西迁那样有组织。当他们开始分散西进时,匈奴人在漠南还很强大,于是在曹魏的“勾引”下,他们继续西行,直到被祁连山挡住去路。
似乎东方故土还有足够的吸引力,秃发和乞伏部一直谋求东进,可强大的后秦、后凉挡住了去路。如果不想成为附庸和炮灰,就只能停留下来。
秃发部的南凉、乞伏部的西秦瞪大眼睛寻找着机会,倒是最勇敢、一路杀进青藏高原的吐谷浑部安心生活下来。最终,秃发、乞伏人不情愿地做了同为鲜卑人的拓跋部的附庸,吐谷浑则一直屹立在高原之巅。
当北匈奴还占据着漠北草原的时候,鲜卑人就已经沿着漠南草原开始西迁了。大约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西进的鲜卑人的前锋已经到达河西走廊西部的敦煌一带。(www.xing528.com)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中国北方就存在一条东起辽西,经燕山、阴山南北、河套地区,西至河西走廊的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过渡地带,生活在这一狭长地带的北方民族往往是农牧并举的,在他们的风俗文化中,既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保存着北方草原文化的特征。进入这一地区的汉族移民,往往也向草原民族学习,在保持农耕传统的同时,兼营畜牧业,文化上也深受草原民族的影响,甚至民风也变得粗犷豪迈、勇悍善战。鲜卑人早期的西迁,应该就是沿着这条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过渡地带一路西行的。
在檀石槐三部中,西部鲜卑占据的地域最为广大,檀石槐集团恐怕也是属于三部中的西部。但在轲比能以后,迁往西部的鲜卑各部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十六国时期,他们才重新走到历史舞台的前台。在此时期建立过政权的西部鲜卑主要是三支:秃发鲜卑、乞伏鲜卑以及最初由东部鲜卑的慕容部中分出迁往西部的吐谷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